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獨立後,國王卻是德國人,這是為什麼呢?

2020-12-09 深更讀史

國王的權力是非常大的,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是這個道理。尤其是在歷史上,基本上都是家天下,皇帝死了,兒子接班。所以在歷史上很多人擠破了鬧到也希望能夠奪取政權。

然而在歐洲卻有另一番景象。很多國家的統治者竟然都不是自己本民族本國家的人,說起來確實有點奇怪。

就像我們今天說得比利時。比利時獨立後,本國竟然選不出國王,反而是向歐洲各地的王公貴族發出了邀請函,最後選擇了一位德國人,他就是利奧波德一世。

比利時獨立後,為什麼國王卻是外國人呢?

其實說來話長了,比利時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裡都屬於其他國家的附庸,曾先後被羅馬人、高盧人日耳曼人所統治。後來,奧地利強大的時候,比利時又歸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

拿破崙肆虐歐洲的時候,比利時又稱為了法國的一部分。維也納會議後,那些強國們為了削弱法國,私自把比利時和荷蘭併到了一起。

然而別看比利時和荷蘭相鄰,在歷史上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但是雙方之間宗教、文化等都不相同,尤其是這種人為的撮合,以荷蘭為主導的聯合,使得雙方矛盾激化,非常對立。

果不其然,到了1830年,比利時人民舉行了起義,決定走獨立的道路。

可獨立後,比利時卻選擇了君主立憲,還非得從國外選擇一個國王統治比利時人民。其實說起利奧波德一世,人家也是香餑餑,除了比利時,希臘也曾希望讓其當國王,但被拒絕了。

說起來,之所以比利時請外國人當國王,其實很簡單。

當時,歐洲很多國家是君主立憲制國家,比利時也加入了進來,不過比利時畢竟第一次獨立建國,內部幾大勢力爭鬥不止,誰也不服誰,在這種情況下,非得從國內選擇的話,那麼勢必引起內亂。

那麼既然國內選不出,就從國外選。其實這在歐洲是有傳統的,司空見慣。其實在歐洲和中國歷史上有三點是非常大的區別。

第一是外國人做國王,第二是女性和男性是同等的繼承權,第三就是國家間的聯姻頻繁。

尤其是聯姻,使得很過王國之間有著數不清的關係,歐洲人是講究血統的,如果沒有高貴的血統,基本上是當不了國王的。

在歐洲,除了國王和貴族外,宗教的勢力非常大,神權凌駕於一切,教皇甚至某種程度上還高於國王。宗教高於民族,宗教高於國家,外國人來本國當國王,完全不是問題。

也正是有了以上的基礎,比利時才有可能從外國請來一個國王。然而請誰呢?就不是自己說了算了。本來比利時和法國離得近,也挺有淵源的,所以想請一位法國人,但被英國人拒絕了。

最後比利時左看右看,選擇了這位德國人。

第一,利奧波德王子是有巨大光環的,他是英國前任駙馬,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恩斯特一世的弟弟。同時他的姐姐還嫁給了愛德華,人家的姑娘可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維多利亞女王。

