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民運動的快速普及,喜歡和參與羽毛球運動的小夥伴越來越多了,但大夥手中的羽毛球拍卻千差萬別,便宜的幾十塊,貴的卻上千元。為何一把外形基本相似的球拍,價格差距那麼大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傢伙了解下羽毛球拍的發展和進化,看完你肯定會醍醐灌頂了。
羽毛球拍大概經過了從木頭拍→合金拍→碳纖維拍的經過,記得小時候家裡有一副羽毛球拍就是木頭做的,拍線是尼龍繩,當時特別喜歡玩,但後來尼龍繩斷了,就閒置了。後來父親在我12歲生日時買了一副鋁合金球拍,依稀記得新球拍比當時的木頭拍輕了很多,當時愛不釋手,它們給我童年生活留下了很多美好。現在講講具體的發展:
羽毛球拍演變史
【木頭球拍】最原始的球拍,相比一些80後應該見過,本人至今保存著一副,一般由木頭或者竹子製作,質量較重,網孔比較少,一般穿尼龍線,一根線打完一般就歇了,因為基本沒人會穿線。
【合金球拍】在1964由Lacoste設計發明第一支鐵拍,從而金屬拍開始走向羽毛球發展的歷史舞臺,到1967 年,Wilson推出T2000 最早量產的鐵拍,標誌著金屬拍技術日益成熟,然而,人們發現鐵拍較重易變性,人們繼續轉而研究用新材料製作球拍,在1968年,Spalding推出鋁拍第一支鋁拍,鋁拍更加輕便,容易操控。缺點是球拍韌性較低,不能拉高磅數的線,並且相比碳纖維還是很重。
【碳纖維拍】1970年碳素球拍被研發出來,但受制於工藝、無法量產,到1978 光南公司研製出量產碳拍解決工藝難題,實現量產。1980年眾多臺灣公司壟斷世界球拍的研發生產在臺灣形成完整產業鏈,成為球拍王國。現如今羽毛球拍基本都是碳纖維製造,像尤尼克斯、維克多、李寧等很多羽毛球拍大廠家為廣大球拍每年提供成千上萬支好球拍。
現如今,羽毛球拍已經越來越技術化、細節化、功能化等等。可以根據不同球員的能力要求和風格打法,量身定製出進攻拍或者防守拍,單打拍或者雙打拍,平衡拍或者非平衡拍等等。以尤尼克斯公司為例,每年會創新製造出一系列的知名球拍,深受球員和廣大羽毛球愛好者的喜愛。
經常有粉絲髮私信諮詢我,說什麼球拍好,其實球拍的選擇主要決定於自己,一方面是自身技術能力的選擇,比如你是新手還是老手,你喜歡重拍還是輕拍等等,另一方面是自己財力的多少,經濟寬裕就買好的,經濟不寬裕就買便宜的,總之球拍對一般愛好者來講影響不是很大,反而穿什麼線,磅數的高低影響更大點。
最後,希望喜歡羽毛球運動的朋友們能夠堅持運動,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