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下一首送別詞,短短幾句,寫盡人生,後兩句盡顯豁達灑脫

2020-12-14 史問

蘇軾因為不停的便貶,所以在他的一生之中不斷地更換著地方,不停地經歷著人生的離別。每一次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安頓了下來後結識了一些新的朋友,在與這些朋友的相處過程中享受著交往所帶來的快樂。

但是這份快樂可能沒有多久,蘇軾便又接到了新的朝廷命令,重新換一個地方開始新的生活。每一次與朋友新的認識,都會帶來不同的人生快樂。每一次的分離,也會有不同的傷心與痛苦。

離別的詩詞在我國有很多的詩人曾經進行過描述。所有的離別詩詞都會有很多的傷感情分在裡,因為不論是送誰畢竟分離都是一件傷心的事情。

還有很多的離別詩詞中,在離別的傷感之情外還包含著詩人對所送之人的殷切盼望與祝福。

蘇軾因為人生的經歷頗為豐富,所以也養成了自己豁達且樂觀的性格,他所描寫出的離別之詞必然不同於其他的詩人,在流露出自己的真情之外,也往往能夠激發起大家共同的感情。選取蘇軾所寫離別的詩詞中的一首來感受其所描述送別情感。

這首詩是蘇軾在杭州時候所做,送給自己的好朋友楊繪。剛接到朝廷的任命後,蘇軾來杭州任職,但是僅僅間隔了兩個月便又接到了前往密州的命令。儘管蘇軾在杭州所待的時間較短。

但是卻結識了很多知心的朋友,甚至連靈隱寺裡的一些和尚都已經成為了蘇軾的好友。

蘇軾自己也深深地喜歡著杭州的一切美景,夜晚三五好友一起在西湖旁邊飲酒遊玩,討論詩書與個人抱負。在與楊繪道別時,蘇軾便寫下了這首南鄉子送給自己的朋友。

「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渺茫」

這是這首詞上闋的前兩句,表示著從密州來向杭州望去,距離是多麼的遙遠,從此你與我將只能遠遠地隔著天涯與雲海而互相張望,未來我們能夠見面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

此次離開杭州,將來如果有一天我取得了功名一定會回到這裡來,我們倆再接著開懷暢飲。「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渺茫。」

今天我們就要離別了,不要像個女人一樣哭哭啼啼的不願離開,也不要一個勁地去說離別的痛苦。

我們倒不如痛痛快快的一起喝酒,痛快的喝酒也沒有必要找那麼多的理由。不用訴離殤,痛飲從來別有腸。

這句話將蘇軾豁達看開一切的心態描寫了出來。今晚上送我回去的時候,路過繁華的荷塘之時,我醉眼朦朧地以為自己看到了羊祜,再仔細一看原來是我的朋友楊繪你呀。

作者將自己的朋友比喻成了大臣羊祜,羊祜是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同時在文學方面也很有成就,在唐宋時期羊祜在當時配享武廟,足以看到作者對自己朋友楊繪的高度評價。

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羊祜與作者的朋友楊繪雖然同姓楊,但是二者並不是同一個羊字,這也是蘇軾在自己詩詞中經常會出現的小樂趣。

「醉笑陪公三萬場」

這句一直是這首詞中深受大家所喜歡的一句,之所以會喜歡,是因為大家覺得這句話非常的有氣勢。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一定是個性情灑脫之人,三萬場雖然為誇張的說法,但是確實感情真切地流露。

雖然這首詞描寫的是與朋友的離別,但是卻絲毫沒有一絲令人傷感的意思,反而更多讓人感受到的是,再次重逢時兩人的殷切期盼。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詞縱橫恣肆;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獨具風格。喜歡蘇軾的朋友,可以看看這本《蘇軾詞傳》

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出發,對蘇軾的一生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除此之外,這套詞傳還包括了《李清照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翻閱詞傳,感受詞人充滿詩意的人生。

史問總結:

中國古代的文化,充滿了魅力。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傑出作家,每個時代的風格也各有特色。蘇軾當之無愧的可以被稱之為宋朝時期著名的詩人,他的詩詞所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情感。

作為男人,我們在與朋友離別之時可能也不可能太會有哭哭啼啼,說一些很嬌柔做作的話。回想自己曾經畢業的離別,雖然大家都很傷感,但是也是滿懷激情一起端著酒幻想著日後的再次相聚。

