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未來:在 2021 年端詳自動駕駛的模樣

2021-01-13 極客公園

若是要在自動駕駛的歷史進程上打一個元年標記,那一定是2016 年。

這一年,通用汽車斥資十億美元收購了無人駕駛技術創業公司 Cruise Automation;Uber 花費 6.8 億美元收購了無人駕駛卡車創業公司 Otto;高通斥資 390 億美元收購自動駕駛晶片製造商恩智浦;英特爾也公開表示,將向無人駕駛汽車領域投資 2.5 億美元,開發車用晶片和車用軟體……

這一年,自動駕駛領域資本澎湃,網際網路巨頭和傳統車業霸主紛紛入局。

也是同一年,自動駕駛領域的玩家們非常默契地立下了一個共同的flag——寶馬、沃爾沃、福特都在相繼宣布,要在2021 年至少實現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商用落地;那些不甘示弱的後來者,如今年推出 Apollo 自動駕駛軟體開放平臺的百度,也宣布要在 2021 年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的商用落地。

新老玩家似乎都卯上了這個關鍵之年。

(吳甘沙 圖|極客公園)

距 2021 年只有四年之時,極客公園前沿社攜十位企業家會員一同走進「馭勢科技」,與其創始人兼 CEO 吳甘沙進行了一場高濃度的近場研究,共同推演探討自動駕駛在2021 至2031 年之間的自我實現,以及智能駕駛對整個交通和出行產業的巨大影響。

為什麼是 2021?

當所有人都在說著 2021 年實現自動駕駛時,卻少有人給出一個答案。

(正在試驗的自動駕駛汽車 圖|視覺中國)

這更像是一種較量。在 2016 年,傳統汽車製造商紛紛表明要在 2021 年推出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後,從算法、晶片、平臺再到整車,2021 年的量產落地成為這些參與者的一種自我設定。

根據莫頓定理,當所有人都在推動某件事朝某個方向前進時,事情的發展就不會太偏離預計軌道——這也被稱之為事件的「自我實現」。

不久前,谷歌waymo 開始在亞利桑那州的公路投放沒有配備安全駕駛員的自動駕駛汽車,這無疑又是一針強心劑。伴隨著自動駕駛領域內一波又一波的融資,路測和公告,2021 似乎觸手可及。

然而,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摸爬滾打一年多的吳甘沙和餘凱看來,這似乎沒那麼樂觀。

談起 2021 年自動駕駛的「自我實現」時,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 餘凱有些無奈。很多投資人常常打電話追問他:哪裡又有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在鬧市區做過實驗了。餘凱往往回答「是是是,這個確實快了」。但他一直心存疑問,現有的技術和政策都不允許城市中的自動駕駛實現。

技術層面,自動駕駛並沒有做到 100% 的安全上路。「這麼複雜的系統,你是沒辦法保證他沒有 bug」,吳甘沙說。再聰明的人工智慧算法也存在邊界,而自動駕駛要面對的,是開放、動態的現實環境。

加之人們的認知特性,「機器犯了一次錯誤他就不信任機器了,人犯一次錯誤你還能相信他」,自動駕駛落地遠比想像艱難,所有玩家都還存在著技術或資本壁壘。

吳甘沙以特斯拉自動駕駛的多年路測試驗為例:即使特斯拉造車多年,但在 2016 年,仍然需要技術人員每 3 英裡接管一次,目前所謂的自動駕駛仍然無法完全「自動化」;近日谷歌自動駕駛汽車在加州的「自主運行」,其實也是在固定的兩個地點進行擺渡運動,每過一段時間,仍需要技術人員進行調試。

「這個玩意兒真不如你想像的那麼簡單,什麼兩臺沙發加四個輪子,現在說什麼發動機不要了就裝點電池就行了,其實都是簡單化」。除此之外,各地區對於自動駕駛相關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似乎也還不夠明晰。

從2021 年開始,再給自動駕駛十年時間——比多十年的技術突破,多十年的商業化落地、多十年的市場教育和心理準備。這更符合吳甘沙對自動駕駛的預期。「(我)對 2031 重新做一個解讀,20,兩個零,就是零等候零事故,31 就是道路的停車空間減少三分之一,出行的物流成本降到三分之一,」吳甘沙說。

被自動駕駛重構的城市

今年初的一則新聞如此:上海一位女士把車停在了商城的停車場後,回來時居然記不得車位,直到數月後在工作人員清理停車場時才找回車輛,數月的停車費高達數千元。

(汽車電動化是實現自動駕駛必須跨過的一道基礎門檻 圖|視覺中國)

