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千腳,每雙鞋都有適合的主人!Hello大家好,這裡是最懂你的WEN鞋評,我是果子,關注我私信或評論區提出你的球鞋問題,看到都會為你解答。
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可能是我心中,或者說是大家心裡近兩年來最出色的後衛實戰鞋:Nike Kyrie Low2的實戰測評,它究竟為啥會這麼好?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問題。
綜合評價
適合的場地:內場最佳 外場塑膠地酌情可選 水泥地慎選
適合的人群:非大體重均可選(85KG以下) 靈巧型後衛/鋒線 變向突破黨最佳
適合的腳型:尺碼正常 鞋楦偏窄 寬腳高腳背建議試穿 扁平足有輕微不適
產品定位
球星支線鞋款
非性能參考項打分
輕質化:中等偏高
耐磨:中等偏低
透氣:中等
性價比:中等
舒適度:中等
不知道對於大多數的後衛朋友來說,有沒有這樣一個煩惱:雖然現在市場上的後衛實戰鞋百花齊放,但是想找到一雙頂級的後衛實戰鞋,似乎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Nike的旗艦款夠花裡胡哨
但是性能總是能讓你挑出不滿意的地方
阿迪的實戰鞋夠良心
但性能總是不那麼極致
庫裡7好是好
但是緩震對於很多朋友來說始終是一個問題
喏,這雙Kyrie Low 2在我眼中,可能就是一雙加了兩塊zoom air的庫裡7。
「中底」
既然聊到了兩塊氣墊,那就先來說說這雙鞋的中底。
和前作Kyrie Low1一樣,Kyrie Low2的中底還是用到了前後兩塊麻將型的zoom air,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有終究是比沒有強的。
靜態狀況下,前掌氣墊的存在感並不強,但是當你發力的時候,可以感受到比較明顯的一個反饋。
而且這雙鞋大家可以看到,前掌的重心其實是非常低的,所以還兼顧了場地感,對於追求場地感、啟動速度的後衛以及鋒線朋友來說,這雙鞋的前掌反饋是非常到位的。
後掌方面,靜態踩壓的時候可以看到Phylon泡棉比較明顯的形變,調教的軟韌度比較舒服。
內置的氣墊使得一些體重偏大的後衛也不用擔心緩震的問題。
不過畢竟只是一塊麻將型的zoom,對於一些體重過大的朋友來說,還是要慎重選擇。
抗扭方面,中足位置似乎是沒有足弓支撐板的,但是整體的抗扭性能卻是非常的不一般,一方面是因為現在中底Phylon還沒有產生一個明顯的衰減,另一方面,真的要好好誇誇這雙鞋的鞋面設計了。
「鞋面」
這雙鞋鞋身上最顯眼的設計毫無疑問就是內外兩塊塑料貼片了。
一方面,它可以幫助大家更靈活地根據自己的腳型和習慣來調節鞋帶,另一方面,內側的這塊塑料片也提供了非常不錯的抗扭加持。
這部分的設計和歐文6代的魔術貼設計如出一轍。
塑料片直接延伸到了足弓的位置,同時球鞋整體在足弓位置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向內收攏。
其實通過歐文6我們就不難看出,這樣的設計對於整體的抗扭性能是有著一個明顯的提升作用的,在做一些轉身動作的時候,是可以明顯感覺到球鞋鞋身的抗扭性能是非常出色的。
這裡其實又引出了那個問題:沒有足弓支撐板的鞋,抗扭真的不好嗎
我們不是運動學專家,也肯定沒辦法去給到一個明確的答案。需要進行強調的是,抗扭主要指的是球鞋橫向的左右受力,並不是對摺,否則為何叫抗扭性而不是扛彎折性呢?講真如果你天生神力,沒有你折不動掰不動的鞋。所以足弓支撐板的有無並不能直接決定一雙鞋抗扭性能的好壞。
抗扭性始終都是球鞋整體性的一個表現,並非單一配置可以決定。就像大家一直吐槽的PG4,明明有足弓支撐板,但是它的抗扭也並沒有到達什麼頂級的水平,對比眼前這雙鞋也顯得差距甚大。
