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縣,號稱西藏蔬菜的基地,糌粑的故鄉。且通往中印的日喀則至亞東公路橫穿白朗南北,南穿江孜至拉薩,北穿日喀則至拉薩,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一提起白朗,人們腦海中聯想到的便是白朗的農業、白朗的採摘節。
的確,每年五月末左右開始的白朗採摘節,可以說是吃貨們最滿足的時段了——既能夠品嘗到高原純天然綠色美味果蔬;又可以去瓜果蔬菜培養基地盡情的享受勞動帶來的歡樂,碩果滿載的喜悅。
那除了可以去生態園區品嘗天然有機的果蔬,白朗,還能帶給我們什麼別樣的驚喜呢?
桑齊日山坐落在白朗縣東喜鄉,海拔在六千米以上,是白朗的制高點。
桑齊日山終年積雪,遠眺山頂,讓人心胸豁朗。在藍天下,山頂上閃爍著銀色的光芒,峻拔、聖潔、高傲、神秘、雲霧繚繞。仰望它時,淡淡的乳白色霧紗輕繞,陽光耀眼,灑下一席小麥色的金黃。那終年積雪、高插雲霄的峰頂,也若隱若現,都被雪裹著,在巍峨之中又略顯清秀,在峻峭之中更見超逸。
人在半山腰上,抬頭,可以看見漂浮的雲彩,看它到處遊蕩;低頭,可以鳥瞰大地,卻又不是那種居高臨下的感覺。伸出手來,撫摸著山的肌膚,厚重而凝實。這種感覺,也許只有親臨其上,才能體會吧。
大度湖位於白朗縣東喜鄉的多巴村。距日喀則市區約150公裡。距204省道100公裡。是集探險、體驗、觀光的綜合旅遊景區。湖區常年群鳥棲居,夏季綠茵如毯。
多巴湖位於白朗縣東喜鄉多巴村,以地為名,故命之為「多巴湖」。然而這個名字的歷史卻並不長久,她還有一個極為溫情極為古老的名字——乃溫納木措。來過西藏的人,熱愛雪域風情的人,對於納木錯這個詞語,想必都會明白,納木措便是女神的意思。
與其它的高原湖泊一樣,她也是湛藍如天,但別具一番秀美,像是一顆璀璨的藍寶石,汲取日月之精華,鑲嵌在嶙峋怪石之上;又像是生長高原的兒女,裙拖一帶綺麗,依偎在群山環繞之中。變態無端,四季不同。
然而多巴湖過於狹小,面積只有2.75平方公裡,安靜的坐落於崇山峻岭之中,尋常情況下只為周邊的村落居民所了知,外界人士鮮能聽聞,更談不上遠赴高山,親臨湖邊一睹為快了。不過多巴湖自有別樣的明媚,自有可人的嬌巧,自有周圍村落老百姓的崇拜和瞻仰,因此雖處偏僻之地,遠離喧囂,但也絕對不曾落寞。
白崗古松在白朗縣強堆鄉白崗村白崗寺附近。白崗村是一處極為偏僻的地方,周邊環境很是惡劣。極目遠望,眼前只見荒丘野嶺,居民稀少,偶爾能見到散布的零星的房屋。
這裡的土壤層淺薄,地力不足以生長樹木,就是最易存活的野草,長相也是寒磣得很,稀稀疏疏,並不如其它地方的茂盛。可是,誰曾想到,這裡竟然能夠長著一棵年代頗為久遠的古松。大自然的創造力,樹木本身的生命力,不由得不讓人為之再三訝異和慨嘆。
白崗古松高度近20米,樹圍較為寬大,大概需要三個成年壯漢張手合抱,方能將它團團圍住。據村裡老一輩的人傳言,這棵樹距今已經有1500多年了。
似乎整個雪域高原,本來就是一處充滿奇蹟、創造奇蹟的地方。
朗袈泉地處白朗縣嘎東鎮亞溫村,距村落人家還有些路程,在一不知名姓的山的山腳之下。若是搭乘越野車的話,飛速馳騁,頃刻可到,時間總在二十分鐘左右。
朗袈泉並不算大,它的樣子,也就是江南水竹竹竿那般的粗細。徐引一條素帶,從山體之中悠悠慢淌。在晴日的照耀下,發出水晶一樣的光芒,很刺眼,也很可人。毫無疑問,朗袈泉也是一眼藥泉,功效甚眾。
白崗位於白朗縣強堆鄉東北面的一處山谷中,離鄉所在地約8公裡。這裡盛產有名的藏香,由於產地在白崗,由僧衣俗人「溫布」生產,故名「白崗溫布藏香」,名揚西藏各地。溫布藏香已有700餘年的歷史,在漫長的生產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製作工藝和理論。
「卡墊」是藏語音譯詞,意為小型藏毯,多為藏族家庭鋪墊床板之用。旺丹卡墊又名「旺丹衝斯」,白朗縣旺丹鄉是「卡墊之鄉」,旺丹卡墊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2013年,旺丹卡墊編織技藝被評為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白朗縣有兩個鄉是純牧業鄉,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牧民用一塊塊草甸堆起來的柱形房屋,具有冬暖夏涼、簡便、防漏雨的特點,下鄉放牧點依然留存著古老牧民的居住習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