可以說,利奧波德與英國有著扯不清的聯繫,很親密。這樣一來,一旦比利時受到外來威脅,英國肯定不能坐視不管。

第二,利奧波德王子屬於德國人,算是中立的,選擇他的話,基本上沒有人會反對的。順便說一下,在當時以及後來,歐洲數個國家的國王都和德國人有著巨大的關係。

相關焦點

  • 歐洲奇怪的王位繼承:為什麼歐洲國家喜歡讓外國人來當國王?
    就這樣德國人喬治當了英國國王,也就是後來的喬治一世,在英國開創了漢諾瓦王朝,有趣的是這位德國人當了英國國王,還不會講英語,必須時刻帶一位翻譯在身邊。我們再來看一下,比利時和挪威的情況,更神奇。比利時曾長期被西班牙和法國統治,直到1830年10 月才獲得真正獨立。比利時獨立後,開始茫然了,竟然發現沒有合適的人當國王,最後召開國民大會進行選舉,選舉了德國的利奧波德親王當比利時的國王,這個德國親王開創的比利時王國一直延續至今。
  • 剛果民主共和國獨立60周年,比利時國王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
    【環球時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牛瑞飛】6月30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獨立60周年紀念日,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在致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的信中表示,對在利奧波德二世時期和隨後比利時人在剛果的「暴力行為」和剛果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最深切的遺憾」。
  • 比利時為何脫離荷蘭獨立
    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英、普、俄、奧為了壓製法國,防止其稱霸歐洲,將荷蘭與南尼德蘭(比利時)合併,組建了荷蘭聯合王國。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荷蘭聯合王國瓦解。那麼荷蘭聯合王國是如何興亡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維也納會議
  • 前殖民地剛果(金)獨立一甲子 比利時國王首度反省殘暴統治
    【財新網】(記者 王自勵)6月30日,素有「非洲心臟」之稱的非洲中部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習以其首都金夏沙為標示,簡稱剛果(金)〕,迎來了脫離比利時殖民統治獨立60周年的紀念日。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在當天向剛果(金)總統費利克斯·齊塞克迪致信,罕見地為剛果(金)人民在比利時殖民統治期間遭遇的種種暴行表示「深切遺憾」。  菲利普在這封信中回顧到,1885年至1908年,剛果(金)被劃為當時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採地」、並成為實質為殖民地企業的「剛果自由邦」期間,「當時犯下的暴力和殘忍的行徑,如今仍在我們的集體記憶中揮之不去。」
  • 比利時思想之旅 人造國家與人造國王
    2013年7月21日這一天,對比利時人來說是一個百年不遇的特殊日子——國慶節和新國王登基大典雙喜臨門。1831年7月21日這一天,利奧波德一世登基,當上了比利時王國的第一位國王。同時,這一天也被確定為比利時國慶日。說到這裡,有個小插曲值得一提。那就是,第一位國王登基的日子雖然也是比利時國慶節,但比利時宣布獨立建國卻是在1830年10月4日。
  • 比利時總理辭職,菲利普國王難以抉擇,比利時為啥總是一盤散沙?
    根據英國《衛報》與美國CNN報導,米歇爾驅車前往比利時國王的私人住宅拉肯城堡遞交辭呈,但菲利普國王決定暫時擱置他的辭職請求,要求米歇爾先籌組看守內閣,等他與各派領導人進行磋商後再決定。比利時總理(左)和菲利普國王(中)這將是菲利普國王執政五年來最重要的決定。
  • 廢除前國王雕像 比利時國王首次因殖民史向剛果表「遺憾」
    據外媒報導,比利時前國王利奧波德二世(King Leopold II)的雕像周二被拆除,比利時現任國王對殖民歷史表達了「最深切的遺憾」。利奧波德二世被認為對數百萬非洲人的死亡負有責任。
  • 剛果獨立日 比利時國王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
    6月30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獨立60周年紀念日,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在致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的信中表示,對在利奧波德二世時期和隨後比利時人在剛果的「暴力行為」和剛果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最深切的遺憾」。歷史性地,菲利普成為第一位對此表示「遺憾」的比利時在位國王,這則新聞也迅速登上比利時各大媒體的頭條。剛果民主共和國在1885年-1908年是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領地」,其後受到比利時殖民統治,在1960年獲得獨立。自美國「弗洛伊德事件」以來,剛果遭到殖民的歷史就受到關注。
  • 剛果為什麼成為比利時的「海外人才庫」?比利時真的完成崛起了嗎?
    1839年,比利時的獨立得到了歐洲各列強的承認。一個獨立的比利時才出現在歐洲的版圖中。 但是,比利時的發展卻始終面臨著市場狹小的問題。因此,當時的比利時急需要一塊屬於自己的殖民地。 當時,美洲部分地區事實上已完成獨立,亞洲和大洋洲則大部分被主要殖民國家瓜分殆盡。距離歐洲大陸最近的非洲,成為了西方列強眼中的香餑餑。即便如此,比利時也是一個蕞爾小國,實力根本無法同英法葡等殖民大國相抗衡,但比利時當時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卻為比利時佔據了殖民地。
