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籙」通常指記錄有關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屬,召役神吏,施行功法術的牒文。正一道士只有得受法籙,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職。有了道位神職的道士,其齋醮中的章詞,才能奉達天庭,才能得到神靈護佑,反之齋醮章詞無效。而獲得「籙」的儀式,即稱為授籙。授籙的意義是「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人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籙,然始登真。」
所謂籙,又稱道籙、法,是一種記載神吏神將名籙的文書。按道教中的正一派的觀點,道士只有在獲得了籙之後,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職,也才具有了差遣一定數量護身神兵的權力,因而才能斬妖除邪、拔度生靈、救濟困厄。未受籙受職,就無權遣神役鬼。
從法術這個意義上說,所謂的授籙,更像是一個給被授予者(道教內稱為籙生)確認在神、仙界的職務頒發通行神界的職務證書的過程。 而從道教組織本身而言,授予某人道籙,意味著正式接納他為本派弟子;被授予某一籙 ,則表示該人已經正式皈依道門,也標誌著他在道派中處於什麼地位 。授籙時實際上與授符聯繫在一起 ,所以泛稱為授符籙 。在《《道德經》的傳授、誦讀與道教法位階次》裡有詳細的說明授道的程序。另一方面,南北朝末以後出現了不屬於三洞四輔的新法位,例如升玄法位、高玄法位、洞淵法位、北帝法位、三洞部、大洞部等。這些新法位也有相應的儀式,如南北朝末期問世的《升玄內教經》(敦煌寫本P.2445)記載了傳授升玄法位經籙的登壇告盟儀式,東晉南朝朝問世的《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四《法次儀》、《傳授經戒儀注訣》記載了高玄法位。唐代出現了洞淵神咒齋儀(DZ 525《太上洞淵三昧神咒齋懺謝儀》、DZ 526《太上洞淵三昧神咒齋清旦行道儀》、DZ 527《太上洞淵三昧神咒齋十方懺儀》),DZ 1430《道藏闕經目錄》著錄了北帝法位儀式。總之,中古道教的法位制度與《道藏》的三洞四輔分類體系並不完全對應。
蓋籙本是道士之中秘密傳授的文契,籙中有仙童玉女、將軍吏兵等眾,可供法師驅策。是以玄壇科戒中有一條就是道士不受籙職的,不能為人章醮。因為沒受籙職的道士,本無靈官將吏可供役使,天曹無名,縱然章醮亦不靈驗。《正一威儀經》云:「當詣師受斬邪符籙。不受之者,魔精鬼妖,橫見幹犯,兵病所侵。受之者,誅邪伏兇,萬神潛藏,土地山川,侍衛送迎。」如果這些人,僭越無禮,竊取衣冠,效仿法師替人章醮,召神遣將,不唯不靈驗,並且有罪。可以這樣說,道籙的傳授,其實也是法的傳授。《正一威儀經》云:「經戒符籙,不詣師受,行之不神,反得偷盜之罪。須詣師受,依法修行。」
籙的內容包括很多,古真云:「經為籙之體,籙為經之用。」古代道門傳授,不僅僅是授籙而已,還包括經、戒等。按《太上三洞傳授道德經紫虛籙拜表儀》云:「臣等已參初法,修奉護持,今年某月某日,蒙師某君於某宮觀,傳授道德青絲金紐,紫虛寶籙,及真經上下、河上公章句、想爾要戒、存圖、傳訣、朝儀、齋法,三日限畢,拜謝恩朱表一通」云云。故知授籙的內容包括很多,不僅僅是籙與職而已,還有經、戒、法、訣等等。授籙只是言其大要,舉一以概其他也。
《正一修真略儀》云:「世人受道經戒,佩服籙文,縱未能次第修行,亦已不為下鬼,輪轉不滅,與道有緣,而況親行之乎?」
二、籙職的品類
今天師府傳授的籙職,據說初授都是三五都功經籙,三年之後升授正一盟威籙,加受上清五雷經籙,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經籙,再升上清大洞經籙。這個是如今流傳的比較廣的說法,不知是否是天師府現行的?
早期天師道籙職
按《赤松子歷》所載:「漢代人鬼交雜,精邪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鶴鳴山,授張天師《正一盟威符籙》一百二十階、及《千二百官儀》、《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師遂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領戶化民,廣行陰德」。是為五鬥米道授籙之淵源,故知其所來者久矣!
