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的工作圈子沒有絲毫變過,朋友圈卻隨著我的各種自我學習和精進,變了很多。變化的同時,也慢慢在失去。
看過一本書說三十歲以後要開始學會失去,其實失去這件事和年齡沒關係,我們一路走,一路告別,有的人可以陪伴得久一些,有些人見一面之後就匯入人海,永遠不見了。
只要是關係,總會由濃轉淡的。
從無話不談到日漸生疏,從昔日好友到陌生人,這樣的轉變,是什麼讓友情變質了?
熵增定律告訴我們,任何東西,如果不施加外力,都一定走向無序。
關係的維護也是這樣,如果沒有交流,沒有為彼此付出的過程,慢慢的,情感銀行的帳戶就會背上負債,最終就失去了聯絡。
大學畢業之後,我們各奔東西,曾經說不完的話,見不完的面,其實都有限額。
我們嘗試著進行小聚會,那些離得近的偶爾有聯繫的還能聊上兩句,但也隨著你戀愛了,她結婚了,她生小孩了,因為境況的不同變得有些面目生疏。離得遠的,聯繫得少的,寒暄兩句,再無話可說,各自拿起來手機。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尷尬瀰漫了整個空間。
每個人都在變化,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這個世界最大的不變,就是它永遠在變。
離婚之後,我突然發現我有好多好多的時間。我瘋狂地學習,烘焙、攝影、穿搭、化妝、社群……每一種學習都讓我認識了不同的朋友,有了截然不同的朋友圈。
曾經的朋友,因為境況的不同、圈子的不同,有些再無聯繫,也變成了彼此陪伴一程最終各奔東西的人。
「誰不是一邊遺忘別人,一邊被人遺忘?我們都不必悲傷,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蔡康永說:「有的朋友就是在一個階段帶給自己美好東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相互捆綁。」
是的,人生的旅程,可以陪你從頭到尾的,只有你自己。相遇時便好好相處,到了離別,就好好說再見。
人生必定有很多悲傷和遺憾,能夠擁有相隔很遠依舊互相惦念的至交好友,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如果只是萍水相逢,也不必覺得惋惜神傷。
因為人生就是不斷遇見和告別,而相遇本身也已經彌足珍貴。
互相滋養的過程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