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金春華 董潔 方臻子)房子開建前,要繪製施工圖。施工圖審查制度,就是為從源頭上減少工程質量隱患、提高建設工程質量、保障千家萬戶的安全。
《關於貫徹落實「最多跑一次」改革決策部署全面推進施工圖聯合審查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的出臺,不僅推動我省施工圖審查領域實現「最多跑一次」,為企業和群眾帶來利好,也標誌著我省在該領域的改革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本報記者專訪了《實施意見》起草人之一的省建設廳科技設計處處長姚昭暉,對《實施意見》作權威解讀。
一個機構集中提供服務
改革要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目前,施工圖審查主要存在施工圖效率偏低、群眾和企業辦事不便等問題。
「施工圖審查是一項技術性強、涉及面廣的工作,時間控制難度較大,且很多時候設計文件的修改還涉及相關部門的審批內容。由於各環節間相互交叉、相互牽制,導致施工圖設計審查階段總體時間拉得較長,使建設單位的獲得感較差。」姚昭暉分析,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在於部門分割、多頭審查、標準不統一。
此次我省8個省級部門一同推進施工圖聯合審查改革,就是為了破解部門分割等難題,實現「最多跑一次」。改革措施體現在:全面推行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施施工圖審查;全面建立一個機構集中服務、各部門依據職權分工監管的施工圖審查管理體制;全面實現基於全省政務雲施工圖電子圖審平臺的網上辦理和技術服務;全面提升施工圖審查效率和審查質量。可以概括為「統一標準、集中服務、結果互認、依法監管」。
改革的核心,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將技術審查工作集中到一個綜合性圖審機構,實現技術審查與行政管理相分離。
具體的實施方法,就是依託「網際網路+圖審」,整合形成具備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人防和消防技術審查能力的綜合性施工圖審查機構,把原來各部門各自為政的審查模式,調整為由一個機構通過內循環自我協調後向群眾和企業提出審查意見,這樣提出的審查意見會更科學、更合理、更快捷、更具可操作性。
一輪費用由政府購買服務
本次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實行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施施工圖審查。
根據規定,2017年5月1日後出讓(或者劃撥)的國有建設用地上的建設項目和其他新批准立項的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除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外,實行政府購買服務,分別納入市、縣(市、區)建設、人防、消防等部門或者政府確定的一個部門預算。
原則上,公共財政承擔首輪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費用,以及因規劃調整等政府原因導致審查合格後的施工圖設計文件修改需要重新進行審查的費用;建設單位自行承擔因自身原因導致重新審查的費用。
為什麼要這麼做?姚昭暉介紹了三方面原因。
首先,我國明確規定,施工圖審查是行政性審查,屬於政府職能,其審查費用依法應當由公共財政承擔。改革,是為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確保政府行政職能得到全面落實。
其次,利潤追求與工程質量追求之間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目前,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審查水平越好、審出問題越多的圖審機構越接不到業務。實行政府購買服務後,原則上以設區市為單位公開擇優確定並公布施工圖審查服務定點供應商名錄。建設單位通過施工圖審查信息系統並以智能的方式從名錄中確定圖審機構。這樣有利於圖審機構減少利益幹擾,保障圖審質量。同樣,若圖審技術人員既有技術把關責任,又有經營利潤責任,前者容易受制於後者的幹擾而落空。為此,《實施意見》規定,我省綜合性圖審機構必須為非營利性機構。目前,全省46家圖審機構,已全部整改到位。
最後,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施施工圖審查,可以減輕企業負擔,降低建設成本。省建設廳有關處室做過統計,僅此一項,每年可為我省相關企業減負5億元。
一切信息「網來網去」
近年來,我省房屋建築施工圖審查年平均一次通過率約為55%,也就是說有近一半的施工圖設計文件需要設計單位重新修改後方能通過審查。姚昭暉說,要真正實現企業「最多跑一次」,必須讓信息多跑路、人少跑路,也就是說必須通過網際網路實施電子圖審。
這一過程簡而言之就是,建設單位通過施工圖審查信息系統並以智能的方式從施工圖審查服務定點供應商名錄中確定圖審機構。圖審機構接到網絡受理通知後,分別與項目所在地建設、人防和消防等部門或者集中與一個部門籤訂圖審合同。建設單位根據要求一次性提供施工圖等電子文件。圖審機構在網上進行審查,並提供審查意見。
這一網絡智慧送審模式已在杭州、金華、湖州、嘉興等市試點多年,對提升審查質量效果顯著。
這一改革實施後,我省可以建立全省施工圖電子圖庫。通過電子圖庫建立建築檔案,不僅方便查詢,還能保存更精確的基礎數據,利於建築的維護和管理,也能夠為矛盾糾紛的化解提供最可靠的技術依據。對消防、治安、反恐等工作來說,也就有了一個隨時隨地可調用的、最全面的「沙盤」。
據悉,到2017年三季度,我省將基本實現群眾和企業辦理施工圖審查事項「最多跑一次是原則、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