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演示心肺復甦技術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趙雙林)10日上午,全國第十一屆「急救白金十分鐘——全國自救互救日」公益科普活動在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醫療廣場舉行。
活動現場,醫護人員一邊教授如何快速正確辨別發病者意識喪失、如何向人呼救求援,一邊發放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自救互救宣傳冊。醫護人員現場演練心肺復甦術、人工呼吸、止血包紮,並向官兵和地方患者現場講授氣道異物梗阻的解除方法。
全國共有31個省的220多個城市的600多個相關機構的數萬名志願者同時參加了自救互救公益活動。
作為全軍最早的「戰創傷外科救治中心」,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始終牢固樹立練兵備戰導向,把戰傷救護作為重點研究課題,取得多項寓軍於民的創新成果。
作為白金十分鐘全國自救互救志願服務聯盟的發起者,該醫學中心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何忠傑,在1998年北京召開的120全國年會的「創傷急救」講座中,正式提出了「白金十分鐘」概念。他說,這個概念緣起於他作為戰場急救的軍醫,在貓耳洞裡擔負搶救傷員的經歷。面對戰鬥傷亡,何忠傑深刻地認識到,如果傷員能夠在受到創傷後初期得到有效救治,能大大提高後期救治成功的機率。經過數十年的刻苦攻關,何忠傑成功帶領團隊制定「白金十分鐘」自救互救技術標準。
官兵學習查看傷者生命體徵
為推動相關成果向基層官兵普及、向實際衛勤能力轉化,何忠傑和醫護人員奔赴一線部隊,累計向數萬名官兵傳授戰傷救護知識和相關技能。同時,他們還積極向各族群眾、各界人士傳播急救知識,組織義務志願服務進公園、進社區、進街道,向全社會推介「白金十分鐘」救援理念,科普自救互救的重大意義。
為使「白金十分鐘」理念落實落地,更好地為戰鬥力服務,他還研製了多種配套醫療器械。可以掛在鑰匙鏈上的「可攜式環甲膜穿刺針」,能為困難氣道異物傷者爭取最大的搶救時機;「彈射式一次性骨髓輸液器」只要輕輕扳動按鈕,就可以彈出針頭,在10幾秒鐘確保藥物到達循環系統,為搶救危重傷病員生命贏得寶貴時間。
「真正的戰場上不可能時時處處有軍醫,負傷後救援鏈上的第一個環節就是開展正確的自救互救!」官兵們聽了何忠傑的講課,感到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