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奧運有一種獨特的情懷,從2001年成功申辦奧運會以來,到2008年勝利舉辦奧運會。這段時間裡,中國一直進行著全民體育的模式。體育被看作是一個為國爭光的項目,而中國運動員在國際上的每一次勝利也為大眾所矚目。
而奧運這樣的賽事,對於當初的中國來說,自然是特別重大的項目。暫且不提所有積極備戰的運動員,和那注入了導演無盡想像力,美輪美奐的開幕式。光是為了這次奧運會,中國就專門斥巨資修建了兩座雄偉的建築,也就是現在的鳥巢和水立方。
可以說08年的中國奧運會,可能是奧運歷史上辦得最為盛大最為成功的一屆。但是當奧運會舉辦結束之後,中國也不得不面臨所有舉辦奧運的國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就是究竟該如何處理這些奧運場館,要知道,這些場館本身就造價不分不斐,光是鳥巢的造價就高達34個億。而奧運會結束之後,如果想要繼續保留這些場館。那麼每年同樣也要支付高昂的保養費用,但是像鳥巢這樣精美的建築,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文化地標,拆掉未免也太可惜了。
有人說,根本就不用去擔心鳥巢該如何運營的問題,像這樣精美的文化地標,每年只需要舉辦一些演唱會,再加上一些商業活動。完全能夠保持收支平衡,甚至還能回本。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每年鳥巢舉辦演唱會和其他活動的收入。根本是連保養和維護費用都不夠,鳥巢實在太大,幾千人的活動連場館都坐不滿,效果並是很好。一次活動需要幾百工作人員共同維持場館,至少要賣5萬張票才能說有收益,而鳥巢每年的維護費高達上億,收支平衡都做不到,更別提賺錢了。至於所謂的旅遊收入,官方數據表明,鳥巢的遊客日流量不過幾千人,收門票錢也只能算是毛毛細雨。
不過面對這樣的情況,鳥巢當時的設計人員則表示,當初他在設計這一場館的時候,其實早就考慮到了具體的問題。為了保證鳥巢在比賽過後的後續開發,在建造的時候他特意提高了對材料的要求。所使用的都是極其堅固的鋼材,保守估計整個場館使用上百年是沒有問題的。這麼長的時間裡,大家總有辦法把錢賺回來。
其實,就算鳥巢年年虧損,我們也不用太過於著急。畢竟鳥巢作為一個文化地標的意義,遠遠大於其經濟價值。這是中國首次成功召開奧運會的地方,毫無疑問,無論時間過去,多久都會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成為世界性的文化景觀。也代表了我們國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的裡程碑。所以哪怕就算一直虧損,中國也一定會將鳥巢繼續維持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