菜譜應用豆果美食近日向36氪獨家透露,在今年上半年,豆果美食完成了2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估值3億美元。
豆果美食的CEO王宇翔稱,美食已經是比較大的一個市場了,除點評、外賣、團購等形式外,圍繞美食建立的服務也越來越多。比如零號線、愛鮮蜂這些初創公司的湧現,還有青年菜君、蔬客配達、洋蔥生鮮切等各種淨菜服務商,以及西少爺、黃太吉、加個鴨子等餐飲品牌。美食領域越來越多創新公司的出現,一定程度上也增強了不少VC投資這個領域的信心。
但菜譜市場目前還是缺少一個比較明顯的領軍人物。而王宇翔希望豆果成為這個市場的領跑者。
在豆果新發布的5.3版本中,應用整體的結構被重新梳理了一遍,UI界面也變得更加文藝小清新了一些。
王宇翔表示,現在的菜譜應用同質化太嚴重了,做菜譜的看著都差不多,用誰其實也差不多。如果單單是做菜譜、拼內容,瀏覽性的應用是很難增強用戶的黏度的,特別是菜譜,一個用戶至多學會十道菜就夠了,會了這十道菜,他可能再也不會再用到這個應用,應用開啟頻次就會非常低。
因此豆果不想只做菜譜,他們想把菜譜作為一個基礎和入口,在菜譜上嘗試新的商業模式。
王宇翔用數學裡最基礎的兩種圖形向我們展示了豆果的邏輯:以前豆果只是一個圓,這個封閉的環裡全部都是菜,它僅僅只是一個工具。而現在,豆果是一個三角形,菜只是其中一條邊而已,另外兩條邊是社區和電商。這三條邊互相交叉,彼此依賴。
社區方面,豆果新版本中還只是活動的形式,而在下一版中,豆果將引入可以讓用戶進行不拘泥於美食方面的交流和討論社區。比如用戶可以在豆果裡討論一些關於學做菜、挑選食材等方面的話題,待社區互動加強之後,用戶還可以討論其他方面的話題,這不僅有利於覆蓋非菜譜領域但是對美食感興趣的用戶,同時也是豆果針對菜譜應用同質化問題的一個解決思路:利用社區擴展內容,改變原本單一的工具屬性,從而強調用戶黏性、開啟頻次。
電商方面,豆果與淨菜服務商達成了一些合作,在菜譜中加入了可以直接跳轉到購買相應食材頁面的按鈕,讓用戶輕鬆方便的解決學做菜過程中的食材問題。此外,用戶既可以購買單品的食材,還可以一鍵打包全部所需食材,快速完成全部用料的購買。
此外,豆果還著力於實現自己的標準化數據接口。豆果希望,這種標準化數據未來可以直接移植到智能手錶、智能冰箱、智能家具等設備上,下一步甚至有可能直接用它來控制烤箱、電飯煲等等等。
豆果的野心遠遠不止做飯這麼簡單,他們想做的,更像是一個綜合性的廚房智能解決方案。未來包括廚房裡的炊具、廚房的裝修等方面,豆果有可能都會覆蓋到。這也是王宇翔一直提到「廚房經濟」這個詞的原因。王宇翔希望豆果不僅僅只是菜譜。
豆果此次發布新版,意在為新版賦予一次全新的變革。「好的市場應該是跑得快的人越來越快,跑得慢的人才會抓緊跟上來,市場才會越來越好。」王宇翔如是說。
據悉,豆果目前的用戶活躍量在每天170萬左右,應用安裝量已達7500多萬,年底預計會突破一個億。
國內同樣在做菜譜內容的公司還有下廚房、美食傑等,味庫則是另一家想做廚房經濟的公司。
註:報導所涉融資金額由對象公司提供保證,36氪不作任何形式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