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國文化報》整版刊文:《山東省京劇院:舉旗幟緊跟時代步伐,育新人打磨文藝精品》,以下為報導全文:
在山東省京劇院發展史上,2020年註定會被銘記。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劇院惠民節奏,全院職工迅速行動,積極投身抗疫大考。年中,山東省京劇院迎來建院70周年,秉承「以演代慶」理念推出經典展演活動,線上、線下均收穫各界熱烈反響。年末,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復排版兩度亮相北京,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展現山東傳承戲曲藝術的最新成果。「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山東省京劇院黨總支書記、院長蔣慶鵬說,山東省京劇院取得的成績,是全體演職員胸懷夢想、埋頭苦幹的結果,更離不開上級部門的關注與支持。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山東省京劇院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強化人才梯隊建設,提升藝術作品質量。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徵程中,始終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交上繁榮文藝事業的「魯京答卷」。
老戲新演,贏得滿堂彩
今年是山東省京劇院成立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一定意義上來說,山東省京劇院從初創那天起,就自帶紅色文化印記,也是傳承革命精神、傳播戲曲藝術的主陣地。而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則是山東省京劇院最鮮明的符號、最長久的記憶、最獨特的表達。
10月22日、23日,作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的開幕演出,《奇襲白虎團》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這也是時隔幾十年後,首都觀眾再次在家門口看到這部經典劇目的完整舞臺版。
演出現場的盛況超乎預料。演出訊息尚未發布,一些業內同行和戲迷就多方打聽票務信息,票房開放後,短短一天就銷售一空;演出當日,觀眾席氣氛熱烈,在未組織的情況下集體唱起《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演出結束後,經久不息的掌聲、歡呼聲仍迴響在耳畔,上百家媒體紛紛給予報導,點燃了觀眾的豪情壯志,彰顯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回顧歷史,山東省京劇院創作了《奇襲白虎團》,《奇襲白虎團》成就了山東省京劇院。正是基於這種特殊的感情,《奇襲白虎團》的復排過程莊重而肅穆。對山東省京劇院的全體演職員而言,這不是一次普通的老戲新演,而是一次追溯藝術初心、致敬先烈信仰的精神之旅。
有媒體如此評價《奇襲白虎團》:「這是一部載入新中國藝術發展史冊的經典之作,精彩的劇情曾深深影響了數以億計的觀眾;這是一部弘揚先烈精神、傳承紅色血脈的範例作品,以京劇傳統程式展現現代戰爭的創新造就了舞臺藝術的一個高峰。」藝術水準如此之高、觀眾基礎如此深厚,為何近年來國內鮮有該劇的完整復排版?原因也簡單,《奇襲白虎團》復排難度很大,比如對演員要求很高:劇中人物「嚴偉才」是文武老生,要求演員能文能武;「尖刀班」的幾個演員,也要求是文武全才,各有各的特點,特別是要整體展現志願軍戰士的「精、氣、神」。
經過多次研討論證,劇院確定復排《奇襲白虎團》。不幹則已,幹就得有模有樣,瞄準最高水平。首先確定由劇院優秀老生演員孫衛安扮演「嚴偉才」,同時確定青年演員宋柏瓏作為B角參加排練。院內優秀演員如劉建傑、張國輝、劉瑞雲、程淑萍、吳雪靖、劉棟、高秋雲等擔當主演,並精選出一批優秀武生演員組成「尖刀班」。根據實際需求,特邀山東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加入樂隊。復排導演則由參與《奇襲白虎團》經典版排演的白雲明、張連成擔任。
2020年5月,《奇襲白虎團》復排劇組正式建組,制定嚴格練功制度和排練日程。當時,由於還要兼顧建院70周年展演劇目排練,各位演職員排練任務極重。但大家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工作熱情,不叫苦、不喊累,每次排練均力爭呈現出最佳狀態。舞美團隊也全力保障,克服各種困難,堅持節儉高效,展現完美舞臺效果。
7月底8月初,《奇襲白虎團》在濟南正式上演,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到場觀看,給予充分肯定,提出更高要求,同時確定《奇襲白虎團》到北京參加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8月下旬,該劇到山東省委黨校參加省委讀書會專場演出,包括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在內的200多位學員現場觀看。
隨後,《奇襲白虎團》進入修改提升打磨期,老藝術家李光、沈建瑾、慄敏、袁慧琴等先後親臨指導,李春喜、胡耀輝、宋多多、於躍剛等專家紛紛加盟,新版分別於9月底、10月初在濟南演出6場。據統計,參加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前,《奇襲白虎團》在山東演出10場,排練演出近50場。在舞臺上打磨,在打磨中提高,《奇襲白虎團》2020年復排版首次進京演出贏得滿堂彩後,時隔一周又到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連演兩場,再次收穫了歡呼聲、讚嘆聲、感慨聲。
「鯰魚效應」,帶動人才梯隊建設
《奇襲白虎團》兩次進京演出的間隙,山東省京劇院組織全體演職員,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指出,「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要「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總書記的回信,讓山東省京劇院全體演職員深受鼓舞,倍感振奮。特別是結合《奇襲白虎團》的復排和近期院內工作,山東省京劇院更是堅定了「抓人才梯隊建設一刻不能耽擱」的發展理念。
培養造就文藝領軍人物和高素質文藝人才隊伍,是戲曲藝術傳承發展的關鍵。在京劇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每一次程式的創新、精品的湧現,都離不開人才。
老藝術家為山東省京劇院青年演員說戲
