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工業挺起經濟脊梁奏響高質量發展強音

2020-12-14 泗陽縣廣播電視臺

工業興則縣域興,工業強則縣域強。五年砥礪奮進,五年豪邁跨越。「十三五」期間,泗陽縣始終堅持工業強縣、產業興縣不動搖,堅持用高質量標定工業經濟發展方向,著力引進研髮型、技術型等產業鏈上遊企業以及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新業態項目,工業經濟奏響了高質量發展強音。

初冬時節,室外的天氣雖然有些涼意,但走進江蘇泗陽經濟開發區的各生產企業,處處都是一派火熱的生產場景。

楊豔蘇:我現在就是在寶浦來半導體企業的無塵生產車間,通過這個玻璃窗,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後的這些工人在有序地忙碌著,一臺臺機器設備也在快速地運轉。

寶浦萊半導體有限公司是泗陽電子信息產業的重點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業從事SOD系列、SOT系列、DFN系列等封裝。在生產過程中,工人們需要全副武裝,戴著口罩、身穿防塵服、腳穿一次性鞋套。據介紹,企業先後投入資金5億元,從日本、德國等國家引進高速貼片機、焊線機、自動塑封成型機等行業領先設備120臺套,以及雷射去溢料機等設備280臺套,先進的機器設備不僅讓管理更方便,而且讓生產更便捷,效率再提高。

寶浦萊半導體有限公司生產部操作工 劉慶海:這個機器是X射線檢查,通過這個機器,一眼就能發現這些產品是合格的,還是不合格的產品。

近年來,企業還從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聘請20餘名半導體行業精英人才,參與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擁有各類專利16個,其中發明專利2個,省級以上新產品6個。

寶浦萊半導體有限公司品保部經理 陳同進:我們公司主要以生產小型號的二極體、三極體為主,這是我們的一些樣品展示,這是我們最小的分裝SOD923,這裡是我們主要的一些客戶群,我們主要為三星、小米等一些重要的客戶供貨。

眼下,企業訂單充足,每年為華為、小米、三星等企業提供半導體分立器件60億隻,年可實現開票銷售3億元、稅收1500萬元。

楊豔蘇:在寶浦來半導體企業的這面榮譽牆上,一塊塊牌匾、一個個專利證書,展示了企業的科技含量。

近年來,江蘇泗陽經濟開發區牢固樹立「生態立區、產業強區」發展理念,在加快綠色家紡、智能家居、食品飲料等傳統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依託現有的寶浦萊半導體、欣宏電子等產業基礎,精心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園,深耕電子產業重點集聚區,全力以赴招引、建設、培育電子信息產業,快速形成較為完善的電子信息產業鏈,力促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位於泗水大道南側、未來路西側的泗陽電子信息產業園,規劃總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眼下,電子信息產業園正全力加快工程掃尾進度,吸引更多優質項目「拎包入住」,便於項目快落戶、企業快成長。

泗陽電子信息產業園建設投資單位項目負責人 江艾明:分兩期建設,目前一期共建設12棟廠房約30萬平方米,入駐8家電子科技企業,正在建設的廠房,主體工程已經完成了,正在施工外幕牆、門窗安裝、屋內施工以及室內的消防管道安裝,我們每天投入的工人都在500人以上,該工程預計在11月底交付企業使用。

已經入駐泗陽電子信息產業園一期的江蘇碩凱半導體有限公司,計劃總投資25億元,主要生產晶片、硬碟、內存條、藍牙、智能穿戴等產品,為愛芒果、華為等企業提供配套產品。項目全面投產後,年可實現開票銷售35億元,納稅1.5億元以上。截至目前,江蘇泗陽經濟開發區已集聚各類電子信息企業43家。

「十三五」以來,全縣累計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79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長率連續4年高於全市平均增速,百億級項目招引實現歷史性突破;全縣擁有列統工業企業27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8家。

如今,行走在泗陽大地上,處處能感受到強勁的發展脈搏。從最初的藍圖,到生機勃勃的廠房工地、產業園區,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高質量發展是幹出來的,是奮鬥出來的!今天的泗陽,用轉型的速度奠基未來的高度,勇當先行者,爭做實幹家,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泗陽篇章。

(泗陽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楊豔蘇 王光林 編輯/徐徐 莊密)