  • 比利時國王菲利普首度為殖民歷史致歉
    央視新聞6月30日消息,據法新社當日報導,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獨立60周年之際,比利時國王菲利普致信其總統齊塞克迪,首度為比利時在剛果(金)的殖民歷史致歉。菲利普在信中寫道,「在『剛果自由國』時代,殘酷與暴力行徑令我們的共同記憶變得沉重。而後的殖民時期,同樣製造了痛苦與屈辱。
  • 加拿大掛德國國旗 「迎接」比利時國王夫婦
    但是加拿大在迎接比利時國王時卻發生了一個錯誤的意外。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竟然掛著德國國旗,以「迎接」來訪的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及其妻子馬蒂爾德。幸運的是,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及其妻子馬蒂爾德他們沒有遇到這棵用加拿大和德國國旗裝飾的樹。
  • 揭秘:比利時國旗為什麼跟德國的國旗那麼像?
    紅-白色也曾是漢薩同盟的代表色。漢薩商船即以紅白細長三角旗為他們的標誌,而很多漢薩同盟的城市也以紅白做為市旗的基本色。現在紅-白仍然是很多前漢薩同盟城市,如漢堡或不萊梅的代表色。這也是如今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版圖內的國家奧地利和瑞士國旗採用的基本色。
  • 1831年7月21日,利奧波德一世就任比利時首任國王
    維也納會議確立奧屬尼德蘭和尼德蘭共和國共同組成荷蘭聯合王國,此舉主要是害怕奧屬尼德蘭(今比利時地區)留在法國會增加法國的國力,並且選擇了信奉新教的時任奧倫治親王的威廉一世,為荷蘭聯合王國國王。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的歐洲格局由於荷蘭和比利時的民族構成不同,當時比利時的貴族階級通用法語及佛蘭芒語,在宗教上亦有分別(荷蘭通行新教,而比利時為天主教),加上對於國王威廉一世的不滿
  • 比利時亂了,國王車都被砸了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當地時間13日晚,約500多名示威者聚集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進行抗議活動,隨著事態激化,示威者開始在市區縱火,並用石塊襲擊了比利時國王菲利普的專車。據BBC新聞13日報導,本次抗議的起因是一位時年23歲、名叫易卜拉希馬·巴瑞爾的黑人男性因涉嫌違反防疫宵禁令,在1月9日晚被警方拘留後意外身亡。 警方稱該男子當晚被送到警局時已失去意識,在送往醫院後救治無效死亡。《布魯塞爾時報》在報導中指出,巴瑞爾的屍檢顯示其死因為心臟衰竭,體內並無吸食毒品的痕跡。
  • 比利時國王首次為殖民歷史向剛果(金)致歉
    據央視新聞消息,據法新社30日報導,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獨立60周年之際,比利時國王菲利普致信其總統齊塞克迪,首度為比利時在剛果(金)的殖民歷史致歉。另據比利時媒體報導,比利時首相維爾梅斯也將於當天做出類似的表態。剛果金在13到14世紀曾是剛果王國的一部分,在1884至1885年的柏林會議上,被劃為比利時國王的「私人採地」,稱「剛果自由國」。後於1908年改稱「比屬剛果」,由比利時政府殖民統治,直至1960年6月30日宣告獨立。
  • 比利時國王致信剛果(金)首度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
    原標題:比利時國王致信剛果(金) 首度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導路透社布魯塞爾6月30日報導稱,比利時國王菲利普當地時間6月30日對剛果(金)在比利時75年的統治中遭受的「痛苦和屈辱」深表遺憾。
  • 他是維多利亞女王的親舅舅,做了比利時的開國國王,活到75歲去世
    比利時是位於歐洲西部的國家,正式國號「比利時王國」,顧名思義是實行君主制的國家。既然比利時實行君主制,那麼比利時就有君主,當今比利時君主是國王利奧波德四世,所屬朝代是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 比利時國王向剛果(金)致歉:反思殖民歷史
    > 比利時國王向剛果
  • 因種族歧視,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雕像被移走,他到底跟黑人有什麼仇?
    不熟悉歷史的人可能看到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老外要一直抨擊這個比利時的前國王?他跟黑人到底結過什麼樣的梁子?為什麼到今天他逝世百年後,還有這麼多人不依不饒?然而在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統治所謂「剛果自由邦」的三十年間,當地人口減少了近一半,更匪夷所思的是這片面積超過比利時本土76倍的土地,不屬於任何國家或政府,而僅僅只屬於利奧波德二世國王本人。
  • 比利時國王致信剛果(金) 首度為殖民歷史表示「遺憾」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導 路透社布魯塞爾6月30日報導稱,比利時國王菲利普當地時間6月30日對剛果(金)在比利時75年的統治中遭受的「痛苦和屈辱」深表遺憾。菲利普在寫給剛果(金)總統費利克斯·齊塞克迪的信中傳遞了這一訊息。比利時王室稱,這是在任君主首次對比利時殖民歷史表達悔恨之情。但它沒有正式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