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從弟》三首,人如其詩的劉楨

2020-12-17 墨客品書

劉楨,字公幹,東漢末年人,東漢名士、詩人,建安七子之一。知道劉楨,是從他的《贈從弟》詩中。

贈從弟 其一

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華葉紛擾溺。

採之薦宗廟,可以羞嘉客。

豈無園中葵?懿此出深澤。

贈從弟 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贈從弟 其三

鳳皇集南嶽,徘徊孤竹根。

於心有不厭,奮翅凌紫氛。

豈不常勤苦?羞與黃雀群。

何時當來儀?將須聖明君。

劉楨的三首詩,分別描寫了蘋藻、松柏、鳳凰,雖然著墨不多,但都是點睛之筆。在劉楨的筆下,有蘋藻的清逸俊雅,有松柏的堅貞不屈,有鳳凰的絕世不俗,它們個個風骨錚錚,傲然凜立。而這些描寫,恰恰又是劉楨自身風格的體現。

劉楨生活在政治黑暗,群雄逐鹿,民不聊生的東漢末年,雖滿懷遠大抱負,但是又生不逢時,他所作的《贈從弟》三首,與其說是贈與詩,不如說是託物言志詩更確切。

劉楨其人,也和他的詩一樣,孤傲高潔,不拘禮法。據說,曾有一次曹丕宴請府中諸文士,酒酣之際,就讓自己的夫人甄氏出來拜見眾人,在座的人都趕緊匍伏於地,不敢仰視,唯獨劉楨平視不避。在那個時代,劉楨的這一舉動,可是會招來大禍的。

果不其然,雖然曹丕和劉楨私交甚厚,曹丕對此並不介意,可他老爹曹操不依不饒,要治劉楨以不敬之罪,差點就把命丟了。後來經過援救,才以被罰為苦役,了結此事。

劉楨受此打擊,按說應該略收風骨,溫婉平和些了,結果是:沒有!這位劉老兄依然是鐵骨錚錚的硬漢一個。

劉楨被罰作苦力,工作是到石料廠磨石料。一天魏王曹操到石料廠視察,所有的官員和苦力都拜伏在地,不敢仰視。又是只有劉楨,照常工作,視魏王如無物。這下魏王火大了,可沒等魏王發作,劉楨來了個先發治人,正色對魏王道:「魏王雄才大略,爵高位顯,我劉楨小小苦力,怎麼敢小看您呢?但是在魏王府多年,深受您的教誨,知道您平素以恪盡職守為要。我如今身為苦力,在其位,司其職,自然磨好石料就是對魏王最大的忠誠了。」劉楨以辯才聞名,他的一番話讓魏王無言以對,只能恨恨而去。

劉楨再次觸怒魏王,雖然得到曹丕等人的力保,後來被魏王赦免,但自此終身不再受重用。建安二十二年,北方流行瘟疫,劉楨染疫而亡,走完了他桀驁不馴的一生。

劉楨的詩純以氣勢取勝,無論是抒情還是詠物,無論是寫山水還是狀禽鳥,都顯示出他傲然物外、踔厲奮發的氣概。

劉楨的一生,就好比《贈從弟》中的松柏一樣,越處逆境,越是挺拔不屈。想起了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劉楨便是這樣的真丈夫!

