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中的STEM:如何讓數學變得更有趣?

2021-01-14 澎湃新聞

看點 想必每個家長,老師小時候都被數學這門學科所困擾過,不知道為了學好數學挨了多少教鞭,死記硬背過多少公式,但是到最後數學成績還是沒有多大提升,如何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習變得更有效,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今天我們可以借鑑STEM教育在「玩中學」的理念來讓數學學習變得更有趣~

什麼是數學?

數學,源自於古希臘語的μθημα(máthēma),有學習、學問、科學之意。古希臘學者視其為哲學之起點,「學問的基礎」。另外,還有個較狹隘且技術性的意義——「數學研究」。即使在其語源內,其形容詞意義凡與學習有關的,亦被用來指數學。

先做個小實驗:當我說到數學時,你肯定第一反應會是線性代數、微積分學、函數、概率、幾何等等。其實對於小朋友,我們要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通過發現生活去給孩子講解數學的奧妙。

不妨給大家分享一個美國教學數學的小視頻,這個視頻裡對於數學的教學不像1+1=2那麼的傳統,而是通過各種有趣的遊戲讓孩子潛移默化輕鬆的學習數學。

讓數學變得更有趣視頻

細心的你肯定會發現美國教學數學沒有像中國這樣,在黑板上教學一加一等於幾。先是通過遊戲潛移默化的來引出課題,中間再通過講述《帽子裡的貓》的故事,吸引小朋友們參與和互動,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教師是怎麼讓數學變得有趣。

● 通過天平秤讓孩子學習平衡

放置一個水平秤,讓小孩子自主往兩邊填塞物塊。然後設置問題,讓學生自主去解決不平衡的,知道輕的一邊需要填補更多的物塊使天平平衡。

● 通過積木拼接學習平衡

通過小朋友自己動手去拼接,感受圖形,為什麼這麼做它會歪倒,為什麼這樣做就不會歪倒?從而引出有關的詞彙,讓小朋友玩中學去感受數學。

●參與到《帽子裡的貓》故事情節

讓小朋友們參與到故事情節中,自己親身探索有趣的內容,沒有硬生生的灌輸給小朋友,這樣更能讓小朋友吸收消化。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能夠自己獨立完成,還能參與到小組活動中。

把知識帶入故事中,能夠讓他們真正理解我們想要教給他們的概念。

學前如何學好數學?

兒童數學概念的形成,從小就開始了。不管是把洗好的襪子進行配對,還是在街道上注意圓形和長方形,幼兒身邊充滿了學習數學的有趣機會。

遠不止學習從1數到20,兒童在很小的時候能察覺到大人的數學焦慮,而這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對數學的態度和喜好,從而導致一些孩子逃避數學,或者不數學當作解決不了的難題。

教育者和家庭可以通過尋找成人和孩子都喜歡的日常數學問題,參與並激勵兒童早期的數學教學。

數學在早期學習中隨處可見,不是成人認為的那種正式的數學,而是存在於兒童所處的環境。兒童跟我們說他們有多大,比自己的弟弟大多少,媽媽比自己大多少,這是他們就在自動的進行大小比較。我們常常不把這種東西叫做數學,但它處處存在。

教授學前數學的樂趣在於你能較早的引入數學概念,而你在孩子很小時引入數學概念時,他們就不會有先入為主的恐懼。你讓他們探索,讓他們自己動手,使它變得直觀,他們不僅會喜愛數學,還不反感數學。

學前數學小遊戲

1、用積木來數數

學習數數是所有孩子數學啟蒙的第一步,而積木正是用來數數的絕佳工具,在每一塊積木上寫好數字,能夠更加直觀地讓孩子理解數字概念,同時還能增添數學啟蒙時的樂趣,在德國很多孩子玩完之後都會「上癮」。

2、顏色分類

孩子對於顏色都是十分敏感的,而顏色分類也是數學啟蒙的一種,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玩具或者各種小東西,在準備幾個小盆或者小桶,然後讓孩子進行分類,將一樣顏色的物品放在一起,這種小遊戲,對孩子的觀察力、色彩分辨能力、分類歸納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3、家庭版配對小遊戲

配對遊戲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理解數學,為孩子的技術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家庭版配對遊戲非常簡單,家長可以找一些家裡的襪子,將它們打亂放在一起,然後再讓孩子將它們一一配對,非常適合2-4歲的孩子進行。

4、種小花(種太陽)

小女生會比較喜歡這樣五顏六色的小花。很簡單!就是用小絨球做花朵(或者小太陽),引導小朋友按照相應的數字去種上。如圖即可!小花的身體可以讓小朋友自己獨立畫(也可以考慮不同的圖形,動物啊等等,只要是小朋友喜歡的就可以了~)

5、石子裡的小秘密

計算對於孩子來說往往是枯燥乏味的,看著這些數字一個個加減乘除,用不了兩天孩子就會討厭數學,那麼怎樣讓孩子計算才不會讓孩子討厭數學呢?