相關焦點

  •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了無數失意之人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了無數失意之人蘇軾,仿佛是一個永不被打敗的戰士。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有過至高的榮譽,也曾當過囚犯,但他仍保有樂觀平靜的心態,在生活的泥潭中過得灑脫。孩童時代我們吟誦著他的《惠崇春江晚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蘇軾贈別好友的一首詞,豪邁抒懷,短短六句寫出自己豁達的人生觀
    蘇軾寫過很多的詩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寫風景的,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詞是蘇軾少有的贈別友人的一首詞,不像其他人的離別詞一樣感傷悲情,而是充滿了蘇軾的味道,豪邁中帶著幾分豁達,樂觀中帶著幾分感動。蘇軾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正好遇到自己的友人梅庭老去上黨任學官,蘇軾前去送別的時候寫下了這首《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門外東風雪灑裾。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無數失意之人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無數失意之人「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他淪為階下囚,當時蘇軾都認為自己必死,開始寫信交代後事,但由於「太祖誓碑」中有「不殺士大夫」這一條,加上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蘇軾免於一死,被貶黃州團練副使。
  • 蘇軾風雨中寫下一首詞,短短幾句道盡人生沉浮,林語堂讚不絕口
    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老先生輕易不怎麼誇人,而他在《蘇東坡傳》中特地為蘇軾提序,在這當中有一句話更加是誇讚蘇軾本人是難得可貴之人:「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是什麼讓國學大師林語堂如此盛讚蘇軾呢?正是源自蘇軾的一首詞《定風波》。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說起宋詞豪放派的代表,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蘇軾蘇東坡,他既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文學家,更是一個哲人。在他的詩句中,我們總是能讀出許多人生哲理。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境界廣闊,借懷古之情,寫今日之景,抒曠達之心。東坡筆下的詩詞,集灑脫、曠達、超脫於一體,雖寥寥數語,卻千古傳誦。
  • 蘇軾送別朋友的路上,寫下一首傷感的詞,通篇表現手法高超
    蘇軾真性情讓他有著極高的人氣,很多人都願意與他交朋友,為此他也寫過了很多的送別之作,特別是他被貶到黃州期間,只要有朋友來探望,他都會很感動,臨走之時都會寫詩,或者是寫詞贈送給對方,所以留下了很多這一類的作品,其中的這首《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那就是一首很傷感的作品,寫得也是極為傷感
  • 蘇軾用短短四句,寫盡人世間最深的孤獨,成就千古佳作
    蘇軾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也是豪放派詞人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宋代詞壇最受歡迎的文學大家,他豪放、灑脫的人物性格,深受世人的喜愛。與蘇軾結交,一度成為了文人墨客的幸事。大家都以與他為友感到高興,不只是因為他出眾的才華,也因為這份豪放、不羈的性情。不過,也正是這些真性情,使得他總是被官場之人所不容,引發了後來的一系列蝴蝶效應。
  • 蘇軾的一首詩成為千古名篇,看透他對人生的豁達,彰顯了他的灑脫
    在中秋團圓之際,蘇軾卻悽涼獨飲,於是他寫下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春暖花開的時節中,蘇軾寫下「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表現了蘇軾看淡愛情,對戀愛中人的勸告。 在被貶到黃州期間,蘇軾一邊吃著東坡肉,一邊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在悲情中體現了他對人生的豁達。
  • 頑童偷梨偷棗,辛棄疾暗中觀察,寫下一首詞,盡顯人生好境界
    有人說,人生在世,所謂三重境界:看遠、看透、看淡。要暢往理想光芒與詩和遠方,也要撥開迷霧看清本質,亦要看淡世事紛擾,從容而為。歷史上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人生好境界,陶潛的南山菊花,李白的醉酒當歌,蘇軾的風雨疏晴,皆是自少年風月、少年歌舞中凝結而出的灑脫,能拿起能放下,又帶著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豪氣。
