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足的足底壓力特徵

2021-02-11 埃力醫療

(1)足內翻與拇外翻

Hodgson等對足內翻患者進行矯正術前後足底壓力進行了測量,矯正前後足底各區的壓力均值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溫建民等研究表明輕中度拇外翻前足承重比例增加,重度拇外翻足前承重比例介於輕度拇外翻足與正常足之間,拇外翻足,存在前足壓力外移趨勢,與畸變程度相關。第一趾骨壓力下降,第二、三趾骨壓力增加。與洪水棕報導相同。王軍等對8例女性雙側拇外翻患者和年齡相當的正常女性測試足底接觸面積、時間及第1蹠骨頭區,第2、3蹠骨頭區及4、5蹠骨頭區的壓力和壓力時間積分。結果顯示:拇外翻患者前足第1蹠骨頭區域的足底壓力佔前足蹠骨頭區的足底壓力比例較正常對照組明顯減小,兩者間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提示部分拇外翻患者有足橫弓的鬆弛或塌陷。從生物力學的角度考慮,拇外翻畸形可能是第1蹠骨、拇趾及足弓的三維空間結構發生了變化所導致。

(2)糖尿病足

Smith等研究第二腳趾畸形的糖尿病人在行走和負重時,足底壓力分布特徵和接觸面積大小相似,蹠骨壓力的峰值出現在第二蹠骨前端。Tsung等對6名糖尿病患者與8名正常人進行足底壓力測試,將整個足底劃分為6個區域,大拇趾區,第一趾骨前區,第二、三趾骨前區,第四、五趾骨前區,足中區,足跟區。結果表明:糖尿病人與正常人在壓力峰值、二三趾骨前區的壓力時間積分存在顯著性差異,糖尿病人明顯高於正常人。Mueller等的研究認為糖尿病足的潰爛與足底長期受到高壓力峰值的影響所致。病理導致的足底結構發生改變是影響了足底的壓力分布特徵主要因素,如蹠趾關節的角度發生改變、錘狀趾、拇外翻等。測量結果表明蹠趾關節的角度的改變可使足底壓力峰值發生19%~45%的變化。Bus等以13名具有爪狀足或錘狀趾畸形足的糖尿病患者和13名無足部畸形的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測量他們的足底壓力峰值和壓力時間積分,測量結果:足部畸形的蹠骨前端壓力峰值(626+260)kPa,而無畸形者為

(363+115)kPa,二者存在顯著性差異,且蹠骨的壓力峰值與畸形程度高度相關。足部畸形者在趾骨和蹠骨的壓力時間積分值較低。通過這些研究結果,可說明爪狀足和錘狀趾足轉移了足前部的負荷到蹠骨前端,增加了蹠骨底部組織潰爛的風險。對糖尿病足實施阿基裡氏腱延長術,可使足前部壓力峰值、壓力時間積分、蹠屈肌力量分別下降了27%,42% ,65%。而足後部壓力峰值增長34% ,壓力時間積分增長48% ,踝關節背屈活動範圍增加74% ,將有利於減小糖尿病足潰瘍的風險。Perry 等認為足底的剪切應力也是誘發糖尿病足潰瘍的因素之一。其測量結果表明病足的足底壓力峰值出現在中間蹠骨前端,而剪切應力最大值則出現在外側蹠骨前。二者並不同時出現,平均相差0.186S,使足底受到左右、前後方向的作用力而伸展和集攏。

(3)其他病理足

Kraemer等通過對骨關節炎患者的足底壓力測定,指標有足底壓力中心的偏移程度、壓力中心的偏移速率、足前區(趾骨前區和腳趾)、足後區(足長的後三分之一區域)的壓力分布,來評價治療方案與患者的康復程度。患Muller-Weiss病者,其足底壓力分布與常人不同,足中部的壓力顯著升高,而足趾部的壓力則降低。了解該力學特徵有助於選擇使用恰當的非手術療法。許光緒等對偏癱患者足底壓力進行了測量表明患肢前後分力較小,垂直力曲線不光滑,支撐時間短。健肢垂直力變化不明顯,垂直方向下降谷底消失,支撐時間長,健側垂直力積分遠大於患側。李長有等對12名女性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和8名健康女性進行年齡和體質量匹配, 進行動態足底壓量測量,結果表明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中足底壓明顯高於健康人。使用足底板後,足底總的峰壓明顯降低,前足、後足峰壓減低,中足峰壓增高。

