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到中年,三覺不睡」啥意思?你做到了,福氣不請自來!

2020-12-22 圍爐趣談

人們常說,人到中年為不惑,那麼,這個不惑是何意呢?

我認為是閱歷豐富,活得透徹,人情世故瞭然於心,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

尤其是人到中年,浮躁已褪,暮氣未至,渾身上下盡顯成熟穩重的大氣。

人到中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精力充沛,思維縝密,有責任有擔當,是家庭的頂梁柱、社會的中堅力量。

人到中年,正是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容不得半點的懈怠和推卻。

這裡所說的「三覺不睡」,即是對人到中年的一種告誡與提醒,值得我們思考與自省。

具體來說,我認為「三覺」是指自我放縱的睡「懶覺」,不切實際的做「夢覺」,暗氣悶憋的發「怒覺」。

首先,咱們談談睡「懶覺」的危害何在?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聞雞起舞,古來由之。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對工作生活的益處多多。

可是,就是有些人懶散慣了,常常是日上三竿了,才會睜開惺忪的睡眼,極不情願地從床上爬起來。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末微小節,不值得小題大作。其實,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殊不知千裡大堤,潰於蟻穴,小節不守,何談大義能持?

歷史上,被世人譽為「千古完人」的曾國藩,一生注重修身養德,對日常起居等細節猶為嚴謹,並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

即使在戎馬倥傯的徵戰中,他也從不曾有半點的改變和敷衍。

比如說,他堅持每天早上部屬慕僚必須同吃早餐,邊吃邊聊,既密切了彼此間的感情,也可對軍情兵勢進行分析討論。

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早餐會,其積極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然而,對於曾國藩這個雷打不動的規定,當年新入湘軍幕府的李鴻章卻很不適應,心裡說不出有多鬱悶了。

每天,剛麻麻亮兒,喜歡睡懶覺的李鴻章,就得從暖暖的被窩裡爬起來,這真比「殺」了他還難受,以至好幾次藉故裝病賴床不到。

曾國藩發覺後,不動聲色,並沒有當面訓斥李鴻章,而是在次日的早餐會上,聲稱若一人不到,全體人員則不用餐。

自此以後,李鴻章再也不敢賴床了,徹底改掉了懶散的壞毛病,這為日後他成為湘淮系的領袖人物,無疑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正處於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必須要有嚴格的自律能力,切不可隨性而為,那樣很難撐起家庭的責任。

接著,再說說不能睡「夢覺」是啥意思?

我以為是那種誇誇其談,對未來缺乏切實規劃,只是幻想著天上掉餡餅的「白日夢」。

人到中年,性情應不再狂妄張揚,做人做事,內斂沉穩,遵循的是道法自然,條理分明。若是停留在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中,那是十分危險的。

我們村西頭的福貴,今年已經四十出頭了,可是卻混得妻離子散,窮困潦倒,家庭事業一塌糊塗。

在外人看來,其境遇是非常的悽慘,著實令人心生同情。

然而,當你了解了他的故事後,不由得想起「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用在他身上再恰當不過了。

可以說,他的潦草人生是咎由自取,自己釀的苦酒自己喝,真的怨不得別人。

福貴只想著掙大錢,好高騖遠,小買賣看不上,大生意做不來,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全扔給了帶孩子的媳婦。

他整日裡在外邊瞎折騰,十天半月見不到人影是常事,有時甚至一年半載玩失蹤,腦子裡儘是一夜暴富的神話,沉浸在自己編織的美夢中不可自拔。

眼見著孩子小學都快畢業了,福貴的白日夢還是沒有醒過來,日子過得愈發窘迫寒酸。

媳婦兒再也忍耐不住他的瞎胡鬧,鋪蓋捲兒一紮,悄沒聲地帶著孩子回了娘家。

最後,聊聊到底什麼是睡「怒覺」?

