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導演「電到時」系列前言

2021-02-28 肥內影談

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演講那天,2020.11.15,距離我被《去年在馬裡昂巴德》「電到」而決心學電影的那天,2000.11.15,整整經過21個年頭。我在演講時順便分享了被震撼的那個下午;在講之前,還沒意識到這個時間點,講著講著才想到就這麼剛好。

演講結束走回酒店的路上,想著:不妨再搞個榜單吧?不過,要搞什麼榜單呢?想來想去,該列的都列得差不多了:影史十佳、每個十年十佳、每年十佳、每觀影年十佳、各種類型片的十佳、動畫十佳、導演十佳、最影響我的十佳、最看不膩的十佳、荒島十部、看得較全的導演個別的作品排名……想來想去,再排名次真是沒意思了。既然是「從影」紀念,應該就做點紀念性的回顧。於是有了這份「被導演們電到時……」的清單。

本來就真的只是清單,我一邊看著觀影記錄的excel檔,一邊用記事本登打;無奈大概打到2006年中,記事本因為輸入法當機(這個「自然注音法」經常是造成各種軟體不預警當機的元兇;然而又拿它沒輒,不用它的話,其他輸入法又用不慣……所以只能任由它撒潑),而沒能及時存檔。要我再重新打一遍,我又不願意了……心想,大概是註定不讓我回顧吧?那就算了。

隔天,回四川的路途中,想著,既然又想日更公號,又不總是有什麼新得好寫,為何不乾脆就把這些回顧以連載的方式,寫一寫這些時刻,以及對後續觀影產生的影響。總之,就是我在什麼時間點對這位導演產生極大的興趣,或者起碼是「不能在無視他/她」的,又是為何?以及後來對這位導演的探索情況。諸如此類。含金量肯定很低,反正就當看看散文吧。

既然是紀念2000.11.15因「觸電」而下定決心學電影的「從影瞬間」,所以基本上回顧就從這一天起算,因為算得上是我的「電影元年」。作為前言,以下列出是那一天以前就認識的導演們。畢竟我「決心好好學電影」是晚,但是早在中學時就會自以為另類地刻意租一些當時所謂的「藝術電影」來看;而上了大學,因為恩師閻嘯平老師的「政治通識課」而開始多聽到了一些所謂「經典老片」的名字,所以也開始會租一些老電影來看;再加上閻老師當時在大傳系每週有一次還兩次的課後放映,我跟班上同學三兩位也一起去看過幾場,當時閻老師主要以《電影是什麼》為導覽手冊,安排的一系列新寫實主義的影片,所以不管喜不喜歡、有沒有得到啟示,總也還是有一些導演的名字被記下了。

這份「觀影記年前」清單又分兩部分,前面是觀影日期不可考的,因為我是在1999.12.26看《鐵巨人》開始了正式的觀影記錄,所以此前的觀影記錄純粹是參考用的,憑印象記錄了一些片,以及再早些,從中學開始去出租店租片零星記下的片名,大概記下406筆,但基本上是完全沒包含華語電影……因為在那個年紀,覺得華語電影(主要看的都是港片)根本稱不上電影……

然而,正因為這個階段多數只是隱約有導演意識,所以並不一定是直接被作品「電到」的,包括像小津也是,因此,有些名字即使先出現在這裡了,之後會有一些還會被提到,當再被提到時,才是真的被他們電到的時刻。

前半,觀看日期不可考:

狄西嘉(單車失竊記):這片記得是在閻老師的放映看了第一遍,後來去重慶南路秋海棠買了錄影帶,應該在短時間內又看了兩次。

戈達爾(筋疲力盡):其實這時對戈達爾還沒什麼感覺,至今也未曾「喜歡」過《筋疲力盡》;但無論如何,確實知道這個導演是重要的。

奇士勞斯基(紅色):看《紅色》主要是中學時跟同學去租片,三色大名鼎鼎,但我們只認女主角好看的那一個,我們公認伊蓮雅各最美,就租了它。看完印象不錯,但也只是印象不錯,沒有繼續追。因此三色補全已經是幾年後的事了。