這種搞笑的新聞暴露了當前城市設計中的人性缺失——汽車反而成為中心,大量空間被交通道路、停車位擠佔和制約。北京目前有接近 600 萬輛汽車,但只有 200 萬個註冊停車位可供使用;早晚高峰期,城市內的擁堵情況更是不足為奇。

與佔據大量城市資源形成對比的是,目前的車輛使用時間佔比只有 4%。在這 4% 的使用過程中,還要面臨堵車、交通事故等情況;在非使用時間,車輛停放也會佔據大量的城市空間,每量車在處於「服役」情況下至少需要兩個停車位。

在吳甘沙看來,城市的時間和空間都將被自動駕駛汽車重構。自動駕駛的環境下,對車道的需求必將減少;城市無人駕駛的私人化和公交化將改變我們的出行習慣,未來出行將是門到門;這也意味著地理區位對人類的需求扭曲將被大大被緩解,不再需要考慮學區房或市中心,房價下降將是必然的趨勢。

(圖|網絡)

如果未來所有的車都是智能化、聯網化的自動駕駛,排除人的幹擾因素,擁堵、交通事故將變得罕見;出行效率的提高換來人們時間的解放,更低的能耗以及車輛的減少。

美國一家研究機構發布報告稱:到 2031 年,如果人類 95% 的出行將由智能駕駛車輛完成,那麼汽車總量將下降 80%,從 2015 年的 2.47 億輛降到 2030 年的 4400 萬輛。

除了對城市的時空重構外,自動駕駛節省出來的時間、空間、金錢,都可以創造出的額外的消費能力。甚至有人和吳甘沙說,無人駕駛推廣後,酒類消費會提升 30%。

「小」產業中的大贏家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和進步,出行交通會成為越做越「小」的產業。

(馭勢科技展出的自動駕駛汽車 圖|馭勢未來)

在「小」字背後,是出行產業的大變局。傳統的生產和盈利模式將發生改變,競爭求生的出口會越縮越窄。

傳統汽車行業裡,單臺車的利潤大多歸於車廠,其次是提供底盤電子控制動力的一級供應商,比如德爾福;下面是提供零部件、晶片的二級供應商,像 Mobileye 這類提供視覺晶片的廠商就屬於二級供應商;以此類推,每一級的利潤會逐層減少,但每層之間都會有穩定的生存空間。但在未來,這樣的傳統盈利結構將被瓦解。

自動駕駛時代,「汽車」成為一個」軟硬結合「的產物,甚至基於軟體服務上的更新迭代要遠比硬體要求更多更高。這意味製造廠商從一次性交易走向全生命周期服務的轉變。「汽車事業部會由利潤中心變成用戶中心。」汽車製造的總體層級不會變少,但整體數量的下降,也意味著「拿大頭」的爭奪將愈加明顯。

在新的賽場裡,自動駕駛的「造車」玩家已然割裂成兩個團體:第一類是網際網路造車;第二類是傳統汽車廠商造電動車。

對於傳統車廠而言,「自動駕駛」無疑是維持自身發展不得不走的一步棋;對於網際網路企業而言,這是開拓新的商業模式和贏利點的新機會。

據預測,到 2031 年,「出行即服務」的 TAAS 汽車將有 2600 萬,佔據總汽車保有量的一半以上。而據網際網路女皇瑪麗·米克 (MaryMeeker) 發布的報告,傳統汽車一輛車賺 1400 美金,單車全生命周期 14 萬英裡,1 英裡賺 1 美分;但是通過自動駕駛汽車同等比例來計算的話,1 英裡賺 1.2 美元。無論是傳統汽車廠商還是網際網路造車企業,都需要在「服務」上下功夫。

抱團結盟而非對立,也在成為新老玩家共同選擇的前進方式。就在前沿社「自動駕駛」近場研究前不久,地平線與英特爾達成合作,加之此前的博世和奔馳、福特和奧託立夫公司 (AUTOLIV),這些聯盟的背後,是各家公司希望藉助彼此的優勢進行互補,以期儘快抵達」自我實現「的那一天。

對於在微軟研究院 AI 技術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吳甘沙而言,算法是他的優勢。從年初的廣州白雲機場無人擺渡車,再到杭州來福士廣場用無人車接送顧客至停車場,吳甘沙旗下的馭勢科技正在低速固定場景自動駕駛領域穩步向前。