人到中年,家庭事業壓力山大,有太多的無奈和心酸。這裡所說的睡「怒覺」,我認為是指把自己的不愉快帶回家裡,即使睡覺都在散發出怒氣。

人到中年,須有一定的城府,喜怒不形於色,快樂可以與家人分享,苦澀應自己咽下,要有一種打落牙齒和血吞的氣勢。

因此,將工作與生活分隔開來,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以前,我也有這種壞習慣,只要心情不好,就會非常明顯的表現出來,有好幾次睡夢中都在與別人爭執,驚醒了身邊的妻子,惹得她惴惴不安,後半夜再也合不上眼了。

綜上所述,「人到中年,三覺不睡」這句俗語,我認為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律、務實、堅忍這三樣做到了,福氣不請自來!

相關焦點

  • 俗語「人到中年,不睡三覺,不求三人」,老祖宗的話要謹記於心!
    人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選擇,你做出來的選擇,決定著你接下來的路,走的是平坦又或者是崎嶇。人到中年是一個很艱難的階段,我們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但是他們的人生大事,仍然需要我們為之操心。我們的父母也漸漸老去,需要我們不時的陪伴,生怕他們照顧不好自己。
  • 農村老人說;人到中年、要做到「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得好;人到中年、要做到「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時候和老人們聊天,他們總喜歡用一些老話來告誡我們如何去為人處世,雖然說老人們說的老話聽起來很粗糙,但細細品讀的話,還是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三覺指的是哪三覺呢?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句話肯定都會感到困惑,為什麼睡覺還會讓人變得命薄?其實這是因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傳下了不少的俗語,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裡說的「三覺」指的是:懶覺、顛倒覺、飯後覺!
  • 古人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看看你睡錯了嗎?
    雖然古人能夠接受的文化程度不比現在的小孩子高,但是他們對於這方面的造詣卻是令人驚嘆,就連沒有怎麼接受過教育的老一輩的人聽了也能明白其道理,這就是俗語的魅力所在。到目前為止,人們對於俗語的應用仍然無處不在,而俗語的種類也是多得五花八門。
  • 農村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具體指哪三覺?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人這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好覺才能讓身體保持健康。而這句俗語中的意思就是,如果常常不恰當的睡眠就會使身體各個器官活性降低,免疫力大大下降,輕者導致臉色變差、皮膚衰老,嚴重時還會感染一些疾病,使人的壽命大大縮短,整個生命就好比紙張一樣薄脆,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所以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就好比吃飯一樣,正常情況下吃飯可以為人體補充能量,可是不安全的食物同樣可以給人體帶來疾病,睡覺同樣如此。
  •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指哪三覺?你睡對了嗎?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指哪三覺?你睡對了嗎?根據統計數據,人的一生中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可見睡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人也認為睡覺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躺下來睡著就好了。但古人卻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是什麼意思呢?指哪三覺呢?第一種覺是指「顛倒覺」,也就是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該起床的時候不起床。我們人類始終認為,最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就是和太陽一致的作息時間。
  •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高興的喜事了,就要和親朋好友目前們一起分享,並慶祝一下,所以在古代就有了辦喜事的習俗了,並且一直流傳至今。而說到辦喜事主要可以分為兩類:紅喜事和白喜事。
  •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啥意思?古人的忠告
    所謂勞逸結合,也可以引申為有合理的作息——過度操勞對身體不好,但是,休息方式不科學同樣危害健康,於是,古人有了「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的說法。 隨著四千多年前,中國進入階級社會,統治階級在佔有當時社會絕大部分資源以後,開始對壽命有了期盼,由此,促進了養生學問的發展。成書於周朝的醫學書籍就有過營養和休息決定壽命的闡述。上文的俗語,就是古人對睡眠方面學問的一種總結。
  • 匯雲聚美養生小課堂:中年養生不睡三覺不吃三飯是什麼意思?
    三覺是指什麼意思?氣覺,指的就是生氣之後睡覺。切記不要在你睡覺之前還在生氣。因為睡覺的時候帶著氣,會影響到睡眠質量,影響夜間自身的修復,使得身體的細胞加速凋亡,從而加速人的衰老,對健康也不利。不睡高枕也就是睡覺的枕頭不宜太高。枕頭太高,會影響夜間大腦的供血,會使大腦的機能加速下降,出現記憶力下降等問題,並且睡醒之後,會感覺頭暈腦脹。睡覺時,枕頭太高,對頸椎也不好,容易使頸椎出現問題。
  • 「人到中年萬事休」:但面對這些「窩囊」事,要爭!福氣不請自來
