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想從事軟體測試行業,軟體測試特別適合有計算機基礎的女生,許多人會自學,也有人會選擇軟體測試培訓。那麼軟體測試應該如何入門呢?這篇文章就關於軟體測試用例的編寫與設計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軟體測試人員常用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一般是黑盒用例設計方法,用最多的方法應該是等價類劃分法和邊界值分析法,這兩個方法是用例設計方法中比較簡單的。
如何設計編寫測試用例
1測試用例有哪些基本的組成元素?
測試用例具體包含用例編號、用例標題、功能模塊名稱、前置條件、輸入數據、操作步驟、預期結果、優先級、執行結果、編寫人、執行人以及其他補充項這些內容;但平時我們常用的一般都有用例編號、用例標題、前置條件、輸入數據、操作步驟、預期結果、優先級、執行結果這些是每一條測試用例必備元素;

2關於測試用例標題應該怎麼寫呢
不建議字數太多,最好具有概括性,能夠達到別人看一眼標題就知道這條用例寫的是什麼,
切忌歧義性標題;
3那麼測試用例都需要具有哪些特點呢
步驟清晰
必須要有清晰的步驟,如果確實不知道怎麼寫,按照執行測試的步驟一步一步寫清楚就ok,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假設你需要設計一個社交軟體登錄的用例,那麼操作步驟可以這樣寫:
(1)點擊社交軟體(具體名字)應用程式
(2)輸入正確的用戶名
(3)輸入正確的密碼
(4)點擊登錄
結果唯一
這是什麼意思呢?必須知道,每一條測試用例的測試結果都是唯一的;每一條測試用例都只包含一個測試點;每一條測試用例可以有多個檢查點;預期結果當中不能有歧義或者二義的字。
可操作性強
要保證不同的測試人員或者不同的測試平臺,最終的結果都是相同的。
注意點:不管是用例標題還是預期結果,儘量不要使用含糊不清的語句
那麼用例設計方法都有哪些?
1等價類劃分法
等價類劃分法就是把輸入域的可輸入值進行等價性劃分,然後在每一個等價域中取少量的能代表這個等價域的值作為測試用例的輸入數據。根據每個等價類值是否對程序有作用,分為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
有效等價類:能有效的檢驗程序是不是實現了需求規格說明中規定的功能。
無效等價類:此類中的值正好相反,對程序來說是不合理並且沒有意義的,輸入此類值,程序無法實現相應的功能和性能。
關於軟體測試入門設計測試用例這部分就先介紹到這。不論是自學還是選擇軟體測試培訓機構,只要把握好適合自己的方法,都不會很難。目前軟體測試人員的市場需求趨勢一直都是上升狀態,對軟體測試感興趣的小夥伴不妨多花點心思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