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鱅
鰱鱅是鰱魚和鱅魚的統稱,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型魚類,對水質有一定的淨化作用。大多數地區的鰱鱅都是禁止垂釣的。
習性
典型的濾食性魚類。喜歡高溫、不耐缺氧,對水中氧氣含量要求叫高,在含氧量低的時候鰱鱅會最先有反應,會成群的浮在水面抵抗缺氧。
一、水層選法
確定鰱鱅的垂釣水層,主要取決於氣溫的高低,簡單的說就兩點。
1.氣溫低要從深往淺找,氣溫高就從淺往深找。
2.有明顯的鰱鱅進窩跡象,比如說;浮漂晃動、有魚腥等。進窩了浮漂卻沒有明顯的出口動作,這時要往深水找。浮漂有較大的晃動和出口,刺魚出現錨魚的情況,這時要往淺水找。
二、餌料的使用
1.霧化效果的掌握
鰱鱅餌料的特點就是霧化和味型。霧化效果要好,尤其是手竿垂釣的時候,要求均勻地得逐層脫落,即要良好霧化也要保證有一定的附鉤性,對上餌手法有一定要求,不能上的不勻稱,這樣會使餌料霧化過程中過早的成塊狀脫落,不但影響誘魚效果,這會讓適口性大大的減弱。味型主要就是酸臭兩種,個別情況濃腥和草莓味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2.拋竿頻率的控制
作釣初期為了迅速的誘魚,拋竿頻率要快,配合上合理的霧化,讓窩點行成一個連續不斷的霧化煙霧帶,迅速的誘魚進窩。
3.魚進窩後餌料狀態的變化
在看到有明顯的鰱鱅進窩信號時,要及時的改變餌料狀態,讓其霧化速度減緩,附鉤性強一點,可以通過上餌手法上加大力度的方法或者適當加水打揉等手段實現。
三、溜魚方法
鰱鱅的衝擊力很大但是持久力不足,這點有點像黑旋風李逵,上來的三板斧你頂得住基本也就成功了大半。
與其說溜魚方法,不如說是溜漁空間的準備。手竿釣鰱鱅要提前給自己預留足夠的控魚空間。比如預留足夠的風線,讓刺魚以後能夠迅速的立起魚竿,充分利用魚竿的韌性溜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要拋滿竿,避免拔河跑魚。此外釣位的選擇上也要預留較大的空間以便和大魚周旋。
總結
釣大魚時,充分的準備比技巧顯得更為重要,從魚竿的選擇到線組的製作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任何一個疏忽都有可能成為你跑魚的隱患。還有釣大魚並不容易,你要經得住寂寞、抓得準魚口、還要有一個過硬的溜魚技巧。朋友們抓住秋季的尾巴和大鰱鱅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吧。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青峰,原創不易,請多關照。喜歡的就點個關注吧,勞請各位多多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