米哈爾科夫(烈日灼身):儘管對這部片印象極好,記得沒錯的話,那時應該租過兩次;但在「還沒有導演意識」的年紀,根本沒記住這位導演,當然也沒有特別再去找他的作品來看。與米哈爾科夫再次邂逅已經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科波拉(教父):雖說更多是充當「史料」來看,不過教父三部曲還是挺好看的,記得應該是在短時間內連看三部的,並且,雖然懵懂,但是當時已經能有基本判斷,知道第一部最好,第三部最差。

希區考克(後窗):《後窗》是正式做觀影記錄所看的第二部片,在電視上看的,當時非常驚訝,因為一直以來覺得老商業片就是當史料,不會「好看」到哪裡去,沒想到這部讓我著迷。希區考克這個名字當時就留下深刻印象了。

艾倫(百老匯上空子彈):已經記不起什麼時候、什麼場合、什麼機緣看了這部片,當時頗喜歡。不過,好像二十幾年來都沒有重看過了……

羅塞裡尼(德意志零年):雖然在閻老師的新寫實放映上也看了《羅馬不設防城市》,不過,那時還是更喜歡《德意志零年》。

貝裡尼(美麗人生):平心而論,喜歡歸喜歡,但好像也沒認真把貝裡尼當導演看,儘管也租了兩三部他執導的作品看了一下。既然有意識地找他執導作品看,說明應該也有重視他才對。

科恩(冰血暴):這時候對科恩兄弟還只是有點好感而已。

丹米(沉默的羔羊):對丹米的全部好感也都是來自這裡,且更多是因為閻老師在課堂上講的例子。然而後來找過他幾部,甚至在收集錄影帶的年代也有意地收了幾部,不過,其實先不說沒有哪部特別有印象,而是根本懶得拿出來看……

(M):這裡的朗也還只是「史料」名字。不過後來有一段時間確實很迷《M》。

李文森(搖擺狗):自從在戲院看這部笑翻之後,李文森的片就不太錯過。不過熱度大概只維持了十年。

紐威爾(驚天爆):應該是為了強尼戴普看的這部片,當時大愛,甚至很長時間內都經常想到這部片的片段且想重看;不過終究只是「想」,倒也應該就保持這種「想」。前兩年真的重看時,覺得完全無法滿足現在的我了……事實上是,紐威爾貌似也沒其他讓我好感的作品,《你是我今生的新娘》即使衝著對《驚天爆》的好感再重看也失色了。

尼可斯(鳥籠):其實《畢業生》我是無感,而《鳥籠》倒很喜歡。喜歡到即使後來有拷貝到原版(還有兩集!)卻始終沒有拿出來看過。對我來說,尼可斯一直是優質的「喜劇片」導演。

史科西斯(計程車司機):對《計程車司機》的印象更多來自於電視臺剪了狄尼洛大開殺戒一段,當他開下第一槍,就直切到殺完人,他坐在血泊沙發上的鳥瞰鏡頭……印象不錯,但史科西斯讓我有感的片真的說來也不多。

雪瑞登(以父之名):影片貌似是中學時老師放的,如果沒記錯,是家政老師,記得她還給我們放過《養子不教誰之過》,讓我認識到詹姆斯狄恩,有一段時間還覺得他是我的偶像(可是又覺得迷得很心虛,感覺這個偶像是人家「塞」給我的,因此當看到《羅蜜歐與茱麗葉》的李奧納多,就趕緊拋開了狄恩……)。記得有租《我的左腳》來看,倒沒那麼強的感受,而後來上大學發現雪瑞登有作品上映《敢愛敢鬥》也去了電影院看,仍沒啥感覺;再後又看了《前進天堂》仍無感,就把他的名字慢慢淡化了……