所以說會這雙貌似沒有足弓支撐板,也就是你們眼裡的抗扭片,但是它表現出的抗扭並不差。最重要的一點是足弓支撐板顧名思義最重要的是足弓支撐,防止足弓過度拉升造成足底筋膜炎,而不是以抗扭為主。
這就是縱使PG4有足弓支撐板抗扭也不頂級,而這雙歐文low2代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足弓支撐板卻表現的抗扭出色的核心原因。
所以,請記住,如果你有足部疾病或者類似扁平足,請一定記得加一副帶有足弓支撐的鞋墊。就像當初freak1我們說好穿但不好的原因。大家還是理性思考,按照自身需求調整和消費,切勿盲目跟風。
好了,又跑題了,我們還是來說這雙鞋。
總的來說,它的抗扭是絕對過關的,只不過大家有能力的話還是可以考慮入一雙帶足弓支撐的鞋墊,從而避免一些類似足底筋膜炎的傷病發生。
其實這雙鞋真正另外感到完美的是它的包裹和支撐。
拋開這雙鞋沒有在國內正式發售,美版的鞋楦相對偏窄這一因素,它實際的包裹也是非常極致的,它是繼庫裡7之後第二雙讓我找到了當時穿CP11時候感受到的那種極致包裹感的鞋子。
中前掌位置真的是無死角地貼合。
球鞋包裹唯一拉胯的地方是後跟的不跟腳,它內置港寶的面積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能再向上延伸一點,效果會更好。同時,大家可以看到它後跟的尾部是向外的。
支撐方面,雖然就只是平平無奇的編織材料,但是得益於鞋身上兩塊塑料片的加持,整體的支撐性是非常出色的。
同時前掌外側這塊硬質橡膠的加持,為鞋面再次提升了側向移動時候所需要的支撐。
「外底」
外底方面,好吧,我又要說「變態」這個詞了。
細密的顆粒狀外底,偏軟的橡膠材質,到了內場就是頂級的存在。
通過球鞋與地面間摩擦產生的悅耳的聲音,大家就可以體會到這頂級的抓地力了。
這樣的抓地性能使得你在做急停啊,後撤步啊,甚至是一些急起急停動作的時候,都可以讓你得心應手。
同時仔細觀察一下,前掌兩個螺旋狀的紋路設計,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去完成轉身的動作,簡直就是靈巧型球員的神器。
耐磨方面,粗略地觀察下來,其實是要比我想像中好的,打了幾場實戰下來並沒有出現明顯的磨損,但是這種偏軟的橡膠按照過往的經驗來看,其實還是沒那麼抗造的,如果你想穿它打水泥,我還是建議你慎重。
和歐文正代不同的是,這雙鞋前掌的延伸非常明顯,同時是有著一定坡度的,加上出色的重心控制,這讓它的防側翻性能完爆歐文的正代。
同時內側則是偏圓弧形的造型,使得你在做變向等突破動作的時候,也可以感受到球鞋與地面間的摩擦,香就完事了。
「整體性」
除了它沒有足弓支撐版算個槽點,整體鞋幾乎是挑不出任何大問題的。
包裹出色,支撐穩固,腳感適中,抓地變態……這幾乎算得上是一雙接近完美的實戰鞋了。
而且這雙鞋的造型流線感非常強,甚至某個角度,會讓我覺得它和昔日科比的籤名鞋有些神似。
球鞋打分
鞋面包裹:8.5
鞋面支撐:9
前掌反饋:8.5
後掌緩震:8
抗扭轉:8
防側翻:9
抓地力:9.5
整體保護性:8
整體支撐性:9
整體穩定性:8
總分:85.5
作為歐文在本賽季媒體日上上腳的戰靴,這雙鞋沒能在國內發售還是挺讓人遺憾的。
也正因如此,加上它出色的性能,使得它的市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可如果你想找一雙頂級的後衛實戰鞋,我覺得它應該是你考慮的目標。
不過說心裡話,它的出現真的讓我覺得歐文6非常尷尬,這似乎成為了Nike又一款「用心做團隊」的代表性鞋款。
哎,What Can I Say?心碎Every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