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應園 新周刊
Z世代,特指1995年至2010年之間出生的人群,你也可以稱呼他們為「後浪」。像曾經流行於美國的「千禧世代」,以及流行於日本的「寬鬆世代」那樣,人們渴望用一個簡單的詞,去概括當代新青年的群體特點。
Z世代在當今社會的存在感越來越強。
根據美國國家零售聯合會的數據,該國Z世代的人口數量達到6100萬,已經超過了千禧一代的6000萬,並擁有440億美元的強大購買力。
在中國,人們用「90後」(post 90)和「00後」(post 00)替代「Z世代」這種表達方式。如今,90後共有2.3億人口,而00後則有1.46億人口。
Z世代新青年亮出了自己的鮮明態度。
如此龐大的年輕群體登上歷史舞臺,讓關於新青年定義的討論越來越多。為直播一擲千金,為偶像瘋狂打榜,向寵物尋求治癒……新青年給想盡力看懂他們的人一個回音:想用一個單一標籤定義我們,不是件容易的事。
時刻衝上媒體熱點話題的「漢服文化」「二次元文化」,當然是年輕人的一個切面,但同時,他們又在大刀闊斧地開闢新的生活方式,擁有前所未有的勇氣和自信。他們最重要的定義之一,是絕不容許乏味和單一佔領他們的生活。
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新青年和過去的年輕人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扔掉了手裡的舊地圖,找到了新大陸,更重要的是,他們這一次不再是一腔孤勇、應聲寥寥,而是集體登陸。
我們總結了Z世代新青年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雙艙邏輯
既注重品質,又注重顏值
這屆年輕人的左右腦如同船舶設計的雙艙一樣,感性和理性並存。
他們會為自己的熱愛傾注感情,表達、追逐自己所愛,但同時也擁有一顆理智之心,不容易為各種紛亂的信息所動搖,顯得深思熟慮而有主見。
這一點在他們的消費習慣上也有所表現:消費時,他們注重品質,也會受外在影響,看重顏值。
庫潤數據發布的《Z世代消費觀》報告顯示,Z世代人群在購物時,主要受產品外觀、口碑、品牌、時尚潮流、流行趨勢、心情和性價比等因素影響。你能看到豆瓣省錢小組裡有關產品的理性測評報告,又能看到他們對一件產品的「美貌」津津樂道。
年輕人選擇看見美好,追求品質。
「顏值至上」的年輕人中,65.4%會選擇外觀更好看的產品,64.3%會通過朋友推薦「種草」。他們願意為品牌、時尚潮流買單,但並非被感性完全支配。注重性價比、產品質量、實用性的消費者分別佔40.2%、39.6%、36.9%。同時,數據顯示,年輕人還會考慮綠色環保、購物環境等因素。
Z世代人群是推動數位化消費的主力軍,消費行為兼具理性和感性。由於年輕人的主要消費渠道集中於線上,因此有著豐富的消費數據報表可以參考。從相關報告中,不難看出當下年輕人的消費觀。因為精通網絡工具,他們每次購買外賣時,大都會使用優惠券,力爭將價格降到更低,但是追星或者購買動漫周邊消費時,卻從不吝嗇。
消費觀是當代年輕人的一個切面,他們跟從內心,為熱愛買單,心有定數,但又不隨波逐流,不輕易被各種觀點和信息所擺布。
潮流認知
經典永不過時
新浪在《當代年輕人潮流消費調查問卷》裡指出,年輕人對經典潮流非常關注,尤其青睞融入經典潮流元素,具有鮮明個人特色、濃鬱精神底色的產品。經典與潮流兼具的產品,符合年輕人的追求。
熱衷跨界的大白兔奶糖,重新調整包裝的百雀羚,在國際秀場上贏得掌聲的回力球鞋,這一切改變都基於在經典元素上的創新。
就拿風靡全球的經典元素「波點」來說,雖然盛行已久,年輕人仍然樂於成為其擁躉。時異事殊,但經典的形象和美感永遠具有號召力。
波點的全名是波爾卡圓點,這個名字來源於名叫「波爾卡」的東歐音樂。曾經有一段時間,很多波爾卡音樂的唱片封套用圓點圖案來裝飾,這個設計也因而得名。
現代設計仍然在創新中沿用波點。
波爾卡圓點最風光的時候是上世紀50年代,當時的女人愛穿蓬鬆的過膝裙裝,黑底白點圖案是她們的首選。輕鬆、輕盈、自由,這也成為波爾卡圓點日後的基礎格調,並且成為時裝史上的重要一筆。波點也很快成為銀幕上的時尚。在電影《魂斷藍橋》中,費雯·麗的那襲波點長裙算是影史經典造型之一;奧黛麗·赫本出演《小姑居處》,一身大波點裙,是當年的年度時尚look。
為波點魅力傾倒的還有瑪麗蓮·夢露,在《七年之癢》中,她把一襲波點包身裙穿得性感嫵媚。波點泳裝、波點長裙,配上夢露的金髮和紅唇,變化出種種風情。
除了明星,英國女王、黛安娜王妃、瑞典維多利亞公主等都穿過波點。對波點的喜愛延續到年輕人身上,當凱特王妃身著波點長裙出現在聚光燈下時,人們會發現,經典永遠不會過時。人們常說,波點蘊藏了無限的設計可能性與多樣化元素,所以一直深受各界名流、明星、設計師的喜愛。
波點可以隨意融入時尚的生活場景之中。
提到波點和迷幻鮮豔的色彩造型,很多人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是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說她是波點的絕對忠實守護者一點都不過分。波點為這位藝術大師提供了珍貴的靈感來源。她借用波點製造了一個又一個視覺盛宴,也因此被稱為「波點女王」。她說過一句名言來讚美波爾卡圓點的偉大:「地球也不過只是百萬個圓點中的一個!」