索納菲德(黑道當家):MIB系列都喜歡,不過最有感的可能是這部連閻老師在課堂上也講過的《黑道當家》。翻查一下,他執導的作品我大部分都看了。有一段時間也很喜歡「阿達家族」系列。不過前兩年為了替影展寫文章,重看《阿達一族》第一集,心想……天吶!我以前竟然會喜歡這個??不過,安潔莉卡休士頓那神秘的眼神打光還是很有味道。

塔倫提諾(黑色追緝令):記得去租這部片時,我爸說他跟我哥看過了,超難看。我心想租都租了,就看一下吧,我當時應該是衝著約翰屈伏塔看的。看完,愛死了。對它的喜愛直到《死亡證明》徹底讓我厭惡塔倫提諾而連帶受罰。

威爾斯(大國民):這時還只是史料名字。

李安(冰風暴):作為「臺灣之光」,誰不認識李安?

巖井(情書):在熱情地反覆研究某一部片的習慣養成之前,《情書》可能是除了宮崎駿動畫之外,重看最多次的影片吧~原聲帶也是聽得滾瓜爛熟。

吉柏遜(英雄本色):我在電影院看這部,愛死了。也覺得是戲份不多的蘇菲瑪索最美時刻。貌似也是在這部片認識她的。後來的故事應該都能猜到:跑去租了不少她以前拍的片,包括《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

哈隆(顛覆三度空間):本來是為了莉莉泰勒看的,而又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迷莉莉泰勒的?不對,應該就是看了這部才喜歡上莉莉泰勒,後來為了她才去看像《夜癮》這樣的片(且多年來都不知道《夜癮》的導演是誰)。愛屋及烏地,也對導演哈隆感興趣,並且買了張原聲帶,聽了好幾年。

後半,有觀影記錄之後:

1999.12.26|伯德(鐵巨人):在電影院看的,有預感這個導演可能將來還會再看到。

2000.02.15|溫德斯(慾望之翼):當然,溫德斯是閻老師課上提到,另外,表哥也推薦過。當時他借了我《巴黎德州》,但我看完無甚感覺;還是恩師課上講過的《慾望之翼》更有感一些。

2000.02.18|安哲羅普洛斯(永遠的一天):這片閻老師沒講,倒是講過《尤裡西斯生命之旅》,不過當時只能租到《永遠的一天》。後來跟閻老師聊到它,老師特別談到它音樂的處理,這時才加了一點好感分……

2000.03.24|狄西羅(開麥拉狂想曲):那時,我「自主」喜歡的,大概是這樣的片吧。不過,要不是太花時間,否則我有一段時間還常把這部片當教材講。

2000.04.06|索倫茲(愛我就讓我快樂):推薦給表哥,表哥看完後吐了我槽。也許他是對的,索倫茲的片後來應該還看過一兩部,都不愛。

2000.04.08|庫伯力克(2001年,太空漫遊):很難不會因為這部片而留意到「導演」,不過,基於看了兩次都睡(且都在同一個地方,也就是戴夫「穿越」那裡),倒是幾個月後看《奇愛博士》是更愛的,那時買的VCD,連看了三次。

2000.06.02|塔可夫斯基(鄉愁):至今也沒辦法說看懂了這部片。最近不知為何興起想重看這部片的強烈念頭;就是還找不到時間看……

2000.09.06|惹內(黑店狂想曲):貌似那時候已經開始跟同學會找一些這種「怪片」來看。

2000.09.20|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必看史料。至今仍沒喜歡過這部片……這部應該是跟閻老師借的。

2000.10.17|布紐爾(安達魯之犬):連同這部與《黃金時代》,跟閻老師借錄影帶回來拷貝時,看了幾遍,真是被整得死去活來的。說起來,「想學電影」的念頭已經越來越強了。

2000.10.17|克萊爾(幕間):同一天,也拷貝了《沉睡巴黎》跟《幕間》,覺得真是妙。

2000.10.24|維多(閱兵大典):當時是喜歡,但仍有點無法理解有人看150遍!

