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d1泛素連接酶複合物介導內質網相關蛋白降解的結構基礎

2020-12-17 科學網

Hrd1泛素連接酶複合物介導內質網相關蛋白降解的結構基礎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7 13:26:15

美國哈佛醫學院Tom A. Rapoport小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他們揭示了Hrd1泛素連接酶複合物介導內質網(ER)相關蛋白降解的結構基礎。相關論文於2020年4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通過兩個亞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分析解析了活性Hrd1複合物的結構。Hrd3和Yos9共同構成了一個可識別糖基化底物的腔結合位點。Hrd1和類菱形Der1蛋白形成兩個「半通道」,分別具有胞質腔和內腔,並且在薄膜區域側向通道門中彼此相對。

這些結構以及交聯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共同證明了ER相關降解(ERAD-L)底物的多肽環是如何移動穿過ER膜的。

據介紹,錯誤摺疊的內質網腔蛋白由ERAD-L途徑降解,它們被逆向轉運到細胞質中,多泛素化後被蛋白酶體降解。ERAD-L是由Hrd1複合體(由Hrd1、Hrd3、Der1、Usa1和Yos9組成)介導的,但其逆轉座機制仍然是未知的。

附:英文原文

Title: Structural basis of ER-associated protein degradation mediated by the Hrd1 ubiquitin ligase complex

Author: Xudong Wu, Marc Siggel, Sergey Ovchinnikov, Wei Mi, Vladimir Svetlov, Evgeny Nudler, Maofu Liao, Gerhard Hummer, Tom A. Rapoport

Issue&Volume: 2020/04/24

Abstract: Misfolded luminal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proteins undergo 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ERAD-L): They are retrotranslocated into the cytosol, polyubiquitinated, and degraded by the proteasome. ERAD-L is mediated by the Hrd1 complex (composed of Hrd1, Hrd3, Der1, Usa1, and Yos9), but the mechanism of retrotranslocation remains mysterious. Here, we report a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Hrd1 complex, as determined by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of two subcomplexes. Hrd3 and Yos9 jointly create a luminal binding site that recognizes glycosylated substrates. Hrd1 and the rhomboid-like Der1 protein form two 「half-channels」 with cytosolic and luminal cavities, respectively, and lateral gates facing one another in a thinned membrane region. These structures, along with crosslinking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how a polypeptide loop of an ERAD-L substrate moves through the ER membrane.

