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紅燈記》李玉和扮演者錢浩梁逝世,享年87歲

2020-12-22 山西晚報

記者從中國京劇研究者、電影美術師劉建一處獲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錢浩梁先生於 2020 年 9 月 3 日上午 11 點 20 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87 歲。

錢浩梁,藝名浩亮,文武老生演員,原籍浙江紹興,生於上海。父親錢麟童為老生演員。6 歲起隨父學藝,後入上海戲劇學校 " 正 " 字班,習武生,藝名錢正倫。1950 年入中國戲曲學校,師從尚和玉、茹富蘭、遲月亭、沈三玉、傅德威等。畢業後分入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1961 年與劉秀榮、謝銳青、劉長瑜等赴滬演出,主演《伐子都》《界牌關》等劇,初露頭角。後轉入中國京劇院一團,得李少春、李洪春、高盛麟、李盛斌、劉硯芳、蓋叫天等名家指點,技藝大進,文武戲均出色,頗得李少春真傳。1964 年後,以主演現代劇《紅燈記》中的李玉和一角而成為一代偶像。

1964 年後,錢浩梁以主演現代劇《紅燈記》馳名。中國京劇院在演出大型節目時,往往配 A、B 兩組演出陣容。《紅燈記》的 A 組,由李少春扮演李玉和,由花旦劉長瑜扮演李鐵梅。在選 B 組主演李玉和角色時,李少春和其他京劇大師都不約而同地選中了錢浩梁,而 B 組的李鐵梅則由曲素英扮演。因京劇《紅燈記》走紅,光是 A 組演出滿足不了觀眾需要,因此中國京劇院經常讓 A、B 兩組同時演出。這使錢浩梁有了演出當時最受歡迎的現代戲的機會。

錢浩梁對演出《紅燈記》李玉和一角十分用心。他閱讀了大量有關中國革命史的著作,對李玉和的精神和境界進行了認真揣摩,表演時充滿激情。演出效果相當好。這使他的名氣更高。同時,他也收穫了愛情。1963 年,錢浩梁和曲素英結婚。80 年代中期,在河北省藝術學校任教。1992 年 1 月,到濟南演出,當演到《回荊州》時,58 歲的他突然感到頭暈,隨即倒在舞臺上,得了腦溢血。之後恢復很好,但很少參加演出,做一些京劇的普及工作。2013 年 11 月,上海天蟾逸夫舞臺 " 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上,錢浩梁與妻子曲素英表演了《白毛女》《野豬林》以及《紅燈記》選段。

錢浩梁颱風穩練,氣度非凡,功架尤佳,嗓音寬厚,韻味甚好。擅演劇目有《伐子都》《界牌關》《挑滑車》《豔陽樓》《長坂坡》《野豬林》《金錢豹》《連環套》《截江奪鬥》《戰宛城》《一箭仇》《華容道》及現代劇目《紅燈記》《白毛女》等。

1989 年 11 月 4 日 我省第二屆相聲研討會期間,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錢浩梁及夫人、京劇表演藝術家、曾在京劇《紅色娘子軍》中飾連長的曲素英來哈演出,受到觀眾的歡迎。並將所有收入捐贈給全省相聲藝術研討會。