2000.10.31|安東尼奧尼(春光乍現):看安東尼奧尼也一樣很難不會留意到「作者」。但這部始終沒喜歡過。

2000.11.12|小津(秋刀魚之味):本來只是問閻老師說「老師有沒有哪一部片是你覺得不管怎麼看、什麼時候看、看幾遍都還是有東西的影片?」老師給了我兩個片名:《大國民》跟《秋刀魚之味》。鑑於《大過民》之前看過(但印象不深),下課就跑去秋海棠買了《秋刀魚之味》。看完,有點失望,跟閻老師說「我覺得好平淡啊……」老師回「哪裡平淡?花俏得很!」聽完倍受打擊。也許正是同一天,或者後一天,看了《去年在馬裡昂巴德》……再加上,11月2日那天看了跟閻老師借的《芳名卡門》,後上課時問他說,為何老是出現海浪,而閻老師回答:「高達喜歡大自然,要觀眾看大自然」,也倍受侮辱,或者說,自省「是不是我太偷懶,不自己求知,所以問這種低級問題,老師就敷衍我?」也許是《芳名卡門》事件、《秋刀魚之味》事件再加上看到了即使看不懂卻非常著迷的《去年在馬裡昂巴德》,綜合起來,才觸發了「想好好學會看懂電影」的決心?可能吧。