結論:

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 關於人體足底壓力的各項研究逐步深入,指標由較為單一的垂直力的最大值逐步到壓力時間積分、壓力中心的飄移速率、足底各區的壓力分布等,內容涉及靜態足底壓力特徵、姿勢控制、步態分析等,可為特殊人群(如孕婦、老年、小兒麻痺症患 。者等)和臨床足疾患者的足底壓力測量和步態特徵分析提供技術支持,為足疾的功能康復、療效評定和手術鑑定提供客觀評價。但各項研究的系統性、深入性還不夠,尤其是足底壓力測量技術各項指標在康復醫學中具體應用研究還不多,在這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隨著測量技術的發展,足底壓力測量技術必會在步態分析、病理足診療等領域得到更為廣泛的實際應用。


相關焦點

  • 靜態與提踵的足底壓力特徵
  • 足底壓力測量在步態分析中的應用
  • 足底按摩
    「最近身體疲勞,做個足底按摩吧。」時下,足底按摩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已經逐漸被大家接受。  專家指出,足底按摩主要通過對足部的病理反射區和經穴等部位按摩,以求調整陰陽、調和氣血、調節肺腑功能、疏經通絡等,從而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中醫認為,足底的反射區分布是將人體整體縮小投影,反射到足部,是局部反映整體的一種表現。
  • 足底按摩的好處 常做足底按摩竟有有這些功效
    生活的壓力夠大了,不能再讓身體的不適來阻擋我們的精神進步,所以在平時的時候,可以做一些腳底的按摩來緩解身體精神上的壓力。身體的不健康,多半是因為缺乏運動的關係,古時候的人們整日赤腳在田中勞作,腳底直接接觸地面,因而受到刺激,促進循環,然後流汗喝水,完成了一個新陳代謝的正常循環,發揮人體的治癒功能。
  • 德國Medilogic足底壓力測量系統
    由德國medilogic公司研製的足底壓力測量系統通過每個腳墊上的64個壓力傳感器,可以實時採集足底壓力,並將信號無線發射至電腦進行處理和分析。廣泛用於生物力學、運動訓練、康復醫學及人體工程學等領域。足底壓力測量作為當今步態研究、足疾診斷和運動鞋設計等領域的支撐技術,其發展歷經足印技術(Pedography)、足底壓力掃描技術(solebarograph)、力板(ForcePlate)與測力臺技術(ForcePlatform)、壓力鞋與鞋墊技術(In-shoeplantar)。足印技術依據人足在石膏、橡膠等易變形物質上留下的足印或痕跡,對足底的壓力及分布做出定性判斷。
  • 足底、足跟痛?小心足內翻!
    上一篇關於足外翻的文章中,【戳我查看如何改善足外翻】告訴大家可以通過觀察鞋底的磨損程度來簡單判斷足內、外翻,並且針對足外翻的評估與改善進行了闡述。那這篇文章就接著上篇的內容,我們來聊聊足內翻。足內翻的情況要比足外翻少見,同樣,我們可以觀察鞋底,如果鞋跟外側磨損很嚴重,那麼可能有足內翻的情況。
  • 難受又難治,小心足底筋膜炎
    對於跑者來說,四大痛之首莫過於患上足底筋膜炎。籃球巨星鄧肯一身傷病,但對於他來說足底筋膜炎對其困擾最大。對於這種易得難治的傷病來說,還是要從根源進行防範。當然,不僅僅是運動,平時生活上不小心,也容易引發足底筋膜炎。運動康復專家吳曄對於筋膜炎症狀有著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
  • 足底疼或是足底筋膜炎,中藥燻洗可醫
    信息時報訊(記者 廖溫勃 通訊員 許詠怡)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凡是產生負荷作用於足底的活動,都有可能引起足底的慢性損傷,從而誘發足底筋膜炎,如長跑、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長時間步行等。
  • 足底筋兒疼!是我沒穿對?
    很多人在一段時間的運動後,就覺得自己腳底各種不適,還伴隨著疼痛感……那麼要小心,你可能不幸中了「跑步者之足」:足底筋膜炎!—— 跑步者之足: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導致足跟痛的主要原因,據說80%的足跟痛都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從名字上看,足底筋膜炎,自然是足底筋膜出了問題。
