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楨,字公幹,東漢末年人,東漢名士、詩人,建安七子之一。知道劉楨,是從他的《贈從弟》詩中。
贈從弟 其一
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華葉紛擾溺。
採之薦宗廟,可以羞嘉客。
豈無園中葵?懿此出深澤。
贈從弟 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贈從弟 其三
鳳皇集南嶽,徘徊孤竹根。
於心有不厭,奮翅凌紫氛。
豈不常勤苦?羞與黃雀群。
何時當來儀?將須聖明君。
劉楨的三首詩,分別描寫了蘋藻、松柏、鳳凰,雖然著墨不多,但都是點睛之筆。在劉楨的筆下,有蘋藻的清逸俊雅,有松柏的堅貞不屈,有鳳凰的絕世不俗,它們個個風骨錚錚,傲然凜立。而這些描寫,恰恰又是劉楨自身風格的體現。
劉楨生活在政治黑暗,群雄逐鹿,民不聊生的東漢末年,雖滿懷遠大抱負,但是又生不逢時,他所作的《贈從弟》三首,與其說是贈與詩,不如說是託物言志詩更確切。
劉楨其人,也和他的詩一樣,孤傲高潔,不拘禮法。據說,曾有一次曹丕宴請府中諸文士,酒酣之際,就讓自己的夫人甄氏出來拜見眾人,在座的人都趕緊匍伏於地,不敢仰視,唯獨劉楨平視不避。在那個時代,劉楨的這一舉動,可是會招來大禍的。
果不其然,雖然曹丕和劉楨私交甚厚,曹丕對此並不介意,可他老爹曹操不依不饒,要治劉楨以不敬之罪,差點就把命丟了。後來經過援救,才以被罰為苦役,了結此事。
劉楨受此打擊,按說應該略收風骨,溫婉平和些了,結果是:沒有!這位劉老兄依然是鐵骨錚錚的硬漢一個。
劉楨被罰作苦力,工作是到石料廠磨石料。一天魏王曹操到石料廠視察,所有的官員和苦力都拜伏在地,不敢仰視。又是只有劉楨,照常工作,視魏王如無物。這下魏王火大了,可沒等魏王發作,劉楨來了個先發治人,正色對魏王道:「魏王雄才大略,爵高位顯,我劉楨小小苦力,怎麼敢小看您呢?但是在魏王府多年,深受您的教誨,知道您平素以恪盡職守為要。我如今身為苦力,在其位,司其職,自然磨好石料就是對魏王最大的忠誠了。」劉楨以辯才聞名,他的一番話讓魏王無言以對,只能恨恨而去。
劉楨再次觸怒魏王,雖然得到曹丕等人的力保,後來被魏王赦免,但自此終身不再受重用。建安二十二年,北方流行瘟疫,劉楨染疫而亡,走完了他桀驁不馴的一生。
劉楨的詩純以氣勢取勝,無論是抒情還是詠物,無論是寫山水還是狀禽鳥,都顯示出他傲然物外、踔厲奮發的氣概。
劉楨的一生,就好比《贈從弟》中的松柏一樣,越處逆境,越是挺拔不屈。想起了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劉楨便是這樣的真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