相關焦點

  • 趙婷再寫歷史 入圍金球最佳導演…「無依之地」衝奧有戲!
    「無依之地」去年9月獲多倫多國際影展榮獲「觀眾票選獎」,並在威尼斯影展勇奪最佳影片金獅獎,趙婷成為威尼斯影展史上首位獲最高獎項的華裔女導演。「無依之地」是美國獨立劇情片,該片根據2017年傑西卡布勞德(Jessica Bruder)同名報導文學改編,講述一名60多歲的寡婦在經濟大蕭條時失去所有,把廂型車變成行動住家,自駕穿越美國西部,途中以從事季節性工作維生,完成一趟彷若現代遊牧生活的公路之旅。
  • 【臺灣大停電系列】新加坡是終年盛夏的「非核家園」,但為何它從不缺電?
    為什麼這個「非核家園」,卻沒有出現臺灣的缺電現象呢?或許以下作者的一篇文章,以新加坡生活告訴我們新加坡能源的措施!孫暐皓 Obed Sun/魚尾獅貝勒 2017/08/09臺灣近日因電塔倒塌加上夏季高溫,用電高度吃緊。政府指示公務機關開始午間節電,「限電紅燈」並不斷警示,臺灣隨時有可能開始限電,影響不可小覷。
  • 「寄生上流」改寫歷史 成首部奪最佳影片、國際片、導演3大獎的非英語電影
    芮妮茲薇格擊敗勁敵勇奪影后,成為影史上第七位同時獲得女主角和女配角的演員,她2004年憑「冷山」(Cold Mountain)獲得最佳女配角,且在2010年到2016年間未擔綱任何表演角色。●美國工廠 中企故事獲最佳紀錄片在華裔故事方面,根據中國玻璃製造商「福耀集團」在美拓展版圖改編的「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獲得最佳紀錄片的肯定,講述福耀集團到俄亥俄州投資,重啟前通用汽車(GM)組裝廠為玻璃工廠的故事,記錄福耀玻璃在美發展時遭遇的困境,顯現中資與美國勞方的文化差異,以及全球化產業制度改變
  • 電鍋水漬怎麼清?「這種水果」半顆搞定!
    電鍋是許多家庭裡不可或缺的電器之一,而且電鍋的功能多樣化,不論蒸煮都可以,但使用過後多少會留下一些乾掉的水漬。
  • 【藝文誌】《一念無明》導演及編劇訪問(第四節) — 有關「僕街」、「星塵」和「二創」
    「僕街」這個詞語在戲中出現的頻率很高,例如婉蓉罵不被寵愛的大兒子阿東、阿東罵父親大海、大海形容自己、阿東面對自暴自棄的母親時發脾氣形容自己,均用了這個詞語。到底何謂「僕街」?進一步想,戲中角色是否將「責任」或「包袱」外判了給「僕街」這兩個字,承認了自己「衰到貼地」就算釋放了或當是找到解脫?
  • 田馥甄的「房間」房門大開 近百人合力完成單曲
    繁複的錄音及多機拍攝過程中,小小的民宿瞬間擠入近百人的工作團隊,讓田馥甄戲稱:「第一次有這麼多的男生進到我的房間!」也因為無論是聽覺、視覺上都耗費心力,田馥甄打趣表示:「我們像是集結了一群愛自找麻煩的神經病,做著很費神、很累人的事。」
  • 痛心劉家昌譙兒畜牲 甄珍轟「人在做天在看」
    不料他今年5月在臉書痛罵兒子「畜牲」、「會死得難看」,讓個性溫和的甄珍忍無可忍,昨在臉書發千字文反擊,痛陳他愛賭毀婚姻,離婚後仍不斷向她要錢又對她提告、造謠,幹涉劉子千音樂創作,搞得劉子千離家出走。甄珍昨接受電訪仍氣憤難耐說:「他講我從來不回,但說到子千,子千什麼地方得罪他,罵成這樣,忍不下這口氣,再亂說就告!」更嘆道:「人在做天在看。」
  • 萬希泉 x 葉念琛「Time is Love 準時愛」系列情侶陀飛輪腕錶隆重發布
    香港陀飛輪品牌萬希泉誠邀這「愛情大師」合作,推出以「告白」為主題的「Time is Love 準時愛」系列情侶腕錶,並於香港鐘錶展 2019 國際名表薈萃舉行《萬希泉 x 葉念琛「Time is Love 準時愛」系列陀飛輪發布會》。
  • 到底是「電馭叛客」,還是「賽博朋克」
    開賣兩天,開發商「波蘭蠢驢」CD Projekt RED 即宣布賣出超過 800 萬份。該遊戲大陸譯作《賽博朋克 2077》,臺灣正式譯名為《電馭叛客 2077》。 網絡上除了對遊戲各種 bug 的不滿之外,還有很多人對臺灣的譯名頗有微辭。
  • 改編杜琪峰《毒戰》 導演激讚已故金柱赫 演技夠瘋狂
    本片導演李海暎接受本報越洋訪問時也表示,每位演員在拍攝前都準備充足,特別提到去年因車禍意外去世的男星金柱赫,飾演毒梟一角完全入戲,絕對是在任何地方都很難看到的「瘋狂演技」,專業非常。李海暎導演接受訪問表示自己是杜琪峰的忠實粉絲,並有追睇對方多部作品!
  • 【文匯副刊】導演魏德聖:生活本身就是哲學
    拋開了歷史文化的包袱,魏德聖卻始終不忘對日常生活中「小人物」的情意結,藉他們動人的故事,帶給觀眾希望。  「以前的題材都比較沉重,電影往往引起兩極化的評價,需要一點時間沉澱。」魏德聖如是說。不過,雖然新作的題材和以往不盡相同,但魏德聖卻延續了他一貫對「小人物」的關懷。
