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澤而漁|成語故事

2021-02-07 兒童成長故事


晉文公聽從狐偃的建議,用詐術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在得勝以後,他重賞了提醒自己不能「竭澤而漁」的雍季,又舉行了踐土之盟,與各國約定要尊重周王室,同時確立了自己霸主地位。不行詭詐之術,品行高潔、尊重人才、目光長遠,這也正是晉文公能夠成為春秋霸主的原因之一,如此雄才偉略的君主,怎能不受人擁戴呢?


春秋時期,楚國為了擴大自己的國土,增強實力,時常發兵攻打相對弱小的宋國。宋國國力微弱,只好向晉國求援。接到宋國國君的求救之後,晉文公決定出兵援助,在城濮這個地方和楚軍對峙,戰爭一觸即發。

……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


本書特色如下:

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 

2.一個成語就是一段歷史,芝麻告訴你的不僅僅有成語的出處和含義,還有與之相關的歷史知識,幫助孩子加深對成語的理解。 

3.生動的情景對話模式形象地模擬成語應用的場景,通過正反舉例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成語的用法,讓孩子們能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4.幽默搞笑的成語嘻哈漫畫,不僅幫助孩子加深理解,還大大增加了該書的趣味性。

相關焦點

  • 中華成語小故事——竭澤而漁
    雍季想了想打個比喻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sǒu)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意思是說:「用欺詐的辦法就像把池塘裡的水弄乾了去捉魚,哪還有捉不到的?可是明年就沒有魚可捉了。把山上的樹林燒光了再去打獵,哪還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將會沒有野獸可打了。用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如今有用,以後卻不會再有第二次了,這不是長久之計。」
  • 痛心「竭澤而漁」 盼望「合浦珠還」
    北海金海灣一些人如此挖沙蟲,讓人震驚和擔憂,不由得令人想起兩個成語故事。第一個成語故事是「竭澤而漁」。《呂氏春秋·義賞》云:「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其意為:使湖泊乾涸而捕魚,難道會沒有收穫嗎?但第二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難道會沒有收穫嗎?但第二年就沒有野獸了。
  • 中華成語小故事——金石為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一成語也便由此流傳下來。成語解釋成語jīn shí wéi kāi金石為開解釋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上期中華成語小故事——竭澤而漁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請轉發朋友圈,讓更多的小夥伴一起學習吧。
  • 雲臺晨星 | 竭澤而漁,天下何漁?
    雲臺晨星 | 竭澤而漁,天下何漁?今天的《雲臺晨星》欄目,小編將和大家一起聊聊關於「公益訴訟」的法治故事。對這於種竭澤而漁、焚林而田的作法我們堅決依法嚴處,2019年,我院對匡思彬等一批公益訴訟案件進行執行,在龍馬潭區二道溪碼頭將3500餘斤50000餘尾魚苗投放長江水域進行了增殖放流。
  •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的故事示例東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鄰縱有責言,終難指鹿為馬。(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上期成語故事-望梅止渴輕輕鬆鬆學成語讓孩子愛上學習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寓意深遠的故事,蘊涵著豐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 學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望梅止渴的故事
    成語故事小課堂精彩繼續~ 今天鴨,牛牛君會帶著大家 學習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遊戲 快來動動你的腦筋,看誰填的快!
  • 成語故事一鳴驚人
    成語解釋成語一鳴驚人
  • 成語故事雕蟲小技
    成語解釋成語雕蟲小技拼音diāo chóng
  • 成語故事孤掌難鳴
    成語解釋成語孤掌難鳴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對牛彈琴| 成語故事
    對牛彈琴得故事出自牟融得《理惑論》,又名《牟子》。作者牟融學識淵博,年輕時曾被推舉為茂才,後來成為朝廷得重臣,政績出眾,受到大家得一致讚揚。在東漢時期,「茂才」就是秀才的意思。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原來,東漢的開國皇帝叫劉秀,為了避諱——不能直接說出皇帝的名字,東漢的「秀才」統一被改為「茂才」。
  • 捨生取義|成語故事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本書特色如下: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
  • 大意失荊州 | 成語故事
    【成語】:大意失荊州【dà yì shī jīng zhōu】【基本釋義】本指關羽鎮守荊州時,因大意輕敵而導致荊州失守。
  • 來《成語天下》第二季,試講成語故事!
    龍印《成語天下》第二季第四期播出之後,贏得了網友新一波好評,因為這期節目再次激發了許多觀眾的答題參與度,也有很多精彩的成語故事為大家展露出來。隨著比賽進度的推移,選手之間的競技更上一層樓,節目看點越來越多~星羅棋布:你的成語庫存合格嗎?
  • 成語故事:沆瀣一氣
    【成語】:沆瀣一氣【拼音】:hàng xiè yī qì【解釋】: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成語故事】:  沆瀣,是夜間的水氣,有人說是露氣,也有人說是夏天半夜裡上升的地氣。  例如《楚辭·遠遊》有「餐六氣而飲沆瀣」,王逸註:「沆瀣,夜半氣也。」《漢書·司馬相如傳》有「呼吸沆瀣兮餐朝霞,」應劭註:「沆瀣,北方夜半之氣也。」《列仙列》描寫仙人陵陽子的神話故事也說:「春食朝霞,夏食沆瀣。」
  • 成語故事——鞭長莫及
    【成語】: 鞭長莫及【解釋】: 及:到。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成語故事】:  「鞭長莫及」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原意是說,馬鞭子雖然長,但是不能打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應該用的地方。後來比喻雖然願意去做,但是力量達不到。
  •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成語故事
    ……▍素材來源:《芝麻講成語故事》,它是一套針對7~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集故事性、互動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兒童國學讀本。本書特色如下:1.好看的成語故事+央視著名少兒欄目主持人芝麻原聲同步音頻,讓小讀者們不僅可以愉快的閱讀,還能通過掃碼聽芝麻講成語故事。
  • NIU活動 | 學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對牛彈琴的故事(第九期)
    成語故事小課堂精彩繼續~ 今天鴨,牛牛君會帶著大家 學習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遊戲 快來動動你的腦筋,看誰填的快!
  • 成語故事《負隅頑抗》
    這則故事出自《孟子·盡心下》被人追趕的老虎逃到了山裡的角落裡,背靠山腳,借勢回頭反撲追捕他的人。成語「負隅頑抗」由此而來。比喻敵人被追趕到無路可逃的時候,態度不老實,拒絕投降。也比喻有人幹了壞事被揭穿後,死不認帳,狡辯抵賴。成語「在作馮婦」也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 成語故事:下裡巴人
    【成語】:下裡巴人【拼音】:xià lǐ bā rén【解釋】: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成語故事】:  宋玉是戰國後期楚國的一位文人。  成語「陽春白雪」「下裡巴人」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陽春白雪」後來就用來代表高雅的文藝作品,用「下裡巴人」代表通俗淺近的文藝作品。這兩個成語可以單獨使用,也常常在一起對比地使用。 本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