如今的年輕人對波點元素非常推崇,波點在新時代演繹出不同的感覺:生動、性感,時而浪漫,時而天真,充滿了無限的想像力和蓬勃的生命力。波點或黑白或彩色,倫敦品牌Self-Portrait的波點系列、Dior復古又夢幻的波點設計,使許多年輕人為其心動,為其剁手。對比以往,他們對經典的感知和審美更上一層樓。
波點仍然是年輕人的心頭好。
當下,波點元素除了在藝術領域流行,還延伸到其他領域。意識到經典元素價值的品牌方,對「波點」元素的全新繼承和視覺放大,加深了產品在消費者腦海中的深刻記憶,賦予它們經典時尚的氣息。
縱觀波點的流行趨勢,經典元素在來來往往的時代潮流中恆久不息。基於年輕人對經典潮流產品的熱衷,更多經典品牌開始植入國潮、創意、聯名、文化等因素,回應青年文化需求,加強與年輕人的紐帶與互動,以尊重年輕人的文化和審美,更加接近、了解當下年輕消費群體。
個性特質
稜角分明,自成一派
2018年,知名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Company)發表過一篇關於新青年的調查文章。文中提到,對待新青年的關鍵,是不要以一種刻板目光捆綁他們。要了解這一代年輕人的個性,可以從他們所推崇的偶像中窺見一二。
年輕人的偶像形式日益豐富,有怪奇少女碧梨、防彈少年團、最近出圈的脫口秀比賽裡又「喪」又可愛的選手、代表國家出戰的電競天才等等。他們反叛,個性鮮明但又才華橫溢,是新青年所認同的偶像代表。
不被定義的非典型偶像,豐富了「偶像」這個範疇。偶像個性更為紛繁,粉絲更願意從多個角度欣賞。從偶像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新青年自己的個性:稜角分明,自成一派。
新青年亮出了自己的鮮明態度。
新青年關心自己,盡情展露個性,同時也關心著這個世界,樂於貢獻自己的觀點,有正義感。
疫情期間,許多光輝瞬間來自年輕群體。被稱為「硬核」逆行者的95後醫生甘如意,因為擔心醫院人手緊張,在疫情暴發後決定離開老家回到武漢支援,開始了300多公裡、長達四天三夜的騎行之路。武漢快遞員汪勇從大年三十開始,就瞞著家人出來做志願者,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在金銀潭醫院和火神山醫院,由年輕人組成的醫護團隊,臉上被口罩勒出血痕,身上被防護服焐出了一身汗——那還是最冷的冬天。
在這一屆年輕人身上,你能看到每個個體,也能看到一個群體。他們有著時代的深刻烙印,也從來沒有停止過表達自己:稜角分明,個性清晰。
圈層文化
堅持自我,為愛發聲
成長於網際網路時代的新青年,熱衷追求各種圈層文化,精神與物質享受兩不誤。B站、二次元、直播、遊戲、短視頻、漢服等小眾文化崛起,圈層形成,意味著年輕一代對文化的心態日漸開放。
有人甚至拿近十年和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做對比——除了傳統文化,全然陌生的圈層文化、小眾文化在短短幾年間集體走上臺前。
QuestMobile2018年的數據顯示,新青年愛好廣泛,常用的Top 5 App包括B站、抖音、網易有道詞典、快手、芒果TV。他們傾向於學習和二次元視頻,「在B站上網課」的同時,也「在B站娛樂」。視頻上,偏愛動漫、「雙擊老鐵666」或李子柒和手工耿;音樂上,更偏愛風格化、分享化;遊戲上,偏愛角色扮演、飛行射擊;社交上,偏愛小眾新潮社交。
年輕人熱衷追求「宅文化」。「宅」人群指的是深度愛好遊戲、動漫、小說等內容,追求這類內容帶來的精神享受超過對戶外愛好的人群。
「宅文化」的表現包括玩手機遊戲、看動漫、逛彈幕視頻網站、刷彈幕等。除去「宅文化」,因《奇葩說》而破圈的「辯論文化」、隨著流量明星日益成熟的「飯圈文化」,以及追溯傳統文化的「漢服文化」,新青年都來者不拒。
愛與美,是新青年的生活主旋律。
在新青年的群體認知中,小眾文化和傳統的集體文化並不完全一樣。他們因興趣走到一起,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完全出於自由選擇和個性表達。因為個性表達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即便是小眾文化也有「破圈」的機會。他們勇於為熱愛發聲,也為熱愛而互相認同。
梳理Z世代新青年的特點,從既注重品質又注重顏值的雙艙邏輯,到認為經典永不過時的潮流認知,從稜角分明、自成一派的個性特質,再到堅持自我、為愛發聲的圈層文化,都展現了年輕群體鮮明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準則。
雙艙、稜角、圓點、波浪,是潮流設計青睞的符號,也是新青年的喜愛的元素。傳承經典、詮釋經典,敏銳洞察年輕消費群體,精準把握市場機遇,才能契合年輕消費者無限的期待。
把握潮流,自成焦點,每一道奔湧的波浪,終成浪潮。
✎作者 | 應園
原標題:《Z世代新青年,把握潮流,自成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