【版權聲明】本條新聞的版權歸泗陽縣融媒體中心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相關焦點

  • 「項目為王」挺起章丘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孟凡庚 郭廣猛 劉召嶽一座座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一個個現代化園區具備規模,一條條生產線繁忙有序……今年以來,章丘全面對標「五個濟南」建設,圍繞「東強」目標,聚焦聚力「1266」布局,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實施項目313個,完成投資512億元,實體經濟發展實現逆勢上揚,1—10月份,規上工業產值1093億元,增長
  • 鶴壁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暨「三大改造」工作推進會召開
    4月15日上午,鶴壁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暨「三大改造」工作推進會在市人民會堂召開。會議全面貫徹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部署,對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安排。市委書記馬富國出席會議並講話,市長郭浩主持,市領導肖海水、郝志軍、陳海燕出席。
  • 嶗山重點項目聚集成勢 挺起高質量發展「脊梁」
    2020年是嶗山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極」字道出了特殊之年、艱辛付出,更飽含非常之舉、非常成就。在中央和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嶗山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開啟「戰略北進」,實施「七大行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匯聚嶗山區人民的磅礴力量,寫下了戰風鬥雨的韌性,繪就凱歌以行的壯闊,推動嶗山高質量發展再上新水平、實現新突破。
  • 創新驅動,挺起工業發展脊梁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工業興,則經濟興。「十三五」時期,市中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擴大總量與提升質量並重,著力推進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工業企業發展欣欣向榮,工業經濟行穩致遠。「補」: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十三五」期間,為促進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全區工業經濟質量效益雙提升和結構布局雙優化,市中區委於2017年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工業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搭平臺、重創新、抓轉型、促提升、強保障、優服務六方面入手,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強區建設。《意見》的出臺,對市中區工業經濟帶來怎樣的變化?
  • 「項目為王」讓泗陽工業底色更亮
    泗陽縣今年以來社會投資強度不減,工業生產穩步回升,固定資產投資連續4個月實現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1-8月,工業開票銷售、工業用電量分別增長6.94%和9.1%。一大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項目紛紛落戶,讓泗陽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新籤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3個、新開工38個。
  • 壯大工業「筋骨」 挺起發展「脊梁」——淮安市工信局為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之翼」
    冬陽正好,工業經濟發展捷報頻傳:淮安市獲得「中國食品名城」稱號,成為全國第五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 「產業興鹽」乘風奮進逐浪高——綿陽鹽亭吹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2月18日,鹽亭召開縣委經濟工作會暨產業興鹽大會,明確堅持「產業興鹽」是興縣之要,加速企業集群、人才聚集、技術升級、配套完善、金融流通,按下產業發展「快捷鍵」,吹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號角。  新動能:工業經濟奏響發展強音  廠房機器轟鳴、實驗室乾淨整潔、廠區外一片綠意盎然。在鹽亭經開區綿陽迪澳藥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們正在各自崗位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提取車間,一名女工搬動著機器閥門,一絲不苟地看著儀錶盤,她說:「提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不能有一點疏忽,這是對藥品的質量保證,也是對用藥人的健康保證。」
  • 溫州:推動「兩個健康」事業創新發展,進一步奏響「民營經濟看溫州...
    溫州:推動「兩個健康」事業創新發展,進一步奏響「民營經濟看溫州」強音 2020-12-11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通榆縣:重點項目撐起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2020年,通榆縣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動力和頭號抓手,依託廣袤的土地和富集的風能確定了「以資源換項目,以政策引項目」的招商理念,堅持高位招商、團隊招商、全員招商、政策招商、對口幫扶招商、網上招商等方式,成功引進落地可拉動縣域經濟發展、具有戰略前景的重點產業項目,成為撐起通榆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 濟南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從機器轟鳴的產業園區到改造提升的村莊院落,從拔地而起的商務樓宇到精彩紛呈的招商亮點……一個個標誌性工程,一聲聲傳來的捷報,宛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奏響了濟南市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書寫出泉城人「幹在實處、走在前列」,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時代答卷」。
