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1月6日電(通訊員 龍新力) 11月5日下午,清華職員「全球傳播能力提升計劃」第二期學員50餘人前往北京同仁堂集團健康藥業大興基地,開展實踐課程和座談交流,了解中醫藥知名企業的國際化發展之路和國際傳播經驗。同仁堂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丁永玲,宣傳部部長郭金鳳,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新聞中心主任覃川,全球傳播辦公室主任陳墾等和學員們一起參加了座談交流。
丁永玲首先介紹了同仁堂集團國際化發展的思路、模式、舉措及成果。她表示,同仁堂既是經濟實體,又是文化載體。作為351年歷史的中醫藥老字號品牌,同仁堂的國際化道路與中醫藥產品及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國門密不可分。從「服務走出去」到「文化走出去」,同仁堂形成了「走出去、走進去、走下去、走上去」的「四步走」國際化發展理念。為了讓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更多人了解和認同以「同仁堂」為代表的中醫藥文化,同仁堂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塑造了自己的國際品牌,在東南亞諸國及澳大利亞、紐西蘭、波蘭、捷克等地以中醫藥為載體,積極傳播中國傳統哲學和文化。她還用生動鮮活的案例,向大家講述了同仁堂跨文化傳播的具體實踐和心得體會。
丁永玲介紹同仁堂國際傳播情況
覃川表示,此次實地參訪讓大家看到一個既熟悉又新穎、既體現傳統元素又不乏現代時尚氣質、既充滿中國文化味道又積極走向世界的同仁堂。他指出,同仁堂在國際傳播的實踐中有四方面的經驗值得總結和借鑑:一是格局廣闊,自覺承擔中醫藥跨文化傳播和促進人類健康的責任;二是放眼長遠,有戰略、有計劃且積極穩妥地走向世界;三是突破有方,通過重點突破,再由點及線、由線成面的文化溝通,讓海外受眾逐步接受和認同中醫藥文化;四是品質為本,堅持老字號傳統和工匠精神,憑藉真實可靠的效果贏得廣泛信任。覃川介紹了清華大學實施全球戰略和加快推進全球傳播工作的有關情況,強調在這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關鍵期,需要加強工作體系、機制、隊伍、內容、平臺等方面的建設,凝聚全校合力、統籌各方資源,共同推動提升清華大學的國際聲譽和影響力。
覃川發言
在分享交流環節,清華大學藥學院丁怡教授介紹了清華大學中藥研究院的基本情況,表達了與同仁堂進一步加強科研合作的期待。學員們就同仁堂的線上線下海外傳播渠道、品牌形象設計及視覺呈現、東西方文化交融等話題踴躍提問,與同仁堂相關負責人進行了面對面交流。
學員踴躍提問
座談交流前,「全球傳播能力提升計劃」第二期學員還實地參觀了同仁堂知嘛健康零號店,感受百年「老字號」中西兼容的文化呈現和對創新科技的應用。
學員仔細聆聽工作人員講解
此次參訪為第二期學員首次實踐課程,學員們紛紛表示獲益匪淺。來自公管學院的付丹丹老師表示:「通過實地參訪同仁堂知嘛健康零號店,啟發了我在全球傳播工作中的幾點思考。比如,傳統的、民族的、古典的都可以與現代新科技新理念找到融合點和共同點,以更嶄新的姿態和更充滿活力的形象走向全人類。」
來自招辦的趙丹妮老師認為,「此次參訪使我了解到中國企業如何實施海外發展戰略,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美妙融合,也令我深刻認識到,在當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全球傳播工作應因時因勢,固本拓新,深耕細作,把握時機,開創新局面。」
來自五道口金融學院的夏之薇老師說:「由於西方世界對中醫藥的先天陌生,導致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增添了許多困難,但北京同仁堂始終以品質為第一戰力,以實際療效說話,配合線上線下雙輪並行的傳播模式,讓北京同仁堂成為中國同仁堂,乃至世界的同仁堂。」
來自街道辦的孟先梅老師則對全球傳播工作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參觀同仁堂給清華全球傳播帶來了許多啟示:一是堅持傳播品質;二是注重細節,展現精細服務;三是融會貫通,將數百年歷史與新時代科技發展相互融匯;四是要開發有清華特色元素的文化產品。」
參加人員合影
清華職員「全球傳播能力提升計劃」由黨委宣傳部、人事處主辦,繼續教育學院承辦,並納入學校職員整體培訓計劃。該計劃第二期於2020年6月正式啟動,共有來自49個單位的59名職員入選。截至目前,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已舉辦5場專題講座學習和一次實踐參訪課程。
編輯:劉書田 郭莉莉 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