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蘇有朋再次證明:通過運動降低「生物年齡」,才是更好的保養
不久之前,蘇有朋發了一張照片,照片是一張健身照,且附文道:祝自己生日快樂!
照片中的他,一雙「麒麟臂」格外亮眼,尤其是曲起的手臂的二頭肌,力量感滿滿。
然而,手臂並不是亮眼的,現年47歲的年紀,和外在容貌的巨大差異,才是更亮眼的地方。
47歲的蘇有朋,容貌上似乎沒多大變化,而且身材越來越好了。
我們一直強調的「運動能抗衰老」,再次在蘇有朋的身上得到驗證。
沒錯,蘇有朋也才47歲而已,但看看我們周遭的47歲的「準中年人」,都已經油膩膩的了。
看起來更像是已經步入中年行列許久了,也可以說是「未老先衰」了。
幸好,現而今的美容科技發達,使得很多人的外貌看起來,實在看不出年齡。
但是,除了外表,更重要的是,身體的生理抗衰老,即運動醫學中的「生物年齡」(Biological age)的概念。
所謂「生物年齡」,是人體機體的年齡,它是評估身體機制機能的健康程度,是了解人體是否比真實年齡有過早的衰老或後生。
經科學驗證,生物年齡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是可以逆轉的,而我們所說的時間年齡無法逆轉。
生物年齡逆轉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規律的科學的進行肌肉鍛鍊,以及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健康的規律的均衡飲食,以及高質量的充足睡眠等等因素,都是有利於逆轉你的生物年齡的。
葡萄牙的足球明星星「C朗」,曾在自己的個人社交站中分享了自己進行生物年齡的測試結果。結果顯示,33歲的年齡,其身體的生物年齡僅為20歲。
這跟他的健身運動是密切相關的,科學的鍛鍊,使得他體脂肪含量低,肌肉含量和骨骼強度都比較高,這是衡量生物年齡的較為重要的維度之一。
而較低的生物年齡也意味著,C朗的職業生涯比較其他同齡人更長。
那麼,生物年齡,究竟如何計算呢?
事實上,現時還未有統一標準或公式,來計算我們的生物年齡。
不過,運動科學醫學界一般會參考身體的「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即身體在靜止時,身體在消耗能量的數值。
而我們知道,基礎代謝率是受到性別,年齡、身高、體重,以及身體組成的充分的影響。
網絡上,市面上的基礎代謝率僅僅是通過年齡、體重、身高這個三個條件計算。結果自然較為粗略。
所以如果通過參考基礎代謝率來計算出生物年齡,就需要加上身體的組成成分中的肌肉和脂肪。
其中,肌肉在基礎代謝率中的消耗佔比比脂肪要高出很多。同時,肌肉是日常活動的必須組織。
可以說肌肉含量越高,脂肪越少,我們的BMR就越高。即得出生物年齡便會越「年輕」。換言之,身體機能會比真實年齡更年輕。
譬如一名40歲人士,生物年齡若是30歲,反映其身體機能會比同齡人士佳,但生物年齡顯示為50歲,便可能有較高健康風險,事主便要留意。
要知道自己的生物年齡,一般可用有「生物電阻分析」功能的身體成分分析儀進行分析。
儀器會透過微電流流通身體,分別計算身體的脂肪、水分及肌肉比例。
然後配合個人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從而推算生物年齡。
此類的儀器常見於健身室、營養師診所、大型醫院等場所。市面上售賣的體脂秤幾乎沒什麼效用,跟網絡上的計算方法如出一轍。
綜上,想要逆轉您的生物年齡,關鍵要增加個人的肌肉量、減低脂肪比例。
建議通過不同類型的運動,包括展開肌力訓練,鍛鍊更多肌肉。
當中可利用不同工具如啞鈴、水樽、橡筋帶或健身室器械進行,徒手訓練都可以。
例如在家做伏地挺身、平板支撐、深蹲等動作,每星期進行2至3次,每個動作做2至3組,每組大約10至15下,建議優先進行包括全身主要大肌肉、多關節的動作。
此外,減脂者也可以搭配有氧運動,如騎行、遊泳、跑步或者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等。
曾有一項研究發現,中年人在8周研究期內,每星期做3次HIIT(每次約20分鐘)或帶氧訓練(每次50分鐘),前者為跑步,後者為慢跑或急步行,也可減低體重及體脂比例,有助改善生物年齡。
另要謹記運動前,應進行5至10分鐘熱身,可包括原地慢跑、動態伸展及肩臂打圈、擺手、抬腿等。
運動後也要進行約5至10分鐘緩和運動,包括靜態伸展及用泡沫滾軸(foam roller)按壓等。
根據美國運動協會建議,成年男女的理想脂肪比例分別為介乎6%至17%,及14%至24%。
所以除了保持運動習慣,也須控制飲食,避免吃太多高卡路裡、高脂肪食物,預防肥胖。
充足的休息,以及高質量的睡眠,避免熬夜,都可改善身體荷爾蒙分泌,對維持健康有益。
最後的【217說】:改善生物年齡秘訣
●每星期進行2至3次肌肉鍛鍊運動,增加肌肉
●可做心肺帶氧運動或HIIT,幫助燃燒卡路裡
●減少吃高卡路裡、高脂肪食物
●充足睡眠及休息
●控制體重,預防肥胖
下面分享一套徒手訓練胸部肌群的動作,是由Jeff示範,一共5個動作,主要訓練肌肉群:胸大肌、肱三頭肌、肩部
難度可自由調節。這裡Jeff示範的是,每個動作做10秒,做4組,間歇20秒。這個難度算中度,根據改變運動時間和休息時間來自由調整訓練強度。
動作一,爆發式伏地挺身
動作二,交替提膝式伏地挺身
動作三,下斜式伏地挺身
動作四,左右交替伏地挺身
動作五,拍肩伏地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