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節課我們講到為什麼很多孩子看電視玩遊戲很專注,
但是一學習就容易分神的原因,今天接著學習。
很多學員反應孩子喜歡一邊聽歌一邊寫作業,那這樣一心二用會不會影響學習效率。這算不算壞的習慣,需要幫他改正嗎?
音樂可以使孩子放鬆
我記得在一本科普類書上看過,說是看書時放一點輕音樂可以使心情放鬆,這樣可以提高效率。
後來我也看過一種說法,說是放音樂佔用了頭腦的資源,從而使學習效率降低。
其實,什麼說法都是有的。有的有科學依據,有的沒有;
說法很不一樣,那麼老師在這裡會根據學習原理、心理學、心理生理學三個方面來解釋。
學習是一個腦力活動
首先,學習是一種積極的腦力勞動,學習需要一個可以提供頭腦積極運動的環境。
過於吵鬧的環境會使人的感覺遲鈍,同樣,過於安靜的環境也不利於學習。
一般說來,比較理想的學習環境,要求聲音不可以超過50分貝,比較理想的是在睡眠環境下,即30——40分貝。
那麼太安靜了,以到於一點背景聲音都沒有了好不好呢?
不好。因為過於安靜的環境會使人產生一種潛意識的恐懼,反而會影響學習。
比如說有的家庭為了給孩子營造學習好環境,家裡安靜的一根針掉下來的聲音都聽得見,一點背景音都沒有,這反而不好。
注意我們這裡說的是背景音,而不是聽音樂。
嘈雜的音樂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其次,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音樂會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這是肯定的。
比如說你去肯德基吃吃飯,你會感受到,肯德基在不同的時間段,他會選用不同的音樂。
在用餐高峰期的時候,會選擇快節奏的音樂,讓你吃完以後快速離開。
舒緩的音樂會讓孩子放鬆
但是到了下午茶時候人很空的時候,他就會放舒緩的音樂,讓大家來這裡很放鬆,停留的時間多一點,長一點,只要有人流量,它就會帶來更多的收入。
音樂本身就在傳遞人的情緒和思想,這個參加過我線下課的學員體會會很深。
所以當人在深度思考的時候,如果你用音樂的方式肯定會造成幹擾。
不建議邊聽音樂邊寫作業
所以一般在做作業時候,不建議去聽音樂,這是指專門聽,而不是當做背景音。
因為基本上很少有音樂不帶情緒,他都在傳遞音樂作者的情緒在裡面。
再加上如果這個音樂裡面,本身帶有歌詞,邊聽就更加影響思考了。
不過,家長也不要過度擔心,因為有些孩子在邊聽音樂的時候,也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因為他把音樂當成背景音。
音樂可以作為一種背景聲音。但並不是很來「聽」的,而是作為一種背景聲音。
因為,同樣的背景聲音,和諧的聲音比無規律的聲音更能促進學習。
咖啡廳的音樂讓大家更容易接近
比如說你在咖啡廳,放了背景音樂,就不會影響你的談話或者思考,他就不需要佔用你的腦力資源,
所以建議要選擇節奏舒緩的音樂,最好不需要歌詞,而且音量要小一點,不要讓音樂幹擾你的思考影響也不會太大。
第三,我們前面說了,人體處於輕快和諧的聲音環境中,人的身體會隨之放鬆,會感覺到兩個情況:一種是昏昏欲睡,一種是精神怡爽。
輕鬆的音樂會使人昏昏欲睡或者思維敏捷
當人處於精神怡爽狀態時,思維會比較清晰;
當人處於昏昏欲睡的狀態時,思維會比較慢,並且準確性不高。
所以音樂帶給孩子的是昏昏欲睡還是精神怡爽?
這個可能孩子更清楚。無可否認精神怡爽就能促進學習了。
綜所上述,放不放音樂其實不能一概而論,而要看環境、學習的性質、音樂的性質、人的心理特點等等方面來確定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放音樂可以促進學習,而有的人卻得到相反的效果的原因了。
總結來說:
1、學習是一種積極的腦力勞動,2、音樂是在傳遞情緒的,3、即使聽到輕鬆和諧的音樂,也會讓人產生精神怡爽和昏昏欲睡兩種狀
若孩子堅持要一邊做作業一邊聽音樂,那麼就要選用一些輕柔的、溫暖的音樂,最好是古典音樂,而且不宜將音量調得太大。
當然也有很多孩子說想用聽音樂解悶或者調節情緒,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帶著情緒寫作業是不利的,最佳的方式不是帶著不良的情緒做作業,再用音樂舒緩,而是先調整情緒,然後再去寫作業
當你孩子心情煩躁鬱悶的時候,可以建議他在寫作業前通過愉快的振奮心情的音樂來調整好情緒再來寫作業,因為集中精力的狀態作業更高效。
對於那些酷愛搖滾等超強刺激的音樂的孩子,是不適宜邊做作業邊聽音樂的。
一般建議他們選擇在下午放學後這段時間聽,既可舒緩一天學習後的壓力,又可振奮情緒,但也不宜長時間聽,否則會對耳朵造成過度刺激,並耗費過多精力,影響晚上的學習。
對喜歡邊聽音樂邊學習的孩子,父母不宜盲目責罵,要正確引導,尤其在選用及何時聽音樂方面,協助孩子作出正確的選擇,這樣既可培養孩子對音樂的素養,又可提高學習效率。
接下來,我們會學習,如何打造讓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環境?
敬請期待。。。
版權聲明:
此文由雷植老師原創首發。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想要了解雷植老師更多動態,可以百度「雷植」,或者私信雷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