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記者 程大偉 肖偉偉 通訊員 陳瑜)漫步市洋河新區,酒香撲鼻、花香馥鬱、碩果盈枝,一派醉人的豐收景象。秋季是收穫時節,更是奮進時節。當前,宿遷市洋河新區堅持四化同步綠色跨越,加快振興千年酒鎮,打造世界洋河,奮力書寫「中國酒都核心區」建設新篇章。
「我們把市洋河新區放在推進宿遷『中國酒都』建設的大格局中去定位、謀劃和推進,堅決承擔起市委、市政府賦予的主體責任,主動擔負起建設『中國酒都核心區』的重大使命。」市洋河新區黨工委書記張聯東說,該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八次全會精神,立足「酒都洋河、品牌洋河、宿遷洋河、世界洋河」的發展定位,按照「一核一帶三軸四區」空間布局,實施「產業品牌+城市品牌」雙品牌戰略,構建「兩核驅動,三產融合,多平臺支持體系」,加快打造綿柔型知名品牌示範區、優質白酒核心產區、產城融合示範區、全域旅遊示範區、鄉村振興示範區。
從「一瓶酒打天下」到「酒+N」百花齊放
「我們將不斷加大投入,擴大產能,釀好酒、釀健康酒。」在江蘇乾隆江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繁忙的生產車間,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公司主要釀造芝麻香、複合香等香型白酒。
乾隆江南酒業是市洋河新區酒企團隊第二梯隊的骨幹企業。當前,市洋河新區全力支持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加快發展,助推5萬噸陶壇庫、綿柔智慧釀造等項目儘快建成達效。同時,加大對中小酒企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快培育第二梯隊骨幹企業,著力打造層次分明、結構清晰的酒企團隊,力爭3年內新增規模以上酒企5家以上,白酒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億元。
隨著酒類產業鏈條不斷拓展、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市洋河新區不再是靠「一瓶酒」打天下,而是做足做透「酒+N」文章,催生產業「百花齊放」。當前,該區以規模以上企業培育為重點,打造「酒+產業」新高地;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方向,打造「酒+旅遊」目的地;以新生活方式為引領,打造「酒+生活」示範區;以文化載體建設為支撐,打造「酒+文化」特色區。
張聯東介紹,為了夯實「中國酒都核心區」發展基礎,市洋河新區加快構建「兩核驅動,三產融合,多平臺支持體系」。具體來說,「兩核」,即酒產業+文化旅遊;「三產融合」,即釀酒產業與現代農業形成一二產融合,釀酒產業與文化旅遊形成二三產融合,文化旅遊與現代農業形成一三產融合;「多平臺支持」,即圍繞服務產業發展的研發平臺、綜合科技服務平臺、金融服務平臺、產學研合作平臺、農產品展示交易平臺等。
「這款產品是我們為洋河玫瑰小鎮打造的一款玫瑰精油沐浴露,期待通過設計帶動產品銷售。」洋河木馬工業設計研究院品牌設計師馮國威介紹。在市洋河新區,隨著「酒+N」的深度融合,玫瑰精油沐浴露、酒糟面膜等健康養生產品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產業、城市」雙品牌交相輝映
「在這裡,志願者不僅輔導我們寫作業,還教我們學習音樂、舞蹈,這裡不僅是一個課堂,更像是一個家。」在市洋河新區洋河片區新城名苑社區「四點半課堂」上,市洋河新區實驗小學學生陳熙蕾高興地說。
溫馨的新城名苑社區正是該區加快城鄉建設的生動縮影。該區確立了「一核一帶三軸四區」的空間布局,為城鄉建設注入了新內涵。具體來說,一核即城鎮發展核,一帶即古黃河文化捲軸生態彩帶,三軸即發展大道、酒家路、南大街,四區即宜居新城、慢享古鎮、生物智園、樂活田園。
如今,提及「洋河」,人們不僅會對市洋河新區的酒產業印象深刻,更會驚嘆於市洋河新區的城市特色。「我們通過實施『產業、城市』雙品牌戰略,加快形成『雙品』聯動格局,進一步提升洋河酒產業及城鎮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張聯東說,該區在提升酒產業整體品牌影響力的同時,著力加強城市品牌建設,加快構建外聯內通的交通體系,加快推進古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同時,在城鄉建設和全域旅遊發展中融入更多酒文化元素,打造以酒文化為主題的城市形象識別系統。
玫瑰小鎮開園運營、潤易葡萄文化園加快建設、神農時代·洋河農業嘉年華內涵不斷提升……隨著全域旅遊的腳步加快,越來越多的遊客被市洋河新區「圈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區遊客接待量突破15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4億元。
在市洋河新區,鄉村建設與城市建設同步聯動,「田園變公園、農民變股民」成為現實。該區以「1211」城鎮發展體系為指引,加快實施三葛、王園、張碼等集中居住區建設,有序撤併整合偏遠村、弱小村、空心村,加快繪就城鄉融合發展的魅力圖景。
織密「民生網」,提升民生「三感」
家住市洋河新區洋河片區馬元村的馬宏喜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讓他欣慰的是,定期會有護工上門為他做飯、打掃衛生;在新城名苑社區頤養中心,蘇蘭花老人享受到了周到的照料、助餐、醫療等養老服務。
為了讓老人過上更有溫度、更有品質的晚年生活,市洋河新區整合各類資金,編織好「養老保障網」,建立起覆蓋「區、片區、村居」三級的養老服務體系,將全區3.1萬名老人納入醫、養、康關愛保障網絡。
老有所養、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貧有所助,正是市洋河新區民生事業發展的現實寫照。
將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該區傾心傾力編織好「教育均衡網」,持續推進洋河中加學校和梅香街小學建設,不斷深化「區管校聘」改革,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同時,織牢「衛生服務網」,全力支持宿遷市洋河人民醫院二級甲等醫院創建工作;持續加大村(社區)衛生室投入,放大衛生室健康守門人作用,今年上半年新建4個省示範化村衛生室。
以繡花精神編織「脫貧攻堅網」,該區紮實做好「一戶一策」「掛村包戶」工作,深入實施產業富民、集體增收、家門口就業等工程,抓好政策兜底保障,確保年內所有低收入農戶和經濟薄弱村全部穩定脫貧。具體而言,通過訂單農業、反租等模式,引導低收入農戶參與生態高效農業發展;通過集體資源開發、服務創收和扶貧產業基金分紅兜底等途徑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穩定增收;加快建立農產品基地、設立扶貧車間、招引「三來一加」項目;進一步完善「一達標四保障體系」,不折不扣落實好教育、醫療、就業、住房以及低保、養老等社會保障政策。
「我們最終的落腳點是讓廣大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張聯東說,推進「中國酒都核心區」建設,既是市洋河新區轉型發展的戰略舉措,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