這時我們可以找幾個小石子來代替抽象的數字,讓孩子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數字的魅力,這樣的計算,絕對要比1+1=2強得多!

(聲明:除STEAM在線原創文章外,STEAM在線分享和轉載的文章皆為促進STEAM教育在中國的傳播,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都會註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後臺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原標題:《學前教育中的STEM:如何讓數學變得更有趣?》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小學數學如何變得更有趣?原來可以這樣「玩」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吳國頌 通訊員 羅詩冰教育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如何影響中小學數學教育?現代技術與數學教育是如何深度融合的?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上,湧現了不少新鮮的觀點。中國科學院院士、北師港浸大校長湯濤在數學學科建設及數學科普教育方面有豐富的研究經驗。他認為,目前的數學教育培養了好勝心,但沒有帶來激發興趣的好奇心。對於中小學老師和家長來說,要培養有後勁的學生,關鍵是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 如何申請美國留學學前教育專業
    美國的很多學校對學前教育有很成熟的認識,也都開設了此專業。那就看看學前教育專業申請條件以及推薦的學校。 美國學前教育專業介紹 美國的學前教育專業領先全球,教師資格制度目前已有200多年歷史,美國的教師資格制度是目前比較完善的教學資格制度之一,美國學前教育專業一般名稱是「ChildDevelopment」或「EarlyChildhoodEducation」,設在教育學院下,一般是兩年學制,美國的學前教育專業除了提供課堂教學
  • stem教育的課程
    格物斯坦小坦克來說說stem教育和創客教育的區別。STEM教育主要是強調「學」和「做」,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強調知識的融合。一般來說有問題型學習、設計型學習、項目型學習,主要特徵是學生自主式學習合作與分享。創客教育是將抽象知識與真實世界相連接,讓學生看到知識之間的關聯。不僅是學科之間的關聯,還是知識之間的關聯。
  • 如何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學好數學?特級教師支招,遵循數學認知規律...
    兒童對於數學的認知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良好的學前教育的首要策略是讓孩子慢慢長大,而不是揠苗助長,指望兒童跨越式發展。老師、家長應該如何順應孩子的發展?本文介紹了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的途徑。學數學不可能跨越式發展首先應當了解兒童對於數學的認知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
  • 怎樣預測stem課程的發展之路
    在很多國家的實力比較中,獲得STEM學位的人數多少其實是一個重要指標。尤其是美國政府有專門的STEM計劃,它鼓勵學生研修關於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課程,並且在不斷增加對STEM的投入。STEM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門學科的簡稱,強調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最初的倡議只有四個字母STEM,近期加入了Arts,也就是人文藝術。 「STEAM」逐漸發展為包容性更強的跨學科綜合素質教育。
  • 初中數學順口溜總結,這樣複習記憶,數學的學習變得更簡單!
    在學習的時候,學生會記接觸到很多的學習方法,無論是哪一種方法,目的都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成績變得更好。在眾多的學習方法之中,有一種叫做記憶順口溜,顧名思義,順口溜記憶主要就是把所有的消息編成有押韻的歌謠來幫助自己的記憶。
  • 石家莊:費降了 園美了 學前教育更「惠」了
    費降了,園美了,學前教育更「惠」了  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超額提前完成創建任務  目 標  創建30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轉身融入上班的人流中,開始新一天工作。  金芒果幼兒園是石家莊市2020年新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中的一所,今年,該園降低了幼兒保教費用,利用政府補貼重新裝修了園內硬體設施設備,培訓了教師,整個園區煥發出勃勃生機。
  • 2020中國-紐西蘭學前教育研討會舉辦 中新攜手推動兩國學前教育...
    中國也有相似的優勢,尤其是在制定鼓勵學前教育和發展的政策框架上,以及對學前教育領域創新研究的支持。我們希望本活動能為中新兩國在學前教育領域的定期對話和未來合作打下基礎。」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姜瑾在演講中強調了學前教育對促進人力資源早期開發,提高未來人口素質的重要意義。她回顧了中新兩國在學前教育領域長期而深入的合作,並詳細介紹了中國政府為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 尚德機構:學前教育主要學什麼?學前教育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自考開設的專業很多,比如會計專業、臨床醫學、行政管理、土木工程、法律專業、學前教育、漢語言文學、英語專業、金融專業等等。這麼多專業,怎麼選呢?如何選擇適合又好考的專業,也成為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之前已給大家介紹過行政管理專業,今天尚德機構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學前教育專業」。