  • 導演黃明志:剪輯的時候看到了
    對此MV導演黃明志在臉書PO文,「我在剪輯的時候也有看到……。」▲四葉草MV畫面出現跳樓人影,導演黃明志表示「剪輯時有看到了。」(圖/資料照/黃明志臉書)黃明志在臉書發文表示,當初剪輯畫面的時候就有看到,也有回到現場看了,知道那畫面不合邏輯,「我有想過那是靈異現象,還是誰家的衣服被風吹走了?」他第一時間看到的時候想抽掉這段畫面,畢竟感覺不吉利,對公司、以及四葉草的形象都不好,「但是經過思索之後,還是決定保留了……。」
  • 南韓「寄生上流」4大獎 締造多項歷史 歐巴馬賀「美國工廠」
    本屆影帝頒給「小丑」(Joker)男主角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影后則由電影「茱蒂」(Judy)女主角芮妮茲薇格(Renee Zellweger)技壓群芳。「寄生上流」奪得第一個小金人時,導演奉俊昊被拍到在致詞人背後偷笑。(取自網路)‍‍「寄生上流」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國際影片的南韓電影,奉俊昊也成為首度贏得最佳導演的南韓人。
  • 前往和歌山市世界遺產「高野山」,搭乘「南海電鐵」最方便!
    「南海電鐵」是前往和歌山市最方便的公共運輸工具,也是前往世界遺產「高野山」唯一的公共運輸工具。當您抵達關西國際機場,無論是要直攻難波,還是往高野山,或者要直接前往和歌山旅行,只要掌握南海電鐵的「空港線南海線」和「高野線」2條路線,就暢行無阻了。
  • 趨勢│宏達電與蔡明亮合作VR電影 距離用VR看奧運、看演唱會那天已不遠
    圖/經濟日報提供宏達電推VR電影 布建生態圈 宏達電布建虛擬實境(VR)影視音內容生態圈,昨(18)日宣布與導演蔡明亮合作,推出首部VR電影「家在蘭若寺」。由於好萊塢也插旗VR電影,預料從劇本撰寫,360度拍攝、剪輯、後製團隊、VR頭戴裝置、VR電影院等,可望形成新的VR電影生態系。
  • Dell 在臺發表新款全強固型筆電 Latitude Rugged Extreme 系列
    我們一般消費者大概不太會考慮全強固型的筆電,但如果你是屬於那種真的要求不論什麼狀況筆電都要能挺著的使用者,符合軍規的全強固筆電在市面上的選擇並不算多。相對來說,Dell 佔有容易購買,以及長時間企業和專業用途的支援的優勢,如果有購買這類產品的需求的話,Dell 在臺灣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呢!今天發表的機種一共有 14 吋和 12 吋兩個款式,其中 12 吋的配備有翻轉螢幕。做為特殊規格的強固筆電,Rugged Extreme 系列不論哪款都是「十萬臺幣起」,具體「起」到多少,就要看裡面實際的規格了。
  • Benz Sprinter救護車、雪糕機車、哪個觸動你的香港情懷?
    小編發現當中最受歡迎的可謂是「懷舊玩具墟」,這著實讓港人再次重溫了兒時的玩具情懷:近半世紀歷史的塑膠熱狗巴士車仔、牛頭角下村場景模型、懷舊雪山雪糕車模型應有盡有,這不僅吸引家長攜小朋友到場「趁墟」,還有90後情侶希望可在此找到昔日的動畫節目如鐵甲萬能俠作為收藏品。
  • 耶穌是我最大導演
    從影近40年,表演領域涵蓋電視、電影、舞臺劇及相聲,演出過無數膾炙人口的李天柱,三月27日復活節應邀在汐止中興浸信會以「我的戲劇人生」為題表示,演戲是他的最愛,從入行的那天起,每次的演出機會,他都全力預備,務求融入導演及編劇所交付的角色,為的是要讓觀眾有好戲可看。
  • 【文匯副刊】日本導演西川美和 遊走愛與人性之間
    電影片長124分鐘,在選擇內容上,西川坦承又是另一難度,「電影主要以小說的後半部分為主,小說前半部分多是細節上的描寫,電影上容納不了。在小說轉變成電影的處理過程中,亦作了一些更改,如A說的話去到電影可能變成B說。」她強調不想將電影變成小說的濃縮版,也盡力避免這件事發生。
  • 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用二百萬講了一個香港故事
    繼金燕玲憑《一念無明》獲頒最佳女配角後,該片導演黃進再下一城,奪得最佳新導演。《一念無明》是獲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資助二百萬的「首部劇情片」。 這部製作費只有二百萬的電影《一念無明》,獲曾志偉、餘文樂,影后金燕玲等人義氣撐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