這些試驗階段的成功並沒有讓吳甘沙太過於樂觀——當產業鏈條的價值開始逐漸顯現時,競爭才真正開始變得殘酷。

責任編輯:臥蟲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展望2021|5G+AI發力,自動駕駛何時駛入生活?
    去年底,包括特斯拉、蘋果和華為在內科技公司紛紛將企業目標鎖定在2021年。業內人士認為,2021年第三代自動駕駛輔助將成標配……2021年,長城汽車擬實現中國首個全車冗餘的L3級能力自動駕駛、中國首個配置雷射雷達的自動駕駛、具有NOH(高速自動領航輔助駕駛)能力的自動駕駛。2023年,長城汽車將實現L4級自動駕駛能力。
  • 德國大陸集團計劃2021年開始量產自動駕駛攝像頭
    【TechWeb】8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德國大陸集團計劃在2021年開始量產自動駕駛攝像頭。大陸集團大陸集團認為,自動駕駛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是從自動駕駛到手動駕駛的安全過渡。為實現這一目標,系統必須全面掌握車輛內外的情況。
  • 大眾旗下卡車部門擬和圖森未來合作開發自動駕駛卡車
    【TechWeb】9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大眾汽車(Volkswagen)旗下卡車部門Traton周三宣布,將與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圖森未來(TuSimple)合作開發自動駕駛卡車。圖片來自圖森未來官方Traton還將投資圖森未來,佔少數股份。雙方未透露投資金額、協議。Traton周三表示,公司目標是開始在德國、瑞典等國家的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卡車,但未給出具體日期。
  • 自動駕駛未來研究方向
    我們在前幾節中介紹了自動駕駛的方法在尋找路徑、選擇最佳操縱和構建可行軌跡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然而,自動駕駛仍然存在局限性,自動駕駛還遠沒有達到人類駕駛能力的水平。我們將在本節中描述一些已確定的局限性需要未來持續的研究方向。
  • 自動駕駛成為新藍海 杭州明年將運營L4級自動駕駛小巴
    隨著汽車和科技的發展,汽車自動駕駛逐漸成為眾多中高端車型的常規配置,也預示著未來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正是這一廣闊的市場吸引了眾多的車企和科技公司參與其中,推動者這一技術和市場洶湧向前。日前,一家國內智能駕駛的初創公司宣布與藍城體育達成戰略合作,將於2021年3月起在杭州運河亞運公園落地運營L4級自動駕駛小巴,並將進一步拓展包括商業街區、特色景區、未來住宅社區在內的自動駕駛車輛。
  • 捷豹路虎推出自動駕駛概念車 最早2021年試點上路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報導稱,日前,英國老牌汽車製造商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最新推出了一款電動駕駛穿梭艙——Project Vector,這款車型的設計是為了實現在城市街道中的自動駕駛,預計該車將於2021年首次開上試點道路。
  • 無人駕駛距離我們多遠 從 Apollo Go 窺見自動駕駛的未來駕駛
    在亦莊的 Apollo Park 測試基地,百度展示了 Apollo Go 的發展歷程,從和北理工合作的原型車,到如今和紅旗合作的前裝自動駕駛汽車, Apollo Go 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歷史一一呈現。此外,Apollo GO 還在不斷針對各類場景的不同款式自動駕駛車輛,從乘用車、大型巴士、迷你巴士,到道路巡檢車、特種作業車輛應有盡有。對於很多人來說,自動駕駛還是一個不太容易接受的新技術。但是在實際試乘之後,會讓人不由得覺得,自動駕駛距離我們,或許已經不遠了。
  • 圖森未來TuSimple與採埃孚達成合作,雙方將推動自動駕駛卡車生產
    時點汽車3月27日消息,26日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圖森未來TuSimple與採埃孚ZF達成合作夥伴關係,未來採埃孚為TuSimple自動駕駛卡車開發和商業化提供技術支持,這些自動駕駛卡車已經為UPS等客戶運送貨物。
  • 安富利:自動駕駛將重塑未來出行
    所謂智能化,即自動駕駛,已成為全球車企的兵家必爭的之地。隨著5G技術的商用,自動駕駛也迎來了落地契機。近來,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武漢、滄州等多地持續開放自動駕駛車輛的道路測試範圍。9月10日,百度Apollo宣布在北京正式開放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Apollo Go。6月27日,滴滴在上海開啟自動駕駛網約車試運行。6月23日,廣州首批20輛自動駕駛網約車正式投入運營。
  • 再見2020|自動駕駛追逐者的進與退
    斯年智駕預計,最遲2021年年底,可以在技術上滿足撤掉安全員的需求,未來2-3年內,將在國內2-3個碼頭運營300-500臺無人集卡。智梭無人車作為一家專注於L4級無人車設計、製造及銷售運營的企業,在2020年3月正式入局自動駕駛賽道後,僅用了9個月,就成功量產下線了L4級無人物流車「RCONE」,並陸續在六安、上海、蘇州等多地開展運營。
  • 無人駕駛距離我們多遠 從 Apollo Go 窺見自動駕駛的未來
