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平臺關注極高的北大女生包麗去世了,自從南方周末報導那篇《北大女生自殺事件》的文章後,關於她的自殺真相也曝光於人前。
她被疑似PUA的男友精神控制,在其一步一步地算計和洗腦中,變得自卑自棄,甚至迷失了自我,做出一系列傷害自己的事情,最終走向了自殺的結局。從聊天的截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男友因為包麗不是處女的原因,而貶低羞辱她,進一步用所謂的懲罰來以示自己的知錯悔改。他要包麗在身上紋「牟某翰的狗」等中英文字樣;他要包麗拍裸照視頻給他保存;他要包麗去懷孕然後打胎,把手術單交給他保存;他要包麗去做絕育手術,把輸卵管交給他保存;他要包麗分手後,不得跟任何男人來往,要孤獨終生……這些所有的要求,包麗如果不按他說的辦,他就辱罵包麗下賤,甚至以自殺相威脅!有人說,這上面要求的每一件事,正常腦子的人都知道不能做。意指包麗腦子不正常,或者說是愚蠢。但是一個能考上北大的人,腦子能說是愚蠢嗎?不能,至少包麗的腦子在她曾經的高中時代,絕對名列前茅。但這樣一個聰明漂亮的女孩,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遇到了她喜歡的男孩。本來以為會是一場甜蜜的戀愛,哪知道卻將自己陷入無底深淵,再也不能睜開眼,看這世間的繁華美麗。她的人生大樓,在考上北大的那一刻,被度上了閃閃金光。可在遇到男友後,金光消失,最後樓塌了,連建築師本人也隨之灰飛煙滅。
2
不是每個人的人生大樓,都能垮了再重建。這句話最初的感想來自於趙薇導演的《致我問終將逝去的青春》。
電影中,陳孝正為了出國留學,跟女朋友鄭微分手。鄭微問他要理由,哪怕是編謊話騙一騙她也好,說他有不得已的苦衷,說他是為了她好,而不是這麼悄無聲息地被分手。
陳孝正哽咽著帶著哭腔道:「我說過,我的人生是一棟只能建造一次的大樓,我錯不起。」
他之前的原話是:我的人生是一棟只能建造一次的樓房,我必須讓它精確無比,不能有一釐米差池。所以,我太緊張,害怕行差錯步。鄭微回答他:任何一棟建築都允許存在合理範圍內的誤差,我這一釐米不足以讓你的大樓崩塌。但最後,陳孝正還是忍痛割愛糾正了偏向鄭微的這一釐米誤差,義無反顧地去了美國。因為他錯不起,他不願意看他愛的女孩吃苦,他也不想再吃苦了!很多人都在鄙視陳孝正這一錯誤的選擇,覺得他這一向左轉,錯過生命中最愛的人。人生嘛,跌倒了還能再爬起來,樓垮了再建一棟就是了,而有些人錯過了就永遠地錯過了!再也回不了頭!話雖如此,但不是每個人的人生大樓,都能垮了再重建!譬如包麗。
3
民國青幫大亨杜月笙曾經對一位文化界的朋友說過這樣一段話。
他說:你看我們今朝的排場,像煞鯉魚跳過了龍門,化魚為龍,身價百倍了。但是你要曉得,我跳龍門比你們難得多。你好比是條鯉魚,修滿500年道行就可以跳,我是河濱裡的一條泥鰍,先要修行1000年,才能化身為鯉,再修500年才有跳龍門的資格。因此之故,我無論做任何事體,都是只可成功,不許失敗的。譬如說我們兩個同時垮下來,你不過還你的鯉魚之身,我呢,我又要變回一條泥鰍嘍。你說我做事情怎麼能不謹慎呢?
