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聊城報導
今年以來,山東聊城市東昌府區認真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打造「和諧使者」工作品牌,拓展社工服務領域,探索形成「搭建1個工作平臺,建立3項工作機制,開展N種社會服務」的「1+3+N」的工作模式,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米」。東昌府區民政局對10家「和諧使者工作站」授牌,在全區13個鎮(街、園區)、66個城鄉社區建立社會工作服務站,實現全區所有鎮(街、園區)和城鄉社區「兩站」全覆蓋。
搭建一個工作平臺
以方便社工開展公益活動為出發點,探索建立以「和諧使者」為依託的公益平臺,著力破解社區志願服務體系不健全、社工人才嚴重缺失等問題。一是高標準選拔「和諧使者」。按照「道德高尚、能力出眾、群眾認可,經驗豐富」的原則,通過「公開、平等、競爭」原則,面向全區選拔優秀社會工作人才,頒發「和諧使者」工作聘書。「和諧使者」管理期限4年,每人每年享受區政府津貼4800元。二是高標準建設「工作場所」。按照 「有固定辦公場所、有懸掛統一標識、有社會工作政策宣傳欄、有和諧使者工作制度」的「四個有」工作標準,建設「和諧使者」工作站。三是高標準提供「經費支持」。探索建立「社區為民服務經費拿一點、民政局社會工作經費拿一點、社工志願者拿一點」的工作辦法,著力破解工作站資金短缺難題。
建立三項工作機制
一是建立培訓制度。以城市基層居(村)民自治組織、社區服務組織、公益服務類事業單位、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基層社會服務部門中直接從事社會服務事務的工作人員為重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系統化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普及培訓,切實提高專業化水平。
二是建立「兩張」清單制度。聚焦工作需求、整合社會資源,創新建立起「項目清單」和「服務清單」制度。「項目清單」列出的是需求,包括社工發現的居民需求和政府主動購買的服務項目;「服務清單」列出的是供給,包括社工站有能力承接的服務和其他社會組織的服務。社工站通過連結兩個清單,精準解決需求和供給的問題。
三是健全激勵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單位採取有效措施,支持相關人員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水平考試,對取得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證書並按照並按規定登記的社區工作者,按相關規定發放職業津貼。對2020年以後取得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高級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並在社會工作主管部門進行登記的東昌府區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按標準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社區工作者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並按規定登記的,應按照初級每月不少於100元、中級每月不少於200元、高級每月不少於300元的標準發放職業津貼。將社區工作者薪酬與個人表彰獎勵、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等集體榮譽相掛鈎。獲得功勳榮譽、國家級表彰獎勵、省部級表彰獎勵的社區工作者,在本崗位等級基礎上分別高定5個、2個、1個等級;所在社區獲得全國、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或全國、全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稱號的社區工作者,給予一定數額的績效獎勵,有效激發了社區工作者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開展N種服務
建立「和諧使者工作站」是2020年東昌府區社會工作領域的一件大事,也是區委、區政府一項重要改革創新任務。工作站依託「和諧使者」所在單位建立,分布在養老、社區、社會服務、社會組織等各個領域,在區民政局指導下開展工作,是「和諧使者」開展社會工作的公益平臺。工作站的建立,有助於將直接從事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的優秀人才選拔到合適的崗位,更有利於優化社會工作人才的成長環境,激發社會工作人才的工作激情和創造潛力,對於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是貼近基層聯繫群眾。「和諧使者工作站」建在了群眾家門口,成為密切聯繫群眾的「直通車」。「和諧使者」通過宣傳欄、微信、網站、抖音等形式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社會工作政策法規,提高人民對社會工作的知曉率和認可度,通過發放徵求意見卡、設立意見箱和召開座談會等方式,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同群眾交朋友,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辦好事,贏得了群眾真心擁護和廣泛讚譽。
二是維護穩定促進和諧。「和諧使者」利用工作站這一平臺,通過整合資源,打造和諧社區,增強弱勢群體的歸屬感,及時發現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問題和困難,積極協助解決或向有關部門反映,將大量不穩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和諧使者工作站」已經成為維護全區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力量。
三是志願服務奉獻社會。徐少全和諧使者工作站自設立後,積極連結資源,利用貼近醫院、福利院及8812349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的優勢,圍繞三點開展公益惠民活動:第一是組織醫護志願者為福利院院民及東昌府區鄉村群眾提供公益義診服務,共67次;第二是利用8812349熱線,聯繫商家為聊城市區323名老年群眾提供家政服務,並及時進行電話回訪,滿意率為100%;第三,籌建慢性病門診,為東昌府區西部廣大慢性病群眾提供拿藥、診療服務,讓老人就近享受醫療資源,目前已為4100餘名人次提供醫療服務。截止目前「張紅霞和諧使者工作站」舉行六期公益大集,公益大集催生了服務組織和組委會,越來越多的居民受益於志願服務,志願服務隊伍也由最初的5支,增加到20支志願者服務隊伍。和平社區以社區公益大集形式開展志願便民服務,深層次挖掘社區志願服務領袖,培育發展志願服務組織,構建社區內助、互助的自我服務模式和志願服務體系,打造志願服務友好型社區,擦亮「和平、和美、和諧」服務品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朱寒璐和諧使者工作站」2020年7月掛牌以來,積極動員轄區黨員、群眾及青年志願者參與到社區社會工作及社區治理工作中來,先後組織開展各類社會工作學習、培訓和志願服務活動25場;同時聯合市、區10餘家「雙報到」單位,組織開展「1+X社區治理微項目,整合社會資源,發揮單位優勢,開展志願服務,織密社區支持網絡。助力文明城市創建的「新居民風向標」、「美麗樓道計劃」微項目,關愛睏難群體的「攜手追夢 共享陽光」、「助老夕陽紅」微項目,精準服務進小區的紅旗驛站「第一站長」來報到微項目,以及「書香書屋」讀書會等活動,吸引包括機關黨員、居民志願者200餘人參與,社區黨委聯合市臺僑辦開展的「聊城基隆雲交流」活動,增進了海峽兩岸居民的深厚友誼;組織開展各類文藝演出、義診、送溫暖等活動,增強了居民對社區活動的參與度。截止目前,工作站服務人次累計302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