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商業背後的故事
數據之下,「疫」外增長或許沒那麼容易
撰文/ 黎文婕
距離春節尚有三個月,林瑜就開始為春節出遊做準備了,訂機票、查酒店、翻攻略,為了讓全家人補上年前被疫情耽誤的「麗江遊」,她絲毫不敢馬虎。
「林瑜」還有很多。2020年年初的疫情,打亂了眾多人的出行計劃,眼看著新年將至,被擱置的度假日程又被「林瑜」們翻了出來。壓抑數月,人們出遊的心早已蠢蠢欲動。
於是,隨著2021年部分節假日安排出爐,2021年元旦及春節假期出遊搜索量明顯升溫,甚至「五一」假期出行機票搜索也出現了瞬時增長。
顯然,在出境遊尚受限制的情況下,國內遊似乎將迎來一場「爆發」。
國內遊爆發,一場被壓抑許久的狂歡?
「要麼南下避寒,要麼北上滑雪。」林瑜打開社交平臺一搜,大家的春節旅遊計劃無外乎這兩種選擇,當然,也有少部分人選擇了今年一度火熱的大西北,去看「塞上風光」。
林瑜和丈夫早有商量,2020年的春節原本就打算帶著家人去趟雲南,結果碰上疫情,出行計劃一推再推,「國慶長假也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出行。」所以,今年的春節一定得「好好玩一圈」。夫妻倆原本也考慮過更換目的地,但孩子一直對雲南念念不忘,「怎麼也得把這個遺憾補上」。
於是,林瑜早早開始準備,每天工作一結束便迅速搜索出行攻略,想著把各種需要預定的,都提前訂好,「避免今年競爭激烈,到時慌了手腳。」
根據攜程旅遊平臺發布的信息顯示,從11月25日晚上放假通知發布後到26日,春節國內跟團遊預訂人氣比之前上漲150%;元旦的自由行產品人氣漲120%。
而提前2個多月預訂春節旅遊的遊客中,大部分是帶孩子或老人的家庭人群,不跟陌生人拼團的「私家團」產品在放假安排公布後預訂漲160%。
同程航旅發布的數據則顯示,從遊客關注度來看,春節期間私家團和自由行人氣飆升最為顯著,2人即可成團的「一單一團」私家團或者10人以內的小團最受歡迎。
而在這場國內遊的熱潮中,往昔的「春節遊」聖地海南,顯然也成為了更多人心中的目的地。
畢竟,除了原本就計劃出行海南的遊客,眼下還有許多東南亞的潛在遊客們將目光轉向了國內。「我們在泰國清邁有自己的民宿,原本每年春節都會去清邁避寒。」30歲的雅彬兩年前在泰國買下了一間小房子,平時掛在airbnb作民宿,春節放假,她和丈夫則過去自己住,「但今年出境比較麻煩,三亞就成了比較好的替代項,畢竟免稅店也值得一去。」
於是,海南的各類旅遊生意也跟著「熱」起來,旅遊分析公司ForwardKeys分析,海南也是明年2月春節長假的熱門旅遊目的地。
追蹤度假租賃網站Airbnb和Vrbo的分析公司AirDNA稱,三亞11月的預訂房價已經增長了43%,至少住一晚的預訂率增長7%;12月,酒店房價已增長51%,預訂率已經達到去年同期的85%。
而此前在國慶意外「升溫」的大西北,也或將在這個春節,迎來新一批遊客的「打卡」。
寧夏中衛66公路
「國慶時打開朋友圈覺得挺奇怪,怎麼大家都跑到西北去了?」剛大學畢業的悅悅是個旅遊愛好者,大學期間沒少去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但遲遲沒將西北地區納入計劃,「始終覺得算不上最想去的。」
然而,國慶期間的朋友圈照片,讓她明白了什麼叫做「不到西北,不知天地之寬廣;不到西北,不知歷史之厚重。」而令其印象最深刻的是通往騰格里沙漠的寧夏中衛66號公路,「風光實在太美。」
「國慶節錯過了大西北,春節遊不能再錯過了。」悅悅早早做起了規劃,要約上幾位旅遊同好,一起去走大西北環線。
定製遊盛行,「疫」外增長卻不易
面對聲勢浩大的春節遊,比起林瑜,雅彬仿佛輕鬆許多。她把難題交給了一家可提供定製遊的旅行社,自己當上了「甩手掌柜」。
這家旅行社是雅彬朋友推薦的,在國慶長假,他們為雅彬的朋友私人訂製了雲南五日遊,提供線路設計、當地用車、酒店住宿、司機兼嚮導等。「完全避開了無聊景區、被迫購物等旅行社陷阱,既能玩得開心,又不用自己費心查攻略定計劃。」雅彬覺得,這種旅遊形式值得一試。
這是疫情後重新湧上風口的出遊產品——基於大眾出遊更加追求個性化、偏愛深度遊的特點,主打差異化、深度體驗的定製遊,在2020年的假期成為了大家出行的新選擇。數據顯示,黃金周期間的定製遊訂單較去年同期上漲24%,高於旅遊業整體的業務復甦水平。