  • 物理治療師,你如何為足底筋膜炎患者選擇合適的鞋子?
    足底筋膜炎主要是因為足底筋膜因過度應力而產生的病理改變和疼痛。選鞋子的唯一目的是減輕運動時足底筋膜所承受的應力。雖然這只是足底筋膜炎疾病管理的一部分,不過,這對於減輕症狀,特別是急性期症狀還是很有幫助的。
  • 「上病取下,百病治足」,足底治療術
    春秋戰國時期醫聖扁鵲,精通足底治療術,刺激足底救活了「死去」三天的虢國太子;東漢神醫華佗編著了《華佗秘笈足心道》,從足底治療全身疾病,救人於分秒之中,治病在點撥之間。古印度釋迦牟尼在圓寂前留下了足底治病的生命密碼圖譜,流傳後世。人體各器官在足底的定位,就是這些器官在足底的反射區。
  • 足底筋膜炎的物理治療
    ,從而長生足底的疼痛,疼痛大多表現在足跟中心或前內側,也有變現為足中部疼痛的案例。 足底筋膜是個什麼組織呢?首先它是長在足底的,起自足跟,往前止於足趾,有支撐足弓維持足弓穩定性的作用。
  • 足底筋膜炎導致足底痛,治療越早效果越好,該咋辦?醫生告訴您!
    足底筋膜對於維持我們足底的張力,維持足弓的形態都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我們長時間的行走或者是運動,就有可能在不停的反覆的牽拉足底筋膜的過程當中導致足底筋膜炎以及足底筋膜與骨骼,尤其是跟骨相連接的部位,出現一些細小的撕裂導致損傷。
  • 健康天天測,如何防治引起腳痛的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下方的筋膜於後跟處撕裂而產生疼痛,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發生的無菌性炎症所致。得了足底筋膜炎後,患者會在起床後下地的第一步或久坐後行走的第一步感到疼痛,接下來,會感覺行走時腳部僵硬或疼痛。如果沒有及時的醫治,患者的疼痛可逐漸加重,特別是在爬樓梯或長時間站立後疼痛加劇。
  • 新冠肺炎、SARS、MERS,都有怎樣的病理特徵?
    MERS的病理學特徵可以歸納如下。 1.目前對新冠肺炎病理特徵的認識,主要來自於手術中切除的肺組織、器官穿刺取樣和逝者遺體解剖報告。 1. 兩例肺葉切除術的肺癌患者:早期病理學改變 兩名因肺腺癌接受肺葉切除術的患者患有新冠肺炎,對其切除肺葉的分析代表了病變早期的病理學改變。
  • 足底扎4釐米針竟毫無感覺
    健康人群,被針刺一下都能感覺疼痛,而有人足底扎進了一根4釐米長的縫衣針,兩個月來竟然毫無感覺,最後整個足底都潰爛!40多歲的蔡叔就是這個「遲鈍」的人,原來他患有2型糖尿病10年,由於不重視血糖管理,出現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等併發症。
  • 跑步後膝蓋痛、足底痛、小腿前側痛,原因是什麼?
    事實上足弓高低僅僅是判斷足內旋狀態一個依據,但不是絕對標準。除此之外足弓軟硬、腿部曲線以及體重也會影響到足內旋,這些都是靜態標準,動態情況下內外翻會更加複雜。所以判斷一個人內旋狀態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一雙跑鞋底部的磨損區域。
  • 有一種腳痛叫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發生無菌性炎症所致。研究表明,足底筋膜炎在運動和非運動人群中均普遍存在,尤其在跑步人群中高發,是最常見的足部疾病。足底筋膜炎最常見症狀是腳跟的疼痛與不適,壓痛點常在足底近足跟處,有時壓痛較劇烈,且持續存在。
  • 關於足底筋膜炎那些事,不要慌!
    人的腳是由眾多足骨所構成的一個弓形構架,人在走路或者跑步過程中,足骨自然受到地面很大的反作用力,所以人的腳底覆蓋了多層軟組織來緩衝足部著地的撞擊力。  足底筋膜是一片類似於扇形的軟體組織,它是位於蹠骨與跟骨之間的一片筋膜組織。
  • 小心足底筋膜炎!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當人們的奔跑從2—3公裡的小打小鬧,到十公裡,再到半馬、全馬甚至越野,各種傷病也隨之襲來,例如足底疼痛——足底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