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簡稱「大商所」)場外市場「一圈兩中心」建設啟動活動順利舉行。大連商品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冉華致辭時表示,啟動「一圈兩中心」建設是大商所探索新時期期貨市場發展成功之路、拓展服務實體廣度與深度的重要部署。
冉華表示,當前,實體企業面臨著現貨流通、金融配套、信用建設、技術變革等一系列痛點和難點,通過加強場外市場建設,建立具有市場組織能力的第三方平臺,有利於解決實體企業個性化需求和場內標準化產品不匹配問題,促進現貨貿易流通提質增效,打通期現結合的毛細血管,提升實體經濟運行的有效性。作為國家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大商所有責任、有能力為實體企業提供多元完善的配套服務,為擴大經濟內循環、提升產業鏈穩定性發揮出應有作用。
冉華表示,我國是大宗商品生產、貿易和消費大國,開展場外市場建設具有良好的基礎。大商所自2015年以來持續探索場外業務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功能與質量,先後實施倉單串換、倉單服務、「保險+期貨」、場外期權、基差貿易試點等工作。2018年推出商品互換,填補國內商品期貨交易所組織開展場外衍生品業務空白;2019年推出基差交易,成為國內首家建成基差交易平臺的交易所;2020年推出標準倉單促進期現融合、交易品種已增至6個。三項業務上線來,參與產業企業達200餘家,河鋼、鞍鋼等鋼鐵產業鏈龍頭企業,四聯化工、明日控股等大型化工貿易商,中糧、九三、嘉吉、益海嘉裡、路易達孚等大型糧食企業均參與其中,顯現出實體企業對場外市場的迫切需求。
據冉華介紹,施行場外市場「一圈兩中心」戰略,就是要建設多個品種圈組成的「大宗商品生態圈」,突出科技引領賦能,有效整合行業資源,綜合降低產業企業經營和風險管理成本;通過打造大宗商品倉單、現貨及衍生品為一體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滿足企業在現貨貿易、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中的多樣化需求;通過打造匯集商品即期、遠期價格等信息的大宗商品價格信息中心,形成多種價差細分的多層次價格體系,深度服務行業健康發展。
「今天,我們以『一圈兩中心』建設為契機,在場內標準倉單業務上進一步延伸,上線鐵礦石、合成樹脂非標倉單交易業務,實現標準品向非標現貨的拓展,促進期現貨市場的更好結合。通過鐵礦石非標倉單交易,為進一步推動鐵礦石動態升貼水機制的形成探路,助力鐵礦石定價市場建設;通過合成樹脂非標倉單交易,將服務範圍從部分通用合成樹脂向全品牌型號拓展,更好促進塑化產業穩健經營,實現場內場外市場的更好發展。」冉華說。
「場外市場前景廣闊,服務實體未來可期。」冉華表示,「今天的活動是大宗商品場外市場萬裡徵程的第一步,實現了期貨與現貨的勝利會師。在場外市場建設中,大商所願與各方一道,秉承『共建、共享、共擔』理念,與場外會員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支持發揮主體作用,鼓勵廣泛參與場外業務,同舟共濟,久久為功,在共促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進步。」
冉華進一步表示,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歷史交匯點,大商所將認真貫徹證監會黨委「四個敬畏、一個合力」要求,大膽探索、主動作為,加快建成期貨與現貨結合、場內與場外協同、境內與境外連通的國際一流衍生品交易所,為乘勢而上開啟「十四五」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