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瓜種植過程中,常會發生一些病害,特別是重茬連作的老瓜區病害更為頻發。最近許多菜友在後臺諮詢西瓜病害的相關問題,小蔬整理了一份西瓜病害辨識要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猝倒病
發生時期:主要為害未出土和剛出土的幼苗
識別要點:莖基腐爛、幼苗猝倒、溼度大時有白色菌絲
猝倒病的話,在育苗的時候或者苗期,是一個特別嚴重的病害,通常幼苗的莖基部會出現,主要表現為莖基部或根莖部出現大量水漬型病斑,幼苗不能直立而猝倒,後期就會幹縮成線。溼度大的時候,莖基部挨著土的部位有白色絮狀的菌絲體(如下圖)。
猝倒病是一種低溫高溼的病害,育苗時棚溫比較低的情況下發生,一般在15-20度的時候,且溼度達到的話,最適宜發病。在苗期算是一個毀滅性的病害,溫度和溼度控制不好的話,在育苗時可能就會全軍覆沒!
防治:
育苗之前,在苗床上撒一層藥土,播種以後在苗土上再噴一層藥。常用的藥,比如惡霜錳鋅、精甲霜靈、烯醯霜脲氰,霜黴威鹽酸鹽。
2.立枯病
發生時期:主要發生在苗後期
識別要點:莖基褐色病斑、病部縊縮乾枯、後期蛛網狀的淡褐色黴層
立枯病是苗期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西瓜立枯病主要侵害植株根尖及根,初發病時在苗莖基部出現橢圓形褐色病斑,葉片白天萎蔫,晚上恢復,之後病斑逐漸凹陷,發展到繞莖一周時病部縊縮乾枯,但病株不易倒伏,呈立枯狀。
立枯病相對猝倒病來說,發病相對晚一些,一般在苗後期比較容易出現(後期苗莖木質化以後,容易得立枯病)。因為苗中後期莖比較粗,而且已經木質化,所以得病以後,雖然發病了,但它不容易倒,這點和猝倒病是不一樣的。
立枯病在溼度大時也可以長出白色黴層,在後期的話會產生蛛網狀的淡褐色黴層,可以和猝倒病區分開。另外,立枯病的發病溫度要比猝倒病高一點,立枯病一般在17-28度時容易發病。
防治:
育苗的時候用福美雙或五氯硝基苯,多菌靈拌土防治,每平方米用藥8克與土混勻。後期發現有立枯病的話,選用惡黴靈、乙蒜素灌根。
3.蔓枯病
發生時期:全生育期
識別要點:①葉片,病斑大、半圓形或「V」形、有輪紋;②莖蔓,開裂、流膠
蔓枯病,一般都流黃水病,從苗期一直到生產中後期,都特別多。一般在高溫多雨、地裡偏施氮肥時發生比較嚴重。適宜發病溫度在24-26度。蔓枯主要侵染莖蔓,也侵染果實和葉脈。
以下為不同時期的蔓枯病:
苗期蔓枯病
蔓枯病葉片為害症狀
蔓枯病莖蔓為害症狀
葉片上有V字型病斑,而且病斑上有許多密生的小黑點,比較容易辨認。蔓枯病侵染瓜蔓以後,瓜蔓一般會開裂出現裂口,然後流黃水。蔓枯病侵染西瓜以後,西瓜上也有水浸狀病斑,然後病斑中央有星狀開裂,然後內部木栓化幹腐,最後瓜上可能會有腐爛。
防治:
蔓枯病的話,像苯醚甲環唑、苯甲醚菌酯、戊唑醇、咪鮮胺、異菌脲、甲託、多菌靈、溴菌腈這些都可以用。
如果得了蔓枯病,不太好控制,尤其澆水以後隨水傳播的特別快,所以染病後建議用藥塗抹莖蔓,濃度大一點(因為蔓和葉不一樣,它吸收藥的能力比較弱,所以濃度要大一點)。然後再一個就是澆地,澆地時隨水衝施藥劑,比如福美雙、多菌靈等。
4.疫病
發生時期:全生育期
識別要點:①葉片,從葉緣開始、初期似開水燙,後期病部易碎;②果實,皺縮腐爛、有腥臭味、白色黴狀物
苗期疫病
疫病葉片為害症狀
疫病果實為害症狀
西瓜疫病能侵害根莖、葉、果實,以莖蔓及嫩莖節發病較多,成株期受害最重。發病初期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漬狀,病部漸漸縊縮軟腐,呈暗褐色。患病部葉片萎蔫,不久全株萎蔫枯死,病株維管束不變色。葉片受害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漬狀大病斑,擴展速度快,邊緣不明顯,乾燥時呈青枯,葉脆易破裂。瓜部受害軟腐凹陷,潮溼時,病部表面長出稀疏的白色黴狀物即孢子囊和孢囊梗。