    在亦莊的 Apollo Park 測試基地,百度展示了 Apollo Go 的發展歷程,從和北理工合作的原型車,到如今和紅旗合作的前裝自動駕駛汽車, Apollo Go 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歷史一一呈現。此外,Apollo GO 還在不斷針對各類場景的不同款式自動駕駛車輛,從乘用車、大型巴士、迷你巴士,到道路巡檢車、特種作業車輛應有盡有。對於很多人來說,自動駕駛還是一個不太容易接受的新技術。但是在實際試乘之後,會讓人不由得覺得,自動駕駛距離我們,或許已經不遠了。
  • 智加科技新融資1億美元,與圖森未來搶重卡自動駕駛第一股!
    自動駕駛的融資潮,又一次吹到了重卡自動駕駛。根據車智君的信息顯示,重卡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智加科技,正在完成總融資為1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目前已經到帳了6000萬美元,投資方包括了國泰君安國際、Hedosophia等,老股東也進行了跟投,並且計劃在2021年初進行IPO!
  • 2020自動駕駛:L4技術降維應用,自動駕駛由布道走向趕考
    年初2月份,發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到2025年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3月9日,工信部在其官網公示了《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稿,擬於2021年1月1日開始實施。
  • 邁阿密一日遊:福特自動駕駛項目真的是大器晚成嗎?
    2016 年 8 月,時任福特 CEO 的 Mark Fields 在密西根州迪爾伯恩總部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這家百年巨頭 2021 年就要量產 Level 4 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同時他還明確一點,那就是這款 L4 量產車並不會面向大眾銷售,它會組成車隊提供打車和出行服務。
  • 現在的自動駕駛汽車離不開司機
    現在的自動駕駛汽車離不開司機 讀芯術微信公眾號 發表於 2021-01-11 15:48:24 自駕汽車是汽車業的未來。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汽車自動駕駛一直雷聲大雨點小,生活中實際看到的不多,但是隨著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北京和深圳運行,大眾可以越來越多的接觸到自動駕駛。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發布,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
  • CES 2021線上啟幕,自動駕駛領域亮點幾何?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展會,本次CES將涉及包括自動駕駛等44個科技領域。據CES 主辦方美國消費者科技協會(簡稱 CTA)的執行長 Gary Shapiro 表示,此次線上CES的展會相比以往規模可能較小,但仍然吸引了383家車輛技術企業以及15萬參會者。現在,讓我們一窺CES 2021,各家車企和供應商將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
  • CES 2021線上啟幕 自動駕駛領域亮點幾何?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展會,本次CES將涉及包括自動駕駛等44個科技領域。據CES 主辦方美國消費者科技協會(簡稱 CTA)的執行長 Gary Shapiro 表示,此次線上CES的展會相比以往規模可能較小,但仍然吸引了383家車輛技術企業以及15萬參會者。現在,讓我們一窺CES 2021,各家車企和供應商將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
  • 劉軒:L4以上自動駕駛汽車將在未來十年大規模量產
    「L4以上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將在2025年開始快速擴大市場份額,未來10年進入大規模量產,預計到2040年,佔每年銷量50%的汽車數量都將配備L4以上級別自動駕駛功能。」   分級標準與發展趨勢   「中美兩國的自動駕駛分級標準大致相同,但也有些區別。」劉軒講到,業內比較熟悉的,是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最早作出的L0到L5級的自動駕駛分級標準。而今年3月,我國工信部亦發布了《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報批公示,並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
  • 圖森未來的自動駕駛技術能夠節省至少10%的油耗
    雷鋒網按:圖森未來的自動駕駛卡車業務在美國進行得如火如荼,幾個月來進展不斷。從今年5月開始,圖森未來已經開始用無人駕駛貨車運送快遞,此前與美國郵政服務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開啟了商業化運營,在全美最為繁忙的 I 10 高速上,為美國郵政提供貨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