    俗話說:「人到中年事事休」。是啊,人到中年,我們早已沒有了少年時的衝動和青年時的血氣方剛,留下的,只有歲月沉澱下來的沉穩與厚重。人到中年,面對侵害自身利益的窩囊事,一定要爭,而且要強硬的爭!福氣不請自來。
  • 俗語「五喜不請自來,家中能人輩出」,啥意思?這五喜寓意非凡!
    俗語「五喜不請自來,家中能人輩出」,啥意思?這五喜寓意非凡!說起中國文化,不得不提語言,可以說語言是文字的載體。文字是骨架,而語言卻給骨架加了翅膀,使之翱翔於天際,可見語言的重要性。而我們的生活當中,卻流傳有一種語言,它極為普通卻又低調無比,它通俗易懂卻又深諳人生哲理,時至今日它依然指導我們向善,有些語言描述著生活中的現象,有些通過描述別人的言行舉止,比如這句俗語「五喜不請自來,家中能人輩出」,這句俗語其實也是描述生活中的一種現象,但是這種現象比較特別,而且寓意非凡,那麼這句俗語是何意呢?五喜又是指什麼?且聽我一一道來。
  • 老祖宗智慧:人不順時,讀懂這三句真言,福氣不請自來!
    你所謂的「不順」是源於「欲望、執念」,最鬧心的莫過於「求不得」。在適當的時候,能懂得「放下」的人,才會真正領會「健康和快樂」的真意。面對人生的不順,千年前老祖宗的智慧,很有借鑑意義!有三句勸諫真言,值得細細琢磨,讀懂了福氣不請自來!一、世事如棋局,不著地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
  • 人到中年,莫睡三覺,那這三覺指的是哪三覺呢?
    尤其是當我們到了中年之後,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狀態了,因為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保證身體健康,如果經常睡眠不足的話,還有可能會加速身體的衰老狀態,自然而然長壽也就會離你而去。在生活當中你可能經常會聽這樣的一句話就是「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那麼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他所說的三覺指的是哪三覺呢?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哪三覺不能睡?睡了會怎樣?
    其中比較在乎的就是睡眠,還查閱了不少資料,尋求古人的方法,在民間俗語中有一句叫「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那這是什麼意思,是不能睡覺嗎?一起來了解一下。「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哪三覺不能睡?「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句話意思看起來很簡單,就是有三種覺是不能睡的,否則對身體會造成損害,那這三覺具體是指什麼呢?就是不能睡懶覺、不能睡飽腹午覺以及晝夜顛倒覺不能睡。
  • 農村俗語「五喜不請自來,家中能人輩出」,具體是說哪「五喜」?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農村俗語「五喜不請自來,家中能人輩出」,具體是說哪「五喜」?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一個比較「講究」的國家,這個「講究」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對一些事情總會有些說法,比如民俗就是其中的代表。
  • 民間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古人的忠告
    那麼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的養生說法。民間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古人的忠告人睡三覺在過去饑荒到戰亂再到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後,人類社會也從落後的生產力,發展到相對先進的生產力和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
  • 農村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和二房妻」啥意思?有啥道理?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和二房妻」,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這其中又蘊涵了什麼道理呢?
  • 民間俗語:「人到中年,兩不碰,三不換」,究竟是什麼意思?
    俗語是在民間流行的一種文化,雖然跟詩詞歌賦相比,略顯直白粗俗,甚至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但俗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蘊含的道理不容小覷。俗語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少是教人向善的,比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告誡人們不要做壞事,否則遲早會被發現,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 俗語:「財不跟無福之人,勢不隨無德之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俗語,非常簡單的話語,但是非常的經典,仔細品讀,回味無窮,從中能夠領悟到很多生活的真諦,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幫助,今天來給大家說這樣一句俗語:「財不跟無福之人,勢不隨無德之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巷子裡邊不睡人,高山頂上不看雲」,是啥意思?
    前兩天與一位老農聊天的時候聊到了生活常識的話題上。老農說,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巷子裡邊不睡人,高山頂上不看雲」。這句俗語雖然看上去很土,但其意義還是蠻深遠的呢!「什麼?咱們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