  • 幼兒園綜合課程中的數學教育——對小班數學教學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幼兒園綜合課程中的數學教育——對小班數學教學 分頁標題#e#   在傳統的幼兒園分科數學教育中,教師比較關注如何教,較少關注兒童數學認知發展的特點和個別差異
  • 學前教育如何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重慶市沙坪垻區實驗幼兒...
    「讀懂幼兒園」就是找到自己,從而在價值堅守中,在自身辦學實踐傳統的沿襲中,找到新的發展方向,而不是人云亦云。如果讀懂幼兒園是立足點,那麼讀懂兒童永遠是教育的出發點,永遠是教育過程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元素。如何讀懂兒童呢?核心素養指引教育改革方向。
  • 數學很難?《給孩子的數學三書》:讓數學變有趣,楊振寧誠意推薦
    很多人之所以覺得數學難,是因為上學的時候,沒碰到一位好的數學老師,沒有找到好的學習方法,基礎不牢所致。把枯燥的知識,講得有趣又好懂,這才是一個老師的本事。為了講明白這個道理,劉燻宇老師舉了古代婦女與男人的從屬關係這個例子,把函數這個知識點講得幽默有趣了。很多人看過劉燻宇老師的書,紛紛感慨:當初要是遇到了這樣的數學老師,一定好好學習數學。
  • 學前教育升本可以升什麼專業
    學前教育專升本可選專業很多,如果考慮專業對口和就業,學前教育專升本可以側重選擇小學教育、教育學、美術教育等。如果不慮專業對口,既可以選擇師範類專業,比如:漢語言文學、學前教育專業、小語種外語專業、特殊教育專業以及數學、歷史等專業;又可以選擇跨專業學習,比如選擇電子商務專業、市場營銷專業、計算機專業等。考慮專業對口及個人專升本銜接力度,建議選擇學前教育、小學教育、教育學等專業。
  • 教育學門類——學前教育專業介紹
    在最新頒布的專業目錄中,學前教育專業屬於教育學中教育學大類,標準學制4年,畢業後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全國開設該專業的院校共379所,畢業生規模大約為每年34000人。
  • 有趣的數學——您身上的計算器
    數學經常會讓那些自以為很聰明的人也感覺笨得不行。事實上,數學本身非常有趣,它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享受。只不過在課堂上,數學被一些死板的老師教死板了。我小時候看過一本書《有趣的數學》,從那時起,就被書中數學故事的趣味所吸引了,從而逐步地喜歡了數學課。今天介紹一個利用自己身體上部位的趣味數學,即你身上的計算器。利用手進行計算時,一種最簡單的乘法是9的倍數計算,在這種計算中,有一個小孩子非常了解,但是年長的人不是太了解的小竅門。
  • 如果覺得焦慮,就讓生活變得有趣,這套方法讓你學會「找樂子」
    想要變得"有趣"其實並不難,就像郭德綱說的"相聲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那樣,在知道如何提升自己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之後,我們同樣可以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說到"變得有趣"的方法論,就得聊聊《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這本書了。這本書源自知乎一個數十萬贊的超高贊回答,作者王小圈以一個全新的角度為我們解釋了什麼是有趣,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有趣程度。
  • 有趣的「數學作業超市」
    在數學作業設計中,積極實施多樣化的數學作業形式,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激發其創新意識,變「要我做」 為「我要做」,以有趣的「數學作業超市」就可以逐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1號商品:數學與閱讀。
  •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範文、模板及格式(300篇)
    學前教育論文常見誤區:一、標題不貼切有些作者的論文是在博士期間做了幾個不同的內容,這樣題目就很難準確表達題意。可以突出一點,但不要將不很密切的幾個內容都寫在一個題目上。還有些論文是幾塊不相干的內容,這樣題目就更難定了。
  • 學前教育中心足球課程培訓讓幼兒愛上運動
    12月12日,學前教育中心開展了為期一天半的飛躍童年足球課程培訓。此次培訓包括三部分:理論講座、足球實操、考核判定。講座時,劉振老師從活動目標、課程設計依據、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鍛鍊項目、鍛鍊方式等方面進行講解。
  • 英國和日本的學前教育目標
    01 英國學前教育目標1999年,英國頒布了《早期學習目標》,對兒童應達到的學習結果作了明確規定。英國某幼兒園2000年,英國教育和就業部頒發了第一個關於基礎階段教育的國家課程指南,把3~5歲確定為「基礎階段」,並描述了基礎階段兒童在每個領域的「發展階石」(即每個學習領域的早期學習目標,類似我國的《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兒童的實際表現(即不同年齡兒童的發展過程,類似我國的《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和「實踐工作者的工作」(即如何為兒童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