  • 泗陽:企業開足馬力全面掀起生產熱潮
    工業經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連日來,泗陽各工業企業都在搶抓時間,加大馬力生產,多方面提質增效,全力衝刺年度目標任務。初冬時節,雖然室外的天氣比較寒冷,但記者走進位於意楊產業科技園的江蘇金迪木業股份有限公司泗陽生產基地的2號車間內看到,這裡卻是一派火熱的生產景象,智能化生產線全部啟動,開料機、滾輪機、組框機等設備正高速運轉,各條線的工人也都各司其職,趕製訂單。
  • 吳江泗陽工業園獲全省南北共建園區年度考評第三名
    日前,蘇北發展協調小組通報全省南北共建園區2019年度評估結果,在全省45家南北共建園區綜合考核排名中,吳江泗陽工業園區位列全省第三名,宿遷第二名,這也是該園區連續7年在全省考評中位列第一方陣。近年來,吳江和泗陽兩地搶抓國家戰略機遇, 貫徹落實「省內全域一體化」和南北合作共建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充分發揮吳江和泗陽兩地優勢,以打造綠色紡織集群為中心任務,促進園區特色發展、綠色發展,將吳江泗陽共建園區打造成製造產業發達的集聚區、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區和產業轉移承接的示範區。
  • 工業強市:築基高質量 領航「排頭兵」
    沃爾沃等一批大項目,挺起了大慶工業強市的脊梁。東北網11月24日訊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要求「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實體經濟,核心在工業。
  • 東湖評論:共舞長江經濟帶,看湖北高質量發展綻新顏
    20餘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以及荊楚網等10餘家湖北省內主流媒體組成的採訪團奔赴荊州市石首市、江陵縣、武漢市蔡甸區、江岸區等地,深入自然保護區、企業、轉運港、產業園、金融中心等基層一線,運用圖文、短視頻等全媒體形式,宣傳報導湖北近年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新變化、新成效,以及湖北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用刷屏之作唱響「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長江之歌。
  • 挺起共和國的工業脊梁——第一個「五年計劃」
    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基礎幾乎為零,國家一窮二白。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新中國開啟了大規模經濟建設。「一五計劃」為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而以五年作為一個時間單元,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中長期規劃,成為中國經濟運行管理的重要手段。 1956年10月1日國慶節。這一天雖然下著大雨,可遊行隊伍中,人們的臉上洋溢著由衷的喜悅。
  • 奏響高質量發展新樂章——圖說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年間
    自2016年1月5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重慶召開以來,沿江11個省市在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上開啟「加速度」。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各地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完善基礎設施、推進協調發展、擴大對外開放,共同奏響高質量發展新樂章,讓一江清水更好地惠澤人民。
  • 聚焦延安 | 「硬實力」奏響經濟最強音——延安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
    回望過去一年,在踐行高質量發展的考卷上,延安逆勢而進,成績斐然。在邁向「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用好開出的「發揮兩個明顯優勢」金玉良方,持續做好「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兩篇文章,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初步預計,2020年延安生產總值扭負為正,固定資產投資長1%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7%。
  • 江西景德鎮:全力以赴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放眼瓷都大地,無論是塔吊林立的建設工地,還是日新月異的工業園區,抑或落地生根的重大項目,處處湧動著蓬勃的朝氣,一幅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的「工筆畫」正徐徐展開…… 2020年滬深主板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江西本地上市企業「中考」成績穩中有進,51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65.16億元,其中江西富祥藥業有限公司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19億元,同比增長
  • 陝西省武功縣:「三項創建」奏響課堂改革強音
    陝西省武功縣開展高效課堂、教育信息化、實驗教學三類示範校創建活動「三項創建」奏響課堂改革強音記者 蘇令 通訊員 王航國本報訊(記者 蘇令 通訊員 王航國)課堂上,聽到的是標準的普通話、熱烈的小組交流歷經3年多努力,「三項創建」已開花結果,奏響了課堂革命強音。 在高效課堂建設中,武功縣引導各校落實教學設計、編寫學案、批閱學案、強化訓練等教學環節,把教學常規內化成一種自覺行為,教學管理更加規範。目前,該縣許多學校通過觀摩青年教師過關課、學科帶頭人示範課、備課組內賽教課以及立足解決學科問題的研究課等教研活動,樹立典型、以點帶面,激勵引導課堂教學向高效邁進。
  • 聚焦「五大抓手」,中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之路這樣走
    3月31日,在中山確立「工業立市」發展戰略21周年之際,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明確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重振虎威的「主戰場」和「主攻方向」,為這道既關乎穩住中山當前經濟局面、更事關「未來五年定百年」大局的「必考題」「必答題」,給出了有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