而道教籙職的種類也是十分多樣的。按《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籙》的記載,則有太上正一童子將軍籙、太上正一童子十將軍籙、太上正一上仙百五十將軍籙、太上正一三將軍籙、太上正一上靈百鬼召籙、太上正一元命混沌赤籙、太上正一上仙百鬼召籙、太上正一九州社令籙、太上正一星罡五鬥籙、太上正一河圖保命籙、太上正一解六害神虎籙、太上正一九鳳破穢籙、太上正一都章畢印籙、太上正一斬邪華蓋籙、太上正一九天兵符籙、太上正一九宮捍厄籙、八卦護身籙、考召籙、斬邪赤籙、闢邪神籙、四部禁炁籙、斬河邪籙、功曹籙、保命長生籙。凡二十四品,故祖天師寶誥云:「二十四品秘籙,普度後人」是也。
職牒道士受籙後,頒發給職券牒文,以證其所得之法職,名所錄之神界,以通達神靈。這種牒文,簡稱為「職牒」。在此過程中,需要給天庭「上表」(「上奏表文」的簡稱),即將寫有被授籙著基本情況、授予何種籙的文書(通常體現為普通人難以辨識的符籙的形式)一裁兩半,一半貼在職牒上交給授籙人,一半在焚燒之(即「上表」)。自此,在神界則已通過「表文」進行了備案,因此具有通行兩界的效力。
授籙與正一派目前,依照中國道教協會的相關規定,道教的正一派是採取授籙的方式確認道士的資格、職位,而全真派則是採取傳戒的方式來進行確認。
後世形成的多派符籙,各有授受制度。正一盟威道創立於東漢,當時便定下許多規戒制度,使起於民間的道教向著制度化宗教的方向邁開大步。其中有一項便是授籙制度。張道陵創道時的授籙方式已不得其詳,但在《正一法文經章官品》中多處提到有「籙生」的稱號,足見當時已經有完整的制度設置。據傳說約當晉末,張道陵天師四世孫張盛遷居江西省貴溪龍虎山,於是該地成為正一派的宗壇所在地。張盛將授籙制度也帶到龍虎山。據說當時便確定了三元日授籙的制度。與張天師創道同時或稍後,形成了許多其它或大或小的道派。不過起初,它們都實行拜師學道的辦法,師弟子間設下盟誓,表示道心不變,不得違逆師長。這種辦法,比較適合單線的傳承,對於教團的穩固和擴張,顯然不相適應。所以後來各道派都看到了正一盟威道授籙方法的優越性,南北朝時形成的上清、靈寶等道派,也都擬定了自己的法籙,並且也採取授籙收弟子的辦法。到了隋唐時代,諸派道教各有宗壇,但又在社會上以統一的宗教的面貌出現,以與其它宗教(例如佛教)相區別。因此,諸派法籙也作出統一的排列。唐代,自最基層的正一籙起,以上清籙為最高,凡一百二十階,形成嚴密規範的系統。宋以後,仍有新的符籙出現,比如神霄、清微、淨明等都是新出的比較重要的符籙道派,各有自己的符籙授受方法。從北魏開始,歷代帝王或有信仰道教的,也曾有人受符籙,而以唐代為最盛。達官貴人、士大夫受籙的就更多了。這些都促進了授籙制度的完善,也提高了道籙的社會地位。
各派符籙,往往都分別有很多階別。得受符籙是入道憑證,同時由低階符 向高階遷升,便意味著其道階在上升。所以就一派而言,從入道到升遷,其間要有多次受籙。如果要在整個道教界中取得較高的地位,則要分別受諸派綜合排列的道籙。
到明初,各符籙派多歸於正一派,授籙便成為正一派傳承的主要方式。自東漢至於宋代,先後出現過許多種符籙。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龍虎山(正一宗壇)、茅山(上清宗壇),以及閣皂山(靈寶宗壇)三家,合稱三山符籙。南宋末和元代,朝廷都曾命令正一真人(道門中及民間習慣稱張天師)提舉三山符籙,所以諸派符籙皆屬張天師掌管。明代,原來的諸符籙道派先後併入正一,正一派實際上成為全部符籙道派的總稱。它沿襲原來的授籙方式,但對具體的法籙階次等已經有所改變。到近代,龍虎山天師號稱有三十六種籙,七十二種符。但因遭受近代的社會動蕩和政治變革,其符籙已經不全。
但在發展中也有種種變化,當代的授籙,總的來說已經大大精簡。授籙對於道派或者個人來說,都是大事。《正一修真略儀》說「籙者,戒性情,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自凡入聖,自始至終,先受戒籙,然後登真。」因此受 是登仙的必備條件,具有十分神聖的意義。正因為此,授籙儀式就具有莊嚴性神聖性,在歷史上形成了嚴格的儀軌。如唐代的《正一授度儀》,內容就涉及到許多方面。因為歷代有達官貴族乃至於皇帝受籙,所以那壇場設置,向道門神仙和師父供奉的財物都十分豐富。而且一部大籙,往往包括許多部分在內,授予的過程也不是一次完成,而要經過多次乃至於幾年才克圓滿。近代以來,社會動蕩,授籙儀難以正常舉辦,即使舉行,也不可能完全遵循古代的煩瑣禮儀。
由於政治變革方面的原故,也由於中國國內經歷過多次政治運動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衝擊,授籙實際上已曠佚。直到80年代,道教諸宮觀得到恢復,授籙儀式也漸漸恢復起來。先是在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對海外和臺灣地區的道友授籙,舉行過幾次儀式。乙亥年下元節(公曆1995年12月6日),中國道教協會正式在龍虎山舉辦首次國內授籙活動。這次授籙,恢復了傳統的組織制度,但在具體形式上則作了若干改變。一是時間較短。古代的授籙儀一般至少要經歷七天,而該次則只經歷三天。時間縮短,當然其中的環節也相應減少。不過,其大節目仍舊保留。全部儀式經歷了啟師、拜鬥、傳度、齋供、上表、送聖等。同時,也依據傳統,在授籙儀中設傳度師、監度師、保舉師;並設立護籙大師、護法大師、護經大師、護戒大師、護壇大師和護道大師。
【龍虎山老子學院】
常年開設專業辟穀養生班.
專業辟穀師資班。
接受私人定製,團體定製。
一次開發,終身受益!一鍵恢復,刷新健康!辟穀,已從道家內傳之學,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鍵恢復,刷新健康!
一次開發,終身受益!
易經風水初級班,
易經風水研修班,
招生進行中.
歡迎來電諮詢洽談!!!
掃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老子學院
論道、學習、修養
弘揚老子大道思想,教化渡人,助建世界和平!
歡迎實地參訪龍虎山老子學院交流、論道、學習、修養……我們的使命:與時俱進傳承道文化,向海內外弘揚老子大道思想,教化度人,助建世界和平!價值觀:慈、儉、和(善心、善言、善行;愛己、愛人、愛國家;見素抱樸;安泰平和)
參學諮詢:
18870186017劉老師
18270117257劉老師
13870147995桂老師
項目合作:
羅優:13870186665,1527013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