相關焦點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初中古詩詞,劉楨《贈從弟·其二》
    劉楨的詩剛勁挺拔,卓犖不凡。曹丕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贈從弟》共三首,為其代表作,本詩是第二首。這首詩看似詠物,實為言志,借青松之剛勁,明志向之堅貞。全詩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寓意高遠,氣壯脫俗。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潔之態動人情思,風的肅殺之聲逼人警覺。用「亭亭」標示松的傲岸姿態,用「瑟瑟」摹擬刺骨的風聲。繪影繪聲,簡潔生動。
  • 與雪同往,與風同行,劉楨《贈從弟》其二賞析
    作為「歲寒三友」之一的松樹,以其生長環境險惡,耐急風而不屈,歷冰霜而不凋的雄姿,歷來為文人墨客所歌詠,今天我們分享的這《贈從弟》就是一篇歌詠青松的名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魏晉時期所描繪的青松與我們現代認識的青松有什麼不同!
  • 建安七子之一:劉楨
    明代張溥輯有《劉公幹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於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在當時負有盛名,後人以其與曹植並舉,稱為「曹劉」。如今存詩十五首,風格遒勁,語言質樸,重名於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言簡意明,平易通俗,長於比喻。建安二十二年 (217),劉楨與陳琳、徐幹、應瑒等同染疾疫而亡。
  • 魏晉古詩之《劉禎·贈從弟》賞析
    本文選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魏詩》卷三。劉楨(?--217),東漢末詩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詩著稱。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的修辭手法。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讚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嚴寒而不凋。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從弟:堂弟。
  • 古詩鑑賞 ~ 劉禎:贈從弟三首
    《贈從弟三首》是漢末三國時期詩人劉楨的組詩作品。這三首詩運用比興之法,分詠蘋藻、松柏、鳳凰三物,詩人以蘋藻、松柏、鳳凰高潔、堅貞的品性、遠大的懷抱,勉勵其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亦以自勉。全詩長於比興,文字平實,言簡意明,風格古樸。劉楨生逢亂世,遭遇坎坷,但文名早為鄉梓所重。
  • 建安四子——劉楨、阮瑀、應瑒、徐幹
    劉楨之祖父劉梁,字曼山,一名恭。少有清才,以文學見貴,終於野王令,著有《破群論》等書。劉楨五歲能讀詩,八歲能誦《論語》、《詩經》,賦文數萬字。因其記憶超群,辯論應答敏捷,而被眾人稱為神童。後受曹操徵辟,曾任丞相掾屬、平原侯庶子、五官將文學。劉楨的文學造詣不凡,五言詩尤為諸子之尊,今存詩歌只有15首,其中,代表作《贈從弟》言簡意明,平易通俗,長於比喻。
  • 【詩詞賞析】初中語文課必背古詩文賞析龜雖壽、贈從弟·其二...
    03 賞析 劉楨的詩剛勁挺拔,卓犖不凡。曹丕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贈從弟》共三首,為其代表作,本詩是第二首。 這首詩看似詠物,實為言志,借青松之剛勁,明志向之堅貞。全詩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寓意高遠,氣壯脫俗。
  • 「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楨,真的因在曹丕酒宴中平視甄姬而被免官嗎
    眾所周知,劉楨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創作風格被曹丕形容為「壯而不密」。也被現代人做出如下評價:」劉楨的詩純以氣勢取勝,無論是抒情還是詠物,無論是寫山水還是狀禽鳥,都顯示出其目無千古、踔厲奮發的氣概。」分享一首筆者比較喜歡的詩,大家可以一起感受一下。
  • 劉楨:詩詞中我是臥病在床的代名詞
    即便漢末時期有著連綿不斷的戰事,文學領域依然湧現出了一批賢士俊彥,比如曹操父子以及建安七子等人。本篇就來看看劉楨zhēn在詩詞中的形象,共計20首。《答劉楨詩》 魏晉 徐幹與子別無幾,所經未一旬。我思一何篤,其愁如三春。
  • 劉楨:我在詩詞中的形象比較慘
    【劉楨贈叢弟的詩中就提及了「松」,他還有贈給曹丕、徐幹等人的詩,互有交流】 《九江李主事招至洗心亭上時同劉副使在坐》 明 李舜臣 李白劉楨應逸興,時時能此共潺湲。
  • 本土作家專欄——華之:「建安七子」系列之——劉楨
    平庸的人容易滑落,既不被命運卡住,也不被命運青睞。建安七子中的劉楨,就是一個個性和才華都突出的人。往上追溯,劉楨的祖上其實是很輝煌的。他的祖父劉梁,是漢室皇親,官至尚書令。不過劉楨的父親死的早,到劉楨這一輩時,家境已經破落,史上記載,劉楨少孤貧,曾淪落到靠在街頭賣書維持生計。
  • 建安七子其人其詩,漢末三國時期文學最高成就者
    孔融為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豐。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散文如《薦禰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辭藻華麗,駢儷氣息較多;《與曹操論禁酒書》則有詼諧意味。其《雜詩》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寫喪子之痛,哀婉動人。雜詩巖巖鐘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雲門,遠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結根在所固。呂望老匹夫,苟為因世故。
  • 與元好問一起讀詩2:曹劉坐嘯虎生風
    在前一篇我們談到,元好問在其《論詩絕句三十首》(或叫《論詩三十首》)中的第一首裡寫道:「漢謠魏什久紛紜,正體無人與細論。誰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渾。」表明他想要做詩評界的導師,將古往今來的詩歌,想涇河渭水一樣清濁分明地區分開。
  • 唐代王維《贈從弟司庫員外絿》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這首詩就作於這一時期,反映了他這一時期的思想狀況。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陸機,中國古代五言贈答詩的開拓者
    贈答詩就是詩人之間以詩歌的形式互贈互答、交流情感的一種詩歌形式。贈答詩的起源很早,大約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詩經·大雅·崧高》中云:「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萬邦,聞於四國。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申伯。」
  • 人在困境中應當如松樹,幾首關於松樹的古詩詞,為人生賦能
    品讀詩書,以文化人,歡迎您關注詩文傳家,書香濟世為大家獻上幾首描寫松樹的名家詩詞,品讀詩詞的同時,也為人生賦能,讓我們不懼風雨更顯從容。《高松》唐代:李商隱高松出眾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後,僧來不語時。有風傳雅韻,無雪試幽姿。上藥終相待,他年訪伏龜。我來到桂林的時候,高松就一直陪伴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