DOI: 10.1126/science.aaz2449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89/eaaz2449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結構生物學揭示NEDD8介導的泛素組裝機制
    結構生物學揭示NEDD8介導的泛素組裝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4 10:55:11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化學研究所Brenda A.
  • 調控PD-1蛋白水平穩態的新機制
    PD-1的表達是被多層級調控的,目前在翻譯後水平調控方面,已知FBXO38能介導細胞表面的PD-1泛素化並通過泛素蛋白酶體途徑使其降解[1],但不知道在被轉運至細胞表面前,是否還有調控機制參與胞內PD-1蛋白水平上的調控。此外,PD-1療法還面臨著耐藥性和低響應率的問題。雖然5-FU與PD-1單抗聯合療法已被臨床前研究數據證明有效,但它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 Science背靠背|泛素蛋白酶體途徑介導microRNA降解
    相比僅有幾小時生命的mRNA,miRNA則更穩定,能維持超過一天甚至有時超過一周的穩定【1-3】。通常認為miRNA超凡的穩定性是由它們結合的AGO蛋白維持的。AGO蛋白可保護miRNA免受核酸外切酶的水解【4】。有趣的是,有一部分miRNA的半衰期很短,小於2-10小時。
  • 【學術前沿】鍾波組發現MAVS和MITA泛素化修飾的新機制
    目前有多個E3泛素連接酶參與病毒感染後MAVS泛素化,進而激活或抑制RNA病毒感染誘導的信號轉導,但對於處於靜息狀態細胞中MAVS的調控及其生理意義尚未見報導。此外,DNA病毒感染誘導MITA發生K63連結的泛素化修飾,促進其寡聚化進而激活下遊信號級聯反應,但介導這一過程的E3泛素連接酶仍然不清楚【3-8】。
  • CellPress|構建可降解激酶組圖譜為加速降解藥物開發提供資源
    作者開發了多靶標降解模型來回答泛素蛋白酶系統最基礎的問題,並揭示了激酶降解是p97依賴的。1介紹TPD是一種新興的治療手段,它可以克服傳統藥物抑制方法的限制。TPD利用小分子來通過連接E3泛素連接酶和感興趣的蛋白質(proteins of interest,POI)來誘發細胞降解機制,如圖1所示。
  • Chem (Artical): 小分子上的疏水標籤致使BCL-6蛋白降解
    Deshaies等人首次提出PROTAC概念;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發現蛋白質降解(泛素調節)過程的科學家;2013年,Arvinas成立,並以蛋白降解PROTAC技術聞名於世;2019年,FDA批准第一個PROTAC藥物ARV-110進入I期臨床,PROTAC的研發愈發火熱。
  • 四川大學陳元偉團隊:SK-575作為PARP1-PROTAC降解劑用於癌症治療
    前沿:PROTAC分子是含有兩個配體的雙功能分子,分別與目標蛋白和E3泛素連接酶特異性結合,由一個化學鍵連接在一起。這些分子能夠驅動目標蛋白與E3泛素連接酶結合,形成三元複合物,導致目標蛋白泛素化,進而導致蛋白酶體介導的降解。四川大學陳元偉團隊針對PARP1靶點進行了廣泛的降解研究,其合理的結構設計與嚴謹的實驗方案為藥物化學研究人員帶來了些許啟示。下面小編就簡明扼要地為大家分析一下這篇精彩的論文,詳細內容請閱讀原文(文末連結)。
  • 【學術前沿】 王嘉東/王巍/申佔龍合作揭示PD-1蛋白水平穩態調控機制
    但細胞是如何在複雜的生理情況下維持細胞膜表面PD-1蛋白水平穩態,尤其是放化療以及病理狀態是否會破壞PD-1蛋白穩態維持,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闡明這些問題可以使我們對PD-1蛋白水平的調控有更深的理解,同時為進一步改進相關療法提供新的信息。
  • 施一課題組揭示新冠病毒的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結構和生化特性
    圖1. 新冠病毒核心聚合酶複合體三維結構冠狀病毒的複製由其基因組中的開放閱讀框1a(ORF1a)和ORF1ab編碼的一組非結構蛋白(nsps)負責,這些蛋白最初翻譯為多蛋白,然後進行蛋白水解、切割以及成熟。這些蛋白質組裝成一個多亞基聚合酶複合體,以介導病毒基因組的轉錄和複製。
  • 研究表明ZSWIM8可介導TDMD
    研究表明ZSWIM8可介導TDMD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47:32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David P. Bartel組取得最新進展。
  • 內質網P5A-ATP酶是跨膜螺旋脫位酶
    美國哈佛醫學院Eunyong Park、Sichen Shao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內質網P5A-ATP酶是跨膜螺旋脫位酶。2020年9月25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孤兒P5A-腺苷三磷酸酶(ATP酶)轉運蛋白ATP13A1(酵母中的Spf1)與線粒體尾部錨定蛋白的跨膜片段(TM)直接相互作用。
  • Science:揭示Ccr4-Not複合物監測翻譯中核糖體的密碼子最優性
    mRNA的半衰期在不同轉錄本之間差異很大,對mRNA衰減率(mRNA decay rate)的調控與mRNA翻譯的延伸階段密切相關。為此,在多種真核生物中,密碼子最優性(codon optimality)已被確立為決定mRNA半衰期的關鍵參數。此外,人們已經確定了富含非最優密碼子的短壽命mRNA的及時衰減需要Ccr4-Not複合物。
  • 首個激酶組圖譜為開發靶向癌症相關激酶的降解劑奠定...
    2020年12月6日訊/生物谷BIOON/---對於希望利用一種強大的新技術來降解稱為激酶的細胞酶的科學家們來說,選擇可能有點令人難以作出。約有514種不同的蛋白激酶在人體細胞中工作,佔整個人類基因組的2.5%。了解其中的哪些蛋白激酶可以被降解,以及哪些藥物分子可以最好地執行這種降解,可能會加快開發靶向攻擊癌症和其他疾病中的激酶的治療方法。
  • 植物纖維素合酶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植物纖維素合酶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2 14:30:17 近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Jochen Zimmer課題組解析出植物纖維素合酶複合物的結構
  • 揭示內質網P5A-ATPase是一種跨膜螺旋脫位酶
    在線粒體外膜,ATP依賴性的馬達蛋白Msp1/ATAD1可以去除一些錯誤定位的跨膜蛋白。相比之下,雖然針對內質網的蛋白靶向研究得很好,但是對清除內質網膜上的錯誤靶向的跨膜蛋白的機制還未完全了解。這些作者使用了一種無偏見的、位點特異性的交聯和質譜方法來鑑定這樣的蛋白跨膜區。這種方法揭示了內質網駐留的孤兒P型泵P5A-ATP酶(酵母中的Spf1;人類中的ATP13A1)直接與線粒體尾錨定蛋白相互作用。
  • B肝感染不同細胞靶點,e抗原蛋白下調,TLR天然信號通路
    B肝感染不同細胞靶點,e抗原蛋白下調,TLR天然信號通路舉個例子,2020年3月5日廣東大學傳染病與分子病理學研究中心和埃及亞歷山大市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總城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研究所核酸研究部等研究人員就提出過相關見解,並發表在科學雜誌《Viruses》。
  • 上海藥物所等解析糖皮質激素與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孫金鵬團隊、浙江大學教授張巖團隊等首次解析了糖皮質激素與其膜受體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這也是國際上首次解析的黏附類GPCR與配體和G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