在適溫範圍內,高溼(相對溼度85%以上)是本病害流行的決定因素。發病高峰多在暴雨或大雨之後,田間地勢低洼處,有積水不能及時排除,再遇大水漫灌,病害將嚴重發生。該病為土傳病害,連年栽種瓜類作物的田塊發病重。施用帶病殘物或未腐熟的廄肥發病重。
防治:
病害即將發生時使用化學藥劑灌根或噴霧,選用72%克露(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發病初期用氟吡菌胺·霜黴威(銀法利)或惡唑菌酮·霜脲氰(抑快淨)+精甲惡黴靈淋根灌根2-3次。
5.炭疽病
發生時期:全生育期
識別要點:①葉片,病斑褐色、稍凹陷、有黃色外暈、不受葉脈限制、乾燥時穿孔;②果實,病斑初為暗綠色後變深褐色、可發生龜裂
苗期炭疽病
炭疽病葉片為害症狀
炭疽病果實為害症狀
西瓜炭疽病可為害葉、蔓和果。苗期染病:子葉上出現圓形褐色病斑,邊緣有淺綠色暈環,近地面莖蔓變成褐色,縊縮猝倒。葉片染病:初期出現黃色水漬狀斑,後擴大變褐色,有黑色暈圈,有時有輪紋,乾燥時葉片易穿孔,潮溼時病斑表面生出黑色小點或粉紅色粘稠物。葉柄或莖蔓染病:出現狹長、褐色、水漬狀冰痕稍凹陷,環繞莖蔓一周全株即枯死。瓜果染病:初呈水漬狀凹陷圓斑,凹陷處常龜裂,潮溼時在病斑中部產生粉紅色黏稠物。幼果染病:畸形,果實變黑,腐爛。
炭疽病防治和咱們上面講的蔓枯病的防治用藥都是一樣的,所以這裡就不多說了。
6.果斑病(果腐病)
發生時期:全生育期
識別要點:不規則的大型橄欖色水浸狀斑塊、後期果皮龜裂,引起其他病菌復侵染
西瓜果腐病,也叫它陰皮病。一般從育苗開始一直到後期瓜成熟,這個病害都特別嚴重。
在苗期發病,一般會在葉子上出現水浸狀斑,後期斑慢慢變成深褐色,然後枝葉慢慢就會枯死,然後從葉背面能看到白色的菌膿。嫁接苗的話,像人們常說的這種嫁接的爛頭,爛穗,一般都是果腐病導致的。果腐侵染西瓜以後,西瓜皮會慢慢出現裂口,流出紅色粘稠物質(菌膿)。
這個病害屬於是一個檢疫性病害,病害發生的嚴重程度主要看種子帶菌多少,所以預防果腐病,種子處理特別重要,在育苗的時候要用藥劑拌種。
防治:
(1)藥劑拌種:一般用60~80倍的過氧乙酸浸種30分鐘後立即曬乾再進行藥劑拌種,阻斷初侵染源。或者用藥進行種子包衣,像咯菌腈、精甲霜靈10毫升兌水30克,可以拌種15公斤左右。經過藥劑拌種和種子包衣以後,果腐病可明顯地減輕。
(2)發病後用藥:果腐病發病以後,常用的就是銅製劑,比如氫氧化銅、氧化亞銅、喹啉銅、琥膠肥酸銅、春雷黴素或中生菌素都可以輪換著用。發病以後,一般連續噴2到3次。
7.細菌性角斑病
發生時期:全生育期
識別要點:透明斑點、黃色暈圈、葉背白色菌膿
角斑病主要侵染葉和果實。葉片上主要是有像針尖似的小透明點,對著光一照的話有好多透明的點,這些點擴大以後就會連成一片。然後這些點周圍還有黃色的小暈圈,溼度大的時候,在葉背面有白色菌膿。在瓜上,剛開始也是水浸狀病斑,溼度大的時候在斑上也有白色菌膿,如果氣候比較乾燥,在瓜上可以形成潰瘍或者裂口。
細菌性角斑和上面咱們講的細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都是一樣的,咱們也不過多說了。
8.黏菌病
發生時期:生長前期
識別要點:淡黃色斑點、瘡痂狀,乾燥條件下常形成白色硬殼
西瓜黏菌病,在個別地區比較嚴重。西瓜黏菌病常發生在生長前期莖基部的葉片上,發病初期在葉片上產生淡黃色不規則形至近圓形小斑點,病斑表面較粗糙或略凸起,常呈瘡痂狀,乾燥條件下常形成白色硬殼。
防治:
西瓜黏菌介於微生物和真菌之間。藥劑防治的話,像一般的防治真菌性病害的藥都可以用,比如甲基硫菌靈,一般一畝地需要用到50克左右,控制效果還是不錯的,也可以用苯甲醚菌酯、苯菌靈、多菌靈等。
9.綿疫病
發生時期:果期
識別要點:褐色水浸狀、變軟變褐、潮溼時有白色菌絲
西瓜綿疫病在南方地區比較嚴重,因南方雨水多,溫度高,容易爆發。一般在西瓜生長中後期發病較嚴重,若連陰天下雨爆晴,這種病害發生比較多。瓜染病後剛開始出現水浸狀病斑,然後慢慢軟腐,溼度大的時候長白色絨毛狀菌絲, 後期整個瓜軟腐,有腥臭味!