  • 辛棄疾經典送別詞,寫盡人生艱難險惡,最後兩句,引發無數人共鳴
    雖然如此合稱,但兩個人的詞作風格卻迥然不同,李清照是和柳永等人被詞家尊為婉約派代表人物的,而辛棄疾則和蘇軾等人被稱為豪放派的領軍人物。不同於李清照生活於南北宋交會的年代,稼軒生長於南宋,特殊時代背景和個人命運下,造就了他別樣的詞風。
  • 蘇軾很豁達的送別詞,短短4句就寫盡了人生,悲觀的人都應該讀
    漫數送別詩,有豪放有婉約,有豁達有悲情,有友人之間,親人之間,也有愛人之間,情人之間,有送人,也有被人送。總得來說,送別的情緒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粹的悲傷,一種則是悲傷中帶著祝願和期許,總體的基調還是帶著感傷的,如果沒有,說明被送別的人,人緣實在太差,別人都盼著他走,這樣的情況,在現代倒是可能發生的。
  • 蘇軾晚年所創作的一首詞,寫盡人生感悟,所讀之人皆收穫良多
    蘇軾是,一位非常傑出的詩詞大家。他的很多作品,在經過幾千年流轉之後,依然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們在蘇軾的作品之中,不只是可以得到正能量的積極鞭策,還能從他對人生的感悟之中,學習到一些處世道理。蘇軾這個人,性格豪爽、灑脫不羈,尤其愛結交五湖四海的人為好友。也正是因為他這份真性情,大家也都對他喜愛非常。曾有一段時間,文人墨客們都以與東坡居士為友,為人生幸事。
  • 李煜被低估的一首詞,短短兩句令人心醉,蘇軾連寫4首不及他
    李煜被低估的一首詞,短短兩句令人心醉,蘇軾連寫4首不及他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君主,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6子,於宋建隆2年(961年)登基,史稱李後主。開寶8年,宋軍破南唐國都,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
  • 蘇軾模仿李商隱寫下一首小詩,盡顯豁達本色
    北宋詞人蘇軾在文壇的地位非常之高,不僅是在中國,甚至在整個世界文壇,他都享有盛譽,後世有許多學者將其稱為「千古第一文人」,蘇軾可謂當之無愧。他能夠獲此殊榮,原因並不止於他驚人的才華,更在於他坦蕩的胸懷和樂觀豁達的精神。
  • 蘇軾為風塵女子寫下一首詞,前兩句有失水準,後兩句令人稱讚
    「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的最低谷,而《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寫於此時,最有名的名字「東坡居士」也是這麼來的,直到新帝即位之後,才重新啟用他,此時的她在黃州已經呆了五年了,這五年之中,他又是怎麼樣在哪五年當中自我安撫的?
  • 蘇軾夜晚醉酒,在江邊散心,信手拈來一首詞,最後兩句成為經典
    很多人認為一首好詩要苦思冥想好久才能夠落筆,進項賈島的推敲之變,一詞一句之間都要思考好久。其實事實並非是這樣,很多詩人作詩都是一蹴而就的,絕非是整日思索,更多的時候,詩詞就像是一個情感抒發的介質,總是在不經意間完成的。就像李白作詩,很少有整日思考才寫出來的。
  • 送別朋友時,蘇軾寫了一首離別詞,寫盡人生聚散無常,令人感傷
    北宋蘇軾寫過的離別思緒不下少數,真正惹人傷懷的並不多,了解蘇軾一生風骨的人,才是真正能讀懂其送別的真意。其中有一首名為《臨江仙·送錢穆父》的詞,風格果然異於其他庸詞,無謂離別的苦澀。上闋寫盡重逢美樂,不見之前的再見有如和風細雨後的虹絳,美的不可方物。元祐初年,蘇軾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二人的官位相當,志趣向和,怎一次「知音」寥寥概括,其感情的深蘊在經波折和蜿蜒後鮮濃斐然。左一個三年,又一個三年,人生何嘗不在日消時散中望向終結。
  • 蘇軾半夜醉後回家,被關在門外,寫下一首詞卻成千古名作
    他曾在半夜醉酒回家,被書童關在門外,卻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讀後發人深省。 這首詞名為《臨江仙》。 可是此時的他僅僅是個毫無實權和地位的團練副使,即使豁達如他,心中也不免有些傷感。 而「仿佛」二字又進一步突出了他醉眼朦朧的情態,這樣的蘇軾有些令人心疼。 接著的兩句寫的是他回到寓所臨皋亭時的情景。
  • 蘇軾「洞房」時寫下的一首詩,讀完讓人臉紅,卻成千古絕唱
    而他的詩其實也是一絕,「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寥寥數語便將西湖的美景寫到了極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短短兩句便揭示了最深刻的人生哲理。1075年,38歲的蘇東坡在夢中見到了亡故十年的妻子王弗,想起兩人過去的點點滴滴,一代文豪不禁落淚。
  • 蘇軾一首送別友人的《臨江仙》名篇,感性的你一定要記住尾二句
    說起送別的豪邁情懷,是相對於纏綿悱惻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來說的。這一別,瀟灑如「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惆悵如鄭谷的「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北宋大文豪蘇軾也有一首詞寫得別有一番滋味,這詞也是寫春日裡同友人送別的,它就是《臨江仙.送錢穆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