這是當時《新晚報》的報導。

當年《紅燈記》原班主演 8 位故去,如今只有 " 李鐵梅 " 劉長瑜依然傳承著紅色記憶。

來源:哈爾濱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焦點

  • 第一代京劇「李玉和」浩亮逝世《紅燈記》主演謝幕,享年87歲
    記者從中國京劇研究者,電影美術師劉建一處獲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錢浩梁先生於 2020 年 9 月 3 日上午 11 點 20 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87 歲。錢浩樑,藝名浩亮,文武老生演員,原籍浙江紹興,生於上海。父錢麟童為老生演員。
  •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錢浩梁去世享年87歲 錢浩梁是誰個人資料作品介紹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錢浩梁去世】在京劇《紅燈記》中扮演李玉和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錢浩梁先生,於今天(9月3日)上午11點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錢浩梁,京劇老生、武生。原籍浙江紹興,1934年生於上海。其父錢麟童,是上海新華京劇團麒派主演。1943年進入上海戲曲學校,取名錢正倫。
  • 經典樣板戲《紅燈記》主演再凋零,「李玉和」錢浩梁一生命運多變
    就拿《紅燈記》來說,片中的演員很多都已經去世,而今天剛剛離開的,就是扮演李玉和的演員錢浩梁,當年演戲的時候他叫浩亮。 「李玉和」錢浩梁的悲喜人生 在八大樣板戲當中,《紅燈記》是受到極大歡迎的一部作品,其中的唱段《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 著名京劇藝術家錢浩梁去世享年87歲,妻子患有乳腺癌近40年
    9月3日,著名京劇表演家錢浩梁先生上午11時在北京去世,享年87歲。2018年錢浩梁先生曾經與妻子一起同臺參演《白毛女》片段,夫妻二人感情流露也感動了很多觀眾。
  • 《紅燈記》中八位主演現狀,其中三位已經辭世
    》是八大樣板戲之一,講述的是共產黨員李玉和一家同日本侵略者堅持鬥爭的故事。設噳囼劑牑儢睵錕佟閻霝觬哥億懭翷岐耨臤鱖冮鼴荰敬覦樊鱏碩萑鳶嬘嗶睝猥源扊鉒單昦洶嵽纓擝觴澻髥艒旡雍砵原本李玉和這個角色是由錢浩梁的師傅李少春先生來出演,不過李少春對徒弟比較抬愛,而且錢浩梁本身高大魁梧,符合李玉和的選角要求,於是錢浩梁這個B角就成為了主演。
  • 劉長瑜與錢浩梁:臺上演紅燈記父女,臺下勢同水火,從無眼神交流
    而在這眾多的樣板戲演員裡面,有兩位的人生交往可謂是刻骨銘心的,他們就是劉長瑜與錢浩梁。耳濡目染之下,戲曲的夢想油然而生說起他們二位的名字,也許現在的很多人可能都會感覺陌生,但是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裡,他們兩個可謂是眾人皆知的大明星。劉長瑜在《紅燈記》裡面飾演李鐵梅,也是李鐵梅的經典扮演者。
  • 革命現代京劇《紅燈記》演出本,人民出版社1970年9月版
    革命現代京劇《紅燈記》,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八大影片中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為向遊擊隊轉送密電碼而前僕後繼、與日寇不屈不撓鬥爭的英雄故事。本片導演成蔭,編劇阿甲,監製李燕,製作人畢建平,出品人王曉棠。中國京劇團《紅燈記》劇組演出。
  • 「樣板戲」《紅燈記》創造了4項世界紀錄,你知道嗎?
    《紅燈記》共創造了4項世界紀錄,時間在2001年。2001年5月26、27兩日,《紅燈記》原班人陣容整齊,包括馬袁世海、錢浩梁、高玉倩、劉長瑜、孫洪勳、谷春章等,再次上演《紅燈記》。錢浩梁與劉長瑜(左)在演出的那一年(2001年),袁世海86歲、錢浩梁67歲、高玉倩75歲、劉長瑜60歲、孫洪勳64歲、谷春章69歲。他們在時隔二十多年後重新聚首,放下往日的恩怨,重新將《紅燈記》奉獻給觀眾。
  • 現代京劇《紅燈記》聊城上演 名家新秀共唱經典
    本報訊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政哲 通訊員 朱玉彤) 作為國家京劇院優秀保留劇目的現代京劇《紅燈記》,9月15日晚在水城明珠大劇場成功上演。這部戲曾影響幾代人,一代代「紅燈人」不斷傳承,使這一經典劇目再次呈現在觀眾面前。當晚「紅燈人」為廣大聊城京劇愛好者獻上了一場饕餮盛宴。
  • 重溫紅色經典 共抒愛國情懷——國家京劇院現代京劇《紅燈記》亮相...
    重溫紅色經典 共抒愛國情懷——國家京劇院現代京劇《紅燈記》亮相水城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政哲通訊員 朱玉彤「我第一次看《紅燈記》,感覺挺棒的!」……9月15日晚,在聊城市保利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現代京劇《紅燈記》上演。鏗鏘有力的鼓點,激昂澎湃的唱腔,催人淚下的故事,讓觀眾重溫紅色經典。《紅燈記》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某地鐵路工人、地下共產黨員李玉和接受向遊擊隊傳送一份密電碼的任務,因叛徒出賣而被捕。
  • 荀慧生嫡傳弟子、京劇表演藝術家張正芳逝世,享年91歲
    荀慧生嫡傳弟子、京劇表演藝術家張正芳逝世,享年91歲 王潤/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0-06-07 21:49
  •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元春因病逝世 享年91歲
    網易娛樂12月20日報導 12月20日,據北京京劇院公眾號消息,著名京劇李元春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19日17時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告別儀式將在23日上午20點於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 曼聯傳奇格雷格逝世 享年87歲曾經歷慕尼黑空難
    曼聯傳奇格雷格逝世 享年87歲曾經歷慕尼黑空難 原標題:曼聯傳奇格雷格逝世 享年87歲曾經歷慕尼黑空難
  • 享年87歲!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姆森逝世,曾創立交易成本理論
    享年87歲!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姆森逝世,曾創立交易成本理論  Connor Feng • 2020-05-24 11:56:37 來源:前瞻網
  • 老電影《鐵道遊擊隊》裡的劉洪扮演者逝世,享年88歲!
    而這位會扒火車的劉隊長,也深入人心,然而就在近日,劉洪隊長的扮演者、藝術家曹會渠逝世,享年88歲。其實曹會渠是家裡最小的孩子,自由就很喜歡戲劇和音樂,偶然的情況,讓他在部隊當上了號兵,每天除了練聲、唱歌、扭秧歌、拍節目等培訓外,還要負責吹起床號,和集結號。然後不滿18歲的他就跟著部隊上前線,在戰場上做過宣傳,押送過俘虜,抬送過傷員,跟著部隊經歷了遼瀋戰役等重要戰鬥。
  • 著名京劇女武生蓋春來逝世,享年93歲
    記者從蓋春來先生治喪委員會方面獲悉:戲曲教育家、張家口市文化局群藝館原導演蓋春來先生,於2020年9月8日15時33分因病在石家莊逝世,享年93歲。蓋春來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20年9月10日(星期四)9時30分在石家莊市殯儀館慈安廳舉行。
  • 中國京劇「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李元春去世,享年91歲
    12月20日,北京京劇院微信公號刊登訃告:中共黨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北京市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文聯理事、北京市振興京劇、崑曲協會理事,中國京劇「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北京京劇院原一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李元春同志因病醫治無效
  •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派傳人譚元壽先生逝世
    記者從北京京劇院獲悉,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派第五代傳人,譚元壽先生於10月9日12時許,在京逝世,享年92歲。 上世紀60年代,譚元壽因在京劇《沙家浜》中扮演郭建光一角,而享譽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