防治:
綿疫病屬於疫黴菌侵染,常用的化學藥劑主要有霜黴威鹽酸鹽,氟嗎錳鋅、烯醯錳鋅、三乙膦酸鋁、烯醯嗎啉等。
10.菌核病
發生時期:全生育期
識別要點:水浸狀病斑、黑色菌核
菌核病也是從苗期一直到成株中後期都可以侵染,主要侵染莖蔓和西瓜。 侵染蔓以後,剛開始是水浸狀病斑,後期病斑繞莖蔓一周,然後整個蔓枯死。菌核病最典型的一個特徵就是後期產生像老鼠屎一樣的黑色菌核。
另外,菌核病個低溫病害,低溫的時候發生比較嚴重。
防治:
菌核病的化學防治,像冷棚或者溫室裡邊,可以用煙劑燻棚,比如百菌清、撲海因等燻棚,也可嘧黴胺、撲海因、腐黴利都可以。
注意:
預防菌核病要從花期就開始預防,因為病菌多從花期就開始侵染了。
11.枯萎病
發生時期:全生育期
識別要點:莖基部不縊縮、不腐爛、莖部維管束變色向上發展
枯萎病為害症狀
病株莖部橫截面
西瓜枯萎病又稱為死秧病,一般症狀是早晚正常,中午就有點萎蔫,過個四五天整棵就開始死了,切開蔓以後,裡邊維管束已經變成黃色。
枯萎病屬於土傳病害,一般像重茬種植,地下害蟲多的時候,病害發生就比較嚴重,尤其是原苗瓜上,嫁接瓜還好,原苗瓜的話如果膨瓜期遇上雨水,就會成片的死亡。
防治:
通過輪作減輕病害發生,比如西瓜和大蔥、大蒜、十字花科類作物進行輪作。目前,嫁接換根也可很好防治枯萎病,可用葫蘆、南瓜等這些來嫁接。若發病,主要灌根,比如用高錳酸鉀,惡黴靈、五氯硝基苯灌根。
12.西瓜病毒病
發生時期:全生育期
識別要點:花葉、矮小;果小、品質差
病毒病,一般在陸地西瓜上比較嚴重。常見的西瓜病毒苗主要有花葉型病毒和蕨葉型病毒。在北方一般是花葉病毒比較多,在南方蕨葉型病毒比較多。
一般侵染病毒以後,整棵植株生長比較黃,植株比較矮小,然後果實比較畸形,產量低,瓜的品質也比較差。
防治:
病毒病主要靠蚜蟲、飛蝨和人為操作傳播病毒。趕上溫度高、雨水少,天氣比較乾旱的時候,蚜蟲繁殖的比較多的話,病毒病就比較嚴重。所以,在地裡邊發現病毒以後,要即時把蟲害(蚜蟲、飛蝨)給處理掉,要不然是控制不住的。
建議在治療病毒的時候除要用一些病毒抑制劑外,如氨基寡糖素、鹽酸嗎啉胍、乙酸銅以外再加一些治殺蟲劑(吡蟲啉、啶蟲脒等),然後再加一些調節劑,比如芸苔素、赤黴素等。
免責聲明:圖片、文章來自網絡,僅供學習,不做商業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