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開演在即,上海淮劇團用一場為期2天的考核給青年演員們「收骨頭」。昨天考基本功,今天考劇目,34位年輕人為了通過考核各出奇招。青年隊隊長邢娜表示,這次考核一方面是為了促進演員之間的良性競爭,另一方面也想從中為後臺挑選一批年輕人才,儲備幕後團隊的後備力量。
圖說:淮劇團考核中 官方圖
考核,多樣練功
考場上,來自上海京劇院、崑劇團和滬劇院的評委們坐了一排,為素未謀面的年輕人打分。小生演員王俊傑選擇的考核劇目是《賣油郎》,這其中的經典唱段他已經在前半個月的抖音直播間裡唱了很多遍,既傳播了淮劇,又為考核做了準備,兩全其美。青衣花旦演員顧芯瑜選了《楊門女將》,扎著大靠,難度上升不少,每天集訓結束,她總要在練功房再練幾個小時,「不只是為了考核,也是借這個機會提升自己。」
青年演員林莉展示了一段舞扇的身段,此前她已經在居家練功時練過無數次。刀馬旦演員錢薇在居家時開發出了新技能,沒有道具,她就拿掃帚耍槍花、在沙發上練一字馬、腿盤在櫥柜上切菜,直播時還收穫了很多「隱藏戲迷」,很多人一眼就認出她來,連她自己都直呼意外。
圖說:青年演員在考核中 官方圖
後臺,人才稀缺
這次考核,不僅意在提升臺前的演出質量,也是在為劇團服裝、燈光、音效等部門挑選合適的人才。淮劇團團長龔孝雄很著急,負責服裝和音效的老前輩何梅玲、王肖寅都將在這兩年退休,但是戲校很少會為劇團培養這樣的專業人才。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幕後工作專業到什麼程度?連搬景的都要懂戲!就連打舞臺追光的人,都要時刻注意追光的節奏,一定要在戲裡。龔孝雄說:「戲曲的服務行業門檻很高,專業性很強,從外面招人沒用,內部培養比吸收應屆生更有效。」
何梅玲自己就是一個演員轉崗的案例,當初進服裝部門,也是接前一任即將退休的老前輩的班。如今她帶的兩個徒弟黃振浩、顧濤是從武生演員轉崗而來。王肖寅的徒弟唐群原先是小生演員。從戲校畢業進團後,黃振浩、顧濤的身高從接近1.80米,一下子竄到了1.92米和1.84米,要是在舞臺上再穿個厚底靴,要比主角高出一大截,整體舞臺感就不太協調。所以平時他們的演出機會並不多。轉崗之後,這幾位年輕人反而找到了發揮的舞臺。
圖說:黃振浩在顧芯瑜的直播中幫她換上白娘子的馬面裙 官方圖
轉崗,更顯身手
大家對自己的新身份適應得很快。2018年6月,黃振浩、顧濤開始跟著何梅玲學習服裝知識,幾部大戲跟下來,兩人整理服裝、趕場時協助演員換裝的功力都長進不少。黃振浩感慨:「我們學習的時間還太短了。」
無論是服裝還是舞臺音效工作,都不比唱戲容易輕鬆。王肖寅舉了個例子,導演要給戲裡配一段風聲,強調要夏天的風,聽覺效果上勢必就要比冬天的風柔和,那音效出來的聲音就要有明顯的區別。這份工作也非常瑣碎,所有的電線走線都要做得隱蔽,否則觀眾一不小心踢掉插頭,就會釀成演出事故。
圖說:唐群在調試設備 官方圖
唐群從小就對音樂感興趣,意識到自己藝術生涯的天花板後,他果斷轉到幕後。每當他聽到戲迷評價「今天音響老好了」,心裡就會格外開心。對顧濤來說,臺前幕後的工作其實一樣重要,「每一個演員在臺前的光鮮亮麗是離不開後臺支持的,我們工作的出發點是一樣的,那就是為了藝術。」(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