而提供定製遊的主力,正是在疫情期間節節退敗的旅行社。由於一、二線城市線下旅行社的營收,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都是來自於出境遊業務,而疫情使得他們不得不深耕國內市場。
鋅刻度搜索發現,這類定製遊都強調「個性」,從出行時間、行程安排,到個性玩法,都可根據用戶需求更改,出遊形式多為小包團或者私家團,而報價也並不固定但基本透明。
定製遊產品介紹
「從六月份開始,我們就已經開始接到一些春節遊的定製遊訂單。比起一般的跟團遊,定製遊確實是我們旅行社今年布局的重點,因為疫情其實也改變了大眾的出行習慣,更願意選擇專車專導的私家團,而且現在很多人已經疲於自己做攻略,願意稍微多花點錢,把這些麻煩事交給旅行社。」鄭強所在的雲南的一家傳統旅行社,原本只做線下門店,在疫情期間轉戰線上,「目前我們的線上門店產品也都是以定製遊為主。」
據鄭強估算,僅是國慶期間,定製遊的訂單量就達到了他們門店訂單量的三分之二。
但數據之下,「疫」外增長或許沒那麼容易。
畢竟,當旅遊產業的相關信息越來越透明,消費者們既能從網際網路上迅速獲取價格情況,也能翻出大量出行設計方案,這意味著,當「雅彬」們為定製出遊買單時,旅行社們得給出更符合預期的價格,以及更獨特的方案。
「我們得和酒店、民宿談價格,也得從當地挖出更多特色,甚至得去開發些小眾路線或者打卡地,這中間的成本並不低。」三亞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告訴鋅刻度,「而對於網紅路線,提升利潤也很難,因為這些路線上的酒店也好,打卡店也好,都不缺客源,春節期間更是如此,有時候他們給我們的價格就是客人自己能拿下的價格,我們拿不到優惠,就做不了。」
正如旅遊行程設計平臺指南貓旅行首席營銷官路小菲所說,「國內定製遊在資源方面和定製的匹配程度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配合與資源方溝通上比較繁瑣,同時要找到有價格優勢的產品也很費時間和精力。」
另一方面,要滿足客戶的高期待也並不容易。鋅刻度查看多家旅行社線上對雲南的定製遊服務介紹,推薦路線、宣傳風格以及包含服務,都大同小異,大部分旅行社還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定製,真正能挖掘獨特體驗,跳脫」同質化「的產品仍然很少。
「因為說實話,此前旅行社的重點還是在境外遊,對國內的路線探索較少。現在因為特殊風口,大家剛剛把目光轉過來,肯定還需要時間去開拓。」鄭強解釋,也有很多做國內定製遊的旅行社,只是在疫情後期跟風,「他們等著出境遊復甦,所以不原因費心思去認真開拓國內產品。」
盛情之下,火爆春節遊有些「想當然」?
顯然,面對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遊客盛情難擋,企業們也瞄準時機,準備趁勢而上。
藉助假期翻盤,是經歷了黑天鵝的旅遊業最大的希望。根據攜程最新的Q3財報,攜程十一期間的業務增長有明顯反饋:數據顯示,十一期間攜程住宿預訂整體GMV同比增長10%以上,本地酒店GMV同比增長50%以上。作為攜程集團的另一大支柱型業務,交通票務在三季度實現了營業收入19億元,環比增長66%。
不過,冷靜觀察,人氣背後,未至的「春節遊」,或許對企業而言或只是一場「虛火」。
畢竟,疫情常態化、防控常態化下,供給者嚴格、消費者謹慎,指望春節遊特別火爆還是有點「想當然」。
這的確是林瑜、雅彬們的一大擔憂——「萬一到時回不來,怎麼辦?」
「而且,遊客的增加也並不意味著消費就一定能增加,以國慶節遊客大增的西北地區來說,更多遊客還是更願意選擇自駕遊,或者單純欣賞自然風光,只有住宿還勉強能贏得一波紅利。」一位旅遊行業觀察人士認為,並且,當機票和住宿的價格急速波動,可能更多人在特殊時期就寧可不再出遊。」
的確,已經有許多遊客開始對機票價格望而卻步。「比我飛泰國還貴!」、「春節在海南,這就是身份。」諸如此類的感慨已經在各大社交平臺出現。
事實上,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疫情對於整個旅遊行業的影響或將是長期的,且會對用戶行為、消費習慣產生深遠的影響,「不願扎堆」或許將成為未來旅遊的主流,而這必然需要企業們做出更深遠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