杜月笙自小父母雙亡,跟著繼母過活,小小年紀便孤身闖蕩十裡洋場的上海灘,什麼苦難髒活沒做過。最窮的時候,連飯都吃不上,只得喝水充飢。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冬天曬太陽,曬暖和了就不覺得肚子餓了。從最底層爬起來,混到街頭賣梨能填飽肚子,沒餓死,算是他的幸運。待到後來入了青幫,慢慢一步一步地爬到青幫三巨頭的位置,再到實幹的企業家,上流社會的名流聞人。這其中走錯哪一步,都能讓他一敗塗地,重新落到最底層。他的人生大樓如陳孝正所說的一樣,只能成功,不許失敗。他嘗夠了做泥鰍的滋味,也永遠不想做泥鰍了。
4
陳孝正就是一條泥鰍,他的原生家庭一直鞭策著他,努力地往上爬,逃離貧窮。他能考上大學,能來讀書,就已經花費了他很多力氣。鄭微的出現,叩響了他情竇初開的心房。他拒絕,掙扎,依然抵不過心底的悸動和鄭微談起了戀愛。這讓他精確無比的人生規劃出現了偏差。的確,陳孝正上大學沒準備談戀愛,他也談不起戀愛。他心如明鏡,他來大學就是為了今後的光彩的人生而戰。他要讀書,他不能像其他同學一樣打牌、遊戲、吃喝玩樂來荒廢大學生活。
因為他曾經是泥鰍,而別人都是鯉魚,別人輸得起,他輸不起。所以他的人生中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是把各方面的結果預想完,權衡利弊後才做出的決定。比如和鄭微在一起的未來,出國留學的未來。和鄭微的未來無法預期,出國留學的未來光明可期。所以即使他很愛鄭微仍然不敢下賭,他太緊張太害怕一招不慎他的樓就塌了。他嘗夠了做泥鰍的滋味,哪怕鄭微願意陪他做泥鰍,他也不願意。這是他輸不起,也不能接受的地方。他的理智不允許他這樣做,鄭微就只能捨棄了,就像從前捨棄了很多很多的一樣。我不評論陳孝正的做法是對是錯,卻也贊同網友那錯過了就是終生遺憾的觀點。但有些事,有些人,真不是我們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一笑而過。
5
這是一張最近兩年的中國中高低產階層表格,可以清晰的看出低產階層以下的人均佔比是多少。即便佔比跟實際有些偏差,但總體低產階級永遠是金字塔最底層佔據面積最大的那一塊。
有多少人是泥鰍,有多少人是鯉魚,有多少人是龍,一目了然。真心愛過的人,沒有人願意做個渣男,也沒有人願意讓人生留下遺憾。未來我們無法預期,所以才心生膽怯,怕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這是人潛意識裡趨吉避兇的本能。
即便是擁有更多選擇權的鯉魚和龍,也依然避免不了人生遺憾,也會一蹶不振,再也建不起自己的高樓大廈。
6
4月1日,是哥哥張國榮去世17周年的紀念日,他的摯愛唐鶴德發文悼念他。喜愛他的大眾網友也紛紛地表達自己的哀思心意。
張國榮自出道以來,一直都是香港娛樂圈的寵兒,他一曲成名,無論是唱歌還是演電影,拿獎拿到手軟。多到他為了打麻將把自己的獎盃都送了出去做獎品。
為人處事更是讓人稱讚,娛樂圈裡受過他恩惠的不少,感念他人品的人更多。即便是因為他和男友唐鶴德的關係而受人指點,也坦然大方的走在人前,活的無拘無束。
家世在香港也不差,比起同時代的其他人,如果按泥鰍、鯉魚和龍來劃分,他應該是屬於龍那一列吧。
就是他這樣的人,也有自己跨不過去坎,長年積壓,壓垮他最後一塊地基,從高樓一躍而下,親手推倒了他的人生大樓。
生命真是讓我們想像不到的脆弱,每個人的承受刻度也不一樣。
你不是駱駝,你不會知道最後那根輕飄飄的壓死它的稻草到底有多重。我們不是包麗,不是杜月笙,不是陳孝正,不是張國榮,我們也不知道壓在他們身上的那根最後的稻草,到底有多重?
誠然,不明白我們的別人,自然也不知道那根看似輕飄飄的,壓在我們肩頭的稻草,在我們心底的分量有多重?
7
張愛玲曾在《半生緣》裡寫道,「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孤獨的同時,未免沒有恐懼和擔憂,如果他倒了,周圍依靠他的人怎麼辦呢?
很多人害怕進醫院,除了怕昂貴的醫療費外,更多害怕的是:立著走進去,橫著推出來。
他的身體,其實怎樣心裡都清楚。但是因為肩上的責任,妻兒的需要,他徘徊了,他知道現在不是他該倒下的時候。
他倒下了也許還能重建他的人生大樓,可孩子的人生地基誰來幫他建立?地基不穩,將來又如何興建摩天大廈?犧牲自己,直到最後那根壓垮他的稻草,就是死也無憾了。
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太多太多。每天我們都在做選擇,每天我們都有遺憾,因為不能兩全。
就連倉央嘉措都發出無奈的嘆息: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人生不可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經得起大風大浪後,還能重振旗鼓,蓄勢待發。
不是每一個人的人生大樓,都能垮了再重建。只希望我們在建造人生大樓的同時,能讓我們做出明智的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哪怕修得再慢一點,遺憾能夠再少一點,步調走得再穩一點。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