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很少暴露身份的小編砂與海。之前一直是我在寫《中國新說唱》和《說唱聽我的》的賽制對比,總體來說,我沒少吐槽《說唱聽我的》的賽制。
但上周日,我突然發現我的同事南京鴿子王也看不下去了,借著最弱智的「命運電梯」環節播出之際,狠狠地噴了一頓節目組,引得評論區不少讀者質疑咱們立場不公正。
相比鴿子王直言不諱的犀利,我相對隨和一些。我更想問大家的是標題裡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為什麼每一年的選擇門都要被吐槽,說唱節目卻怎麼也不肯把這個環節給砍掉?」
從2017年開始,我們就反反覆覆說這個環節讓觀眾昏昏欲睡、讓選手留下遺憾、完全不靠實力,甚至可能產生黑幕,但節目組就是要頂著罵聲做選擇門環節。為什麼?
今天這期推文,我首先試圖還原2017-2020出現的四次「選擇門」環節。我們往往記得選手留下了什麼作品,但卻對選人過程與結果一無所知。當然,在聊選人之前,我們必須先談談它的「前置環節」:製作人公演。
為什麼製作人公演要和選擇門綁定在一起?答案很簡單,製作人公演對於製作人本身而言的意義,首先是打歌,讓自己的作品得以傳播;其次是展現自己的風格、氣質與價值觀,吸引與之適配的選手;最後才是考慮到可能存在的「競技」性。
《中國有嘻哈》裡,潘瑋柏帶來了傷愈復出、玩Mic Drop的《Coming Home》勇奪第一;熱狗張震嶽復刻神作《差不多先生》拿下第二;吳亦凡則以那首爭議拉滿的《6》屈居第三。這一季的規則是三組製作人擁有有限的選擇權,潘瑋柏15次、熱狗張震嶽11次、吳亦凡7次。總共需要淘汰8人。
第一輪結束後,熱狗的次序是①艾福傑尼②GAI③大笑④孫八一,第二輪選了⑤黃旭;吳亦凡的次序是①PG One②小白③TT④OB03⑤歐陽靖;潘瑋柏的次序是①Bridge②VAVA③鬼卞④胡旭,第二輪選了⑤李大奔。
回望《中國有嘻哈》的選擇門,「有限的選擇權」根本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概念,因為每個製作人心中的備選都不會太多。在上限5人的情況下,有6-8個心儀選手已經是非常多的了。對於製作人來說,有心儀選手就站出去,不心儀的就不站,所以不存在什麼選擇權多少的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是:第二輪導師是可以反選的,戰隊滿員是肯定的,最多只是心儀選手不站過來而已。換句話說,第一輪的心儀選手沒選到手,基本上也被搶掉或者宣布對你無感了,還不如趁早換個人。
從《中國有嘻哈》來看, 吳亦凡確實是聰明的,他太清楚風格相互吸引的重要性了,唯一的陪跑就是開局的Bridge,其它都拿捏得非常精準。熱狗張震嶽也對風格的把控相當精準,GAI、大笑、孫八一都一定衝著熱狗來。搶到艾福傑尼和錯失黃旭稍顯意外,但也在第二輪彌補了。
最迷惑的當屬潘瑋柏的選人,開局雙殺拿下Bridge和VAVA之後就開始飄了,最離譜的就是復活BCW卻兩次拒絕選他,要知道熱狗張震嶽復活孫八一、吳亦凡復活OB03都是直接選進隊伍的,人家BCW也夠堅定了,復活也證明你認可他,怎麼就不選呢?
