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亞洲首部具有治癒效果的匠心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已經播出到第二季了。節目以聚焦東方美學為主,記錄了每一位匠人最具匠心的故事,加上主持人林志玲的娓娓講解,使得節目一經播出就受到廣大網友追捧。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自去年6月播出後,就以打破優酷紀錄片播放量記錄的黑馬姿態贏得無數關注,並在社會上掀起一股「匠人精神」討論熱潮。這一季,節目從每位匠人和每件器物之中,為您傳達一種東方美學中的觀念。這不是學術術語的艱澀,而是由真實故事生發而出的感受。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首期節目,講述了90歲的黎族制陶阿婆羊拜亮的故事,電影質感的鏡頭和講述方式,配以臺灣民謠教父胡德夫傾情獻唱的主題曲,可謂視覺和情懷的雙面衝擊。
對於都市的人來說,古老製法的陶器已經與生活漸行漸遠,但是羊拜亮的一生卻是與陶器相依相伴的一生,在黎族制陶的過程中,不僅有其獨有的製作手法,當地特有的陶土、植物汁液、燒陶之前與自然界的古老對話,共同為黎陶戴上了一絲神秘色彩,這些鮮為人知的器物製作流程,伴隨著羊拜亮對自己制陶人生故事的會議,緩緩地流淌出來,讓觀眾在感動之餘,也領悟到器物與人之間難以用語言形容的親密關係。
在當地,每個人在去世入土時,都會帶上一個屬於自己的陶罐,羊拜亮早已替自己做好了去世時要帶走的罐子,這些故事在分享人林志玲的溫情講述下,格外溫暖動人。
實際上這已經是林志玲和《了不起的匠人》的第二次合作了,林志玲以其溫婉大方的形象深受觀眾喜愛,她的氣質也和「東方美「相互契合,林志玲作為故事的講述者,帶領觀眾一起了解器物的製作過程及背後的故事,也讓觀看節目多了一層趣味。
作為「臺灣民謠教父」,胡德夫為《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演唱了片尾曲。歌曲名叫《無涯》,也是臺灣已故音樂人、《橄欖樹》作者李泰祥的遺作,從創作到發表,橫跨30多年。
原本無意義的聲音,在胡德夫的詠嘆下,仿佛真的幻化成了鷹和海,負載著老人心中少年的魂靈和思緒,在蒼天盤旋,在大地一層層湧起。時間無涯、天涯無涯,而能跨越這無涯,是一種精神與意念,也是一種堅持,《無涯》這首歌想要表達莫過於此。而這歌曲恰好對照了《了不起的匠人》中的匠人精神。
《了不起的匠人》不管是節目內容和質量可以說都是國內頂級的,相比綜藝節目更多的讓人們獲得快樂,《了不起的匠人》則是能治癒陶冶我們,並且給大眾傳達出難得可貴的匠心精神。一匠人必有一匠心故事,讓我們在志玲姐姐的講解下去了解那些了不起的匠人吧!
責任編輯:陳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