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全靠相互尊重來維繫,大部分人的心底都藏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底線,這大概就是老一輩們常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的道理。
若一個人對別人表現出客氣和恭敬,哪怕行事稍有不妥也很容易獲得諒解,反之就算本身沒錯也會被人雞蛋裡面挑骨頭。這是現實也是人性。
在我的記憶裡第一次聽說「尊重」二字是出自親戚家的小姨之口,當年的我還沒上學,正是人嫌狗不待見的調皮年紀,跟著母親到了親戚家後就翻箱倒櫃找玩具。
當翻到小姨抽屜的時候發現一打漂亮的賀卡,每一張打開後都能看到幾行字,我記得很清其中有一張帶音樂燈,翻開不僅會響起音樂旋律還有閃閃發光的小彩燈,當時我非要將賀卡據為己有。
已經讀高中的小姨好說歹說最終用三張更漂亮的嶄新賀卡將它換了回去,也就是在那天我第一次聽到「尊重」和「朋友送的東西不可以轉送旁人」的道理。
老實說當年的我根本沒聽懂所謂的「尊重」和「情誼」不過是被用來交換的三張新賀卡所吸引才將東西還了回去。如今想來,十分慚愧。
這世上並不是每個人長大後都會成熟,有些人即便早已成年,甚至步入晚年其行為仍舊像年幼的孩童那般人嫌狗不待見,有時候你會發現,懂事和年齡無關。
小玥和老公蔡峰結婚十多年一直都小心翼翼地處理婆媳關係,由於婚後兩代人並沒有共同生活,所以關係處得還算可以,只是婆婆一直都偏心女兒苛待兒子。
有個詞叫「愛屋及烏」