網上流傳潘瑋柏選胡旭是把他錯認成黃旭了,這種說法是很扯的,因為潘瑋柏對胡旭有具體評價「會唱,饒舌也很好」,也評價了黃旭是一個「優秀的人才」,他顯然是可以分清二者的,也證明他確實不太想要黃旭。
潘瑋柏的謎之操作在於,第二輪站在他面前有小青龍、BCW、YZ於耀智和王大痣,他們當時展現的技術和水平無疑都是高於李大奔的,但是潘瑋柏選走了李大奔。誠然李大奔最後闖入9強也籤了MDSK,但在那個選擇時刻,選李大奔並不是個太明智的決定。
到《中國新說唱》,「開門次數」果然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根據去年情況的「改動」:張震嶽熱狗一個隊裡有艾福傑尼、GAI、黃旭?趕緊砍一刀——《離開》排第三。吳亦凡去年公演倒數?今年加強——《Young OG》排第一。
如果說第一年的「開門次數」只是沒意義的話,第二年的賽制就是不平衡了。這一年新增的「主動流局」,讓選手們多了一番「隱形話語權」。第一輪分成三個階段的「限制選擇」,也讓熱狗張震嶽和潘瑋柏鄧紫棋吃到了苦頭。
第一輪結束後,熱狗的次序是①Jason②劉柏辛③馬俊,第二輪選了④功夫胖⑤派克特;吳亦凡的次序是①滿舒克②王以太③Al Rocco④Blow Fever,第二輪選了⑤那吾克熱;潘瑋柏鄧紫棋的次序是①ICE②艾熱,第二輪選了③王齊銘④楊和蘇⑤周湯豪。
回顧《中國新說唱》的選擇門,「不平衡」是最突出的特點。前兩輪的限選,把過多的人員堆積到第二輪,這也必然導致前10人中出現「毫無線索」的情況。
JD為什麼悲劇,因為前5順位裡退出的三人都只能推斷出「不選吳亦凡」,如果他們第二輪沒有站對門,面臨的是直接淘汰。因此,他們才是最吃虧的。而另外兩人(功夫胖和派克特)被選中了,JD則算是「站錯了門」,導致潘瑋柏選不到他。
功夫胖在第二階段的主動流局,就體現了一個「底氣」:我不擔心另外兩隊不要我(實際上吳亦凡要他)、我也不擔心我想去的某隊不給我留名額,因為我夠優秀。事實也確實印證了功夫胖的舉動不是冒險,而是穩穩噹噹。這個現象在《說唱聽我的》也有反映,我們後文會提及。
吳亦凡一如既往地穩定發揮,除了錯過劉柏辛和功夫胖在他的意料之外,其餘的人他都收入囊中。從他最後才選那吾克熱的操作來看,那吾克熱顯然不是他最初心儀的5人之一,只是失去了功夫胖和劉柏辛以後的「備胎」。
熱狗張震嶽這一次頂住了賽制上的極大劣勢,雖然最後收了Jason引起了網友的爭議,但已經把是損失降到了最低。即使沒有從吳亦凡手裡搶到功夫胖和劉柏辛,最後站在門外的JD和孫旭一樣可以讓他們這組戰力滿滿。
潘瑋柏鄧紫棋在這一年總算是有所進步,ICE和艾熱的青睞讓這一組有了很好的底子。在剩下的人裡挑選王齊銘、楊和蘇也是明智的,但論實力和技術,周湯豪顯然還是不如GALI好,這個時候顏值、關係、名氣的加成就顯現出來了。或許是因為去年挑了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所以這一年的潘帥要挑個熟面孔進戰隊。
《中國新說唱2019》最大的特點是:選手投票變成了初分組的依據,對音樂的評價變成了「進組的想法」,這確實很是考驗了一把選手口中的「Real」。最後的排名順序是吳亦凡、熱狗張震嶽與鄧紫棋並列、潘瑋柏,每組各擁有4、3、3、2張優先選擇卡。
第一輪中,吳亦凡選走了4人,分別是:大傻、嘿人李逵、霧都和Doooboi;熱狗張震嶽選走了3人,分別是西奧、Cream D、Capper;鄧紫棋只選走了劉聰(浪費掉了2張);潘瑋柏選走了2人,分別是楊和蘇和Turbo嗣堯。
第二輪,吳亦凡選擇了福克斯;熱狗張震嶽先後選擇了蜜妞和新秀;潘瑋柏先後選擇了黃旭、Obi、肖恩恩;鄧紫棋先後選擇了Lil Boo、劉炫廷、王大痣、Vex。
這一年賽制改動的好處是:第一輪不用再面對未知情況,直接能看到所有的選手,然後率先選掉自己要選的人。
基本上,投票的人也是願意進戰隊的人,所以能很大的提升效率。除了存在感過低的Turbo嗣堯、出現嚴重失誤的西奧和碰上楊和蘇的嘿人李逵這三位之外,第一輪選中的人基本都走的相當遠。
第二輪就有了很多槽點,最大的爭議當然又來自JD。潘瑋柏當時已經拿下了楊和蘇和Turbo嗣堯,就算他要繼續等黃旭,也依然有兩個名額。
在這種情況下說「JD出現得太早了」,聽起來太假了——您第一季可是秒選Bridge的,說到底,對JD沒那麼喜歡罷了。如果潘瑋柏說「JD和楊和蘇風格撞了」,倒還更能說服我。
JD的流局也不僅僅是潘瑋柏一個人的責任,另外三組也完全可以選JD,但他們都沒有出手,而是眼睜睜白白讓JD流局。不同於上一年JD站錯邊就沒了,這一年四組都是可以選他的,所以我完全能理解JD不想接受後期採訪的感覺。
我之前誇過合作賽這個賽制,因為4 PASS實現了雙人同進的效果,人才不至於被浪費。但是到了選擇門環節,這些4 PASS們也一樣是要面臨淘汰的命運。
丁丁和李棒棒《叮叮梆梆》是4 PASS,但兩人都被淘汰了;JR和劉聰合作的《鬥地主》4 PASS,但他也被淘汰;Free C和王大痣合作的《多久》4 PASS,但她依然被淘汰。
《叮叮梆梆》和今年《說唱聽我的》老胡/白靜晨演出的《將相和》很有共同點:演唱者都沒有太高的知名度,屬於歌比人紅;歌曲有流行度,但總覺得「不夠HipHop」;演唱者比較依賴風格,很難做出多樣化的東西(可能李棒棒會好一些)。因此,他們即使音樂上得到了認可,在選擇門環節依然沒辦法得到製作人的選擇。
《中國新說唱2019》能看出吳亦凡明顯不同以往的差異化風格:有福克斯的中國風,有Doooboi的New Wave,有霧都的Auto-Tune,有大傻的久經沙場,有嘿人李逵的純正腔調。這也說明了吳亦凡的建隊思路發生了變化,不再一味追求流行和技術,而是更兼容並包了。
熱狗張震嶽最大的爭議點在於選了蜜妞。這也算是隊伍傳統的一部分,可以理解,並且蜜妞確實不是《中國有嘻哈》時期的她了,但她仍然無法逃過鋪天蓋地的質疑和謾罵。最神來之筆的當然是他們選中了新秀,開賽前了解最少的人卻最終走到了總決賽,這可以說比李大奔更李大奔了。
潘瑋柏不選JD,最終JD上了熱搜,這可能是對JD屢次成為「門外漢」的一絲安慰。
鄧紫棋初次建隊,浪費邀請卡已經很傻了,選的人也有點離譜。隊伍只有一個人的時候不搶一下JD嗎?然後馬上三連選Lil Boo、劉炫廷和王大痣,至少選擇Lil Boo是可以再考慮的。其實回看那次選人,除了她此前一直看好的劉聰外,其他選誰紫棋可能並沒有太多預案。
最後聊聊《說唱聽我的》,選擇門變成了「命運電梯」。這個賽制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加入了「搶人鍵」。我們也能看到,之前功夫胖「主動流局」的現象重演了。
很多組按下了「搶人鍵」,但選手卻表示自己心有所屬,拒絕了邀請,這也是建立在對自己實力和與心儀製作人風格匹配度的絕對自信上的。
「搶人鍵」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在大概率上避免爆冷的情況。最熱門的選手一定會被搶,即使沒有搶走,也會到達選手本來想去的樓層,從而被選中。因此可以看到,最終流局剩下來的並不會有JD、Cream D、小安迪這種實力悍將。
另外,相比於《中國新說唱》的「見光死」,《說唱聽我的》設置了90秒的遊說時間。雖然在節目中似乎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但實際上這個溝通機制的設置可以讓製作人和選手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不過似乎只有艾熱在認真履行職責),說不定選手或製作人的一番話說下來就讓對方心動了。
《說唱聽我的》同樣設置了流局機制,然後開始第二輪的挑選。但第二輪挑選居然還是按照公演排名來決定挑選的順序,這其實是對於排名高隊伍的極大加成。因為流局的選手中不乏實力強勁的,先挑就顯然可以在剩下的所有人裡選擇實力強或風格適配的,這對於選手和製作人本身都是好事。
《說唱聽我的》的四組製作人選人倒是都非常符合他們各自的風格定位,「空氣協議」都是老牌或實力派,「冰火島」都是能輕鬆玩轉New School的悍將,「GT集團」的旋律和音樂性堪稱頂尖;「為你發光」則比較多元化。
被放棄的六位裡,同質化的現象比較嚴重。Orenda、白靜晨都是Vocal見長,老胡的風格略顯單一,張昊和張思源都是必走一個以平衡廠牌人數的(也都是哥哥),只有江旻勳確實比較可惜,他的競技性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弱,而且歌詞相當有深度。
縱觀四檔節目,從戰略考量上來說,選擇門的確是綜藝節目中重要的一環。現在有種奇怪的風氣,就是一提到選擇門就是說它「運氣環節」、「黑幕環節」。
誠然,選擇門不直接考察說唱歌手的水平,但它更像是對說唱歌手風格和能力的一個綜合評定。另一方面,它也體現了製作人個人的好惡。
大家最該記住的一點是:綜藝節目不是技能競賽,別說「實力」這種東西無法量化,即使真正有可以被量化的「實力」,在綜藝節目裡它也不是晉級的唯一要素。
本期的《中國新說唱》VS《說唱聽我的》就到這裡,你有什麼想吐槽的,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