《奇襲白虎團》復排期間,劇院堅持出精品、出人才相互促進,大膽起用青年演員,發揮老一輩藝術家「傳幫帶」作用。通過戲曲名家工作室、青年演員扶持計劃等,給多名青年文藝人才創造了嶄露頭角、提升進步的機會,也為山東省京劇院今後的傳承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蔣慶鵬說,山東省京劇院近兩年的藝術實踐證明,要敢於給年輕人壓擔子,年輕人活起來,整個院團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奇襲白虎團》復排過程中,青年演員非常珍惜這一寶貴機會,一方面不等不靠,主動練功;另一方面虛心求教,圍著原班主創問個不停。這些年輕人的進取精神和踏實幹勁,無形中感染了周圍人,產生了「鯰魚效應」,帶動了全院職工奮力拼搏,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山東省京劇院近兩年的藝術實踐證明,必須遵循藝術規律,將創作作為中心任務,將守正創新貫穿全過程。從《奇襲白虎團》復排伊始,山東省京劇院就確立了一個思路,即復排不是複製,精華要保留,同時要根據時代審美加以創新和調整。包括京劇在內的戲曲藝術,是活的藝術,時刻處在發展變化中,文藝院團要在遵循藝術規律的基礎上大膽創新。
山東省京劇院近兩年的藝術實踐證明,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院團才能發展好,作品才能磨礪好。近兩年,無論是大型劇目的創作排演,還是惠民演出、商演巡演,山東省京劇院始終將紮根人民放在首位,注重從生活中汲取營養。可以說,不緊跟時代、不把握人民對文藝創作的期盼,文藝院團就會偏離航向,成為湖面上的浮萍。
兩次在京演出後,《奇襲白虎團》復排版得到了業界高度評價,部分專家專門注意到了劇中演員的表現。專家們認為,新一代演員準確抓取到了該劇的靈魂與特點。通過發揮自己優勢進行了展現,充分詮釋了人物性格,讓外界看到了山東省京劇院班底之整齊。
人心齊,泰山移。《奇襲白虎團》的成功復排表明,重視人才梯隊建設,將創作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是院團實現長遠發展的關鍵。充分激發每個人的潛力,調動每一位演職員的積極性,讓大家心無旁騖攻主業、聚精會神幹事業,才能為藝術創作、文藝惠民奠定堅實基礎,提供強力保障。
守正創新,聚焦新時代新使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文化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目標要求,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特別提到要「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不斷推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令人鼓舞,催人奮進。
蔣慶鵬表示,文藝是時代的精神地標,戲曲是諸多地標中耀眼的一個,傳承著中華民族文化基因,飽含中華民族智慧,也是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載體。結合《奇襲白虎團》復排和山東省京劇院走過的70年璀璨歷程,全院下一步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戲曲藝術發展實際,立足人民的實際需要,立足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在遵循藝術規律上守正,在滿足民眾需求、展現新時代風貌上創新,切實承擔起山東京劇在新時代的使命責任。
繼續抓好主題創作,與時代同行。《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指出,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從今年復排《奇襲白虎團》取得熱烈反響,到過去70年無數次的藝術實踐與探索,每一次舞臺帷幕的拉開都提醒著山東省京劇院:只有號準時代的脈搏,只有緊跟人民的需要,創作才有意義,作品才能長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開啟,從全國到山東,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定向領航,社會各領域定會出現諸多可喜的變化和發展成就。山東省京劇院將提前行動,深入基層調研,廣泛徵求意見,挖掘鮮活生動的素材,創排富有價值的劇目。用京劇特有的藝術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助力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助力山東文化和旅遊強省建設。
牢記為民服務初衷,到群眾中去。文藝的根本服務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沒有人民的支持,沒有群眾的喝彩,再精彩的劇目也暗淡無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藝發展歷程告訴我們,歡喜人民的歡喜,作品才能有影響力;哀愁人民的哀愁,作品才有感染力。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起點,山東省京劇院將牢牢把握演出這一中心環節,給群眾送高質量的文藝演出,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鞭策自己繼續前進。同時推動京劇藝術傳承普及,根據中小學生等群體需求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適應新時代傳媒業態變化趨勢,創新京劇藝術傳承傳播載體,探索實施「山東京劇數字推廣+」計劃,讓受眾群更加年輕化。
尊重規律培養名家,不落一個人。2020年全國藝術創作工作會議提出,要樹立精品意識,注重作品質量,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凝聚起實現偉大夢想的磅礴力量。有沒有人才,有多少人才,是決定一個院團能否推出精品的重要因素。嚴格遵循藝術創作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山東省京劇院將強化對青年人才的扶持和培養,尊重老一輩藝術家的工作成果,注重為每一位演職員創造參與藝術實踐的機會。院內將創新機制,以建設德藝雙馨的文藝隊伍為目標,引導全體演職員自覺踐行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開展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教育。同時,山東省京劇院將積極為大家的成長營造良好環境,加大人才、作品推介力度,發揚藝術民主讓演職員充分討論,以推動觀念、內容、風格創新。
蔣慶鵬表示,文藝工作者有幸生逢一個偉大的時代,最好的行動就是用作品說話。山東省京劇院將砥礪從藝初心,在「十四五」期間接續攀登文藝高峰。
來源:中國文化報
記者: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