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宣布舒華體育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請程序得到核准。這也意味著,舒華體育僅用兩年多的時間完成了從新三板退市到成功登陸A股市場。
文 /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生態圈授權轉載
2020年11月,舒華體育再次向IPO發起衝擊獲得成功。其背後映射出了一個「三面體」:
第一面:是國家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以提升各行各業實體經濟體的科技水平的決心;
第二面:是以舒華體育為代表的一批經歷波瀾跌宕IPO過程的企業,反映出了中國資本市場管理層未來對於中小型上市公司越來越嚴格的基本面風險控制和態度;
第三面:之於中國體育用品業而言,隨著近兩月行業領先企業共創草坪和舒華體育上主板的成功,預示著體育用品企業對A股市場的「情有獨鍾」,還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發展戰略層面不斷布局衝擊IPO的熱潮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升溫。
而面臨這些多面多維的現實,也是近幾年整個體育產業概念股在A股市場不斷經受「千錘百鍊」的現實寫照。
01
謀篇布局已久的A股戰略
回顧這幾年全球資本市場的體育題材股,從赴美的中概股,到港股再到新三板,回歸A股,成為了一級市場上由來已久並頗受關注的話題。
意圖重回A股的體育企業就不在少數。直接上A股自然是好事,例如不久前直接進入上證的「共創草坪」——倘若因為各種原因不能直接上的話,如何「曲線」上A股呢?目前市場大致有以下兩種模式:
第一種情況用得最多,即「轉板模式」。
近年來,不少體育企業選擇先從新三板摘牌——據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上半年,就有超過160家掛牌企業告別新三板。小微企業中止新三板上市的背後,不少企業早已開始布局IPO之路。這其中包括體育傳播第一股博克森,體育培訓第一股萬國體育等細分領域翹楚。
第二種情況,類似於「匹克模式」。
遙想2017年的港股市場,當安踏、李寧等體育品牌紛紛交上出色成績單——當時在港股市場摘牌僅兩個月的匹克就在2017年初,應景舉辦了「回歸A股發展論壇」,邀請各家公募、私募機構助其勾畫回歸大A的藍圖,展示了其重回A股的決心和「勢在必得」。
儘管IPO於不少體育產業概念的企業並非易事,但依舊阻擋不了「舒華們」對A股的憧憬和嚮往——而這背後,就是目前甚至是未來十年符合上層管理層意志的中國資本市場的潛在紅利。
以港股和A股為例,二者其實存在較高的溢價率,中資企業在港交所的股票價格遠低於滬深兩市。匹克之所以在H股選擇退市——公司的股價被嚴重低估,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02
哪些體育用品企業成功「上車」A股?
據不完全統計,算上剛IPO獲批的舒華體育,目前已有8家體育用品企業成功登陸A股市場。究竟是什麼類型的體育用品企業搭上了A股這輛快車?
製圖:LZQC
筆者對8家A股上市的體育用品企業主營業務進行了分類,注意到,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運動及戶外用品製造類
8家體育用品製造A股企業中,有3家企業屬於戶外用品品類。分別為三夫戶外、探路者和牧高笛。且這三家均以戶外裝備生產、銷售為主業。此外,還有一家「晉江系」運動製造企業貴人鳥,在主營業務裡,除了體育產業題材之外,也疊加了「戶外」元素。
場地設施類
有兩家場地設施類A股企業,分別為共創草坪和金陵體育。其中,共創草坪以從事人造草坪的研發、製造和銷售為主業,上市日期為2020年9月。金陵體育則為體育裝備製造企業。
健身用品類
兩家健身業務範疇的A股企業分別為健身設施、器材老牌企業英派斯和從新三板退市後搭上A股快車的舒華體育。
從8家A股上市的體育用品製造企業的經營業務和市場來看,全民健身和大眾消費市場,是其面向的主要市場。同時,他們也是A股市場上體育概念股中僅有的以體育製造類業務為核心業務的企業。
03
A股市場體育用品企業表現是否符合預期?
A股市場的誘惑,簡單概括之,筆者認為,就如同「圍城」裡的人,外面的人削尖了腦袋希望進去,但真正登陸A股的企業未必真如預期一樣遊刃有餘。
搭上A股的快車,是否能為舒華體育、為健身行業帶來不一樣的行業局面還未可知,同時,這也留待舒華體育去證明。
也可以回首一下在A股翻滾多年的體育同行,比如作為登陸A股市場較早的貴人鳥——作為「先進入者」,他們的表現如何?
巔峰時期貴人鳥的市值一度達到400億元,而如今已經改頭換面成「ST貴人」,沒有了當初的風光和資本市場的人氣。
圖片來源:網絡
彼時,他確實藉助資本市場一路扶搖,實現自己預期的「小目標」。但其發展走下坡路反倒是因為資本的力量助力品牌戰略「瘋狂擴張」的實現——貴人鳥的「買買買」,現在看起來,並沒有助其在A股市場再次飛躍,也沒有使之成為國際同行中的一線品牌。
反觀金陵體育、牧高笛等圍繞主業深耕的專業品牌,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其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依舊穩健,營收和淨利潤依舊出現正增長。
目前,「折翼」的貴人鳥,能否把「ST」的帽子摘掉不得而知——A股市場對於偏傳統製造領域的體育用品企業來說,冷靜細思,確是一把「雙刃劍」。
04
政策面支撐「下一個舒華體育」破土而出
儘管「貴人鳥們」在A股市場正遭遇著壓力,但正如筆者開頭所言,這並不會阻礙體育用品企業對A股堅定的熱情和信心。
近年來,體育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儘管體育服務業規模和總產值佔比不斷增長,體育用品業依舊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當前體育用品製造業的發展規模,根據46號文件關於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5萬億元的目標,前瞻預計到2025年,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業總產出將超過2萬億元。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體育產業「43號文件」,提出強化體育產業要素保障,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熱情,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積極實施全民健身行動,讓經常參加體育鍛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而不久前2020年10月初出臺的體育產業「36號文件」,無論是進一步拉動全民健身、校園體育設施,還是以此促進和帶動全民健身事業——可以預見的是,在政策的引領下,參與體育鍛鍊的人群規模將會不斷擴大,由此與之相匹配的體育用品需求也將隨之增加。
政策面既然如此給力,那麼在不斷的利好消息和需求空間持續釋放的背景下,無疑將為衝擊IPO的體育用品製造企業帶來更多的助力。
舒華體育成功登陸A股市場的背後,也恰恰說明了體育用品製造企業備受資本市場期待的空間和機會。同時我們也希望,未來會有更多業績優質、走價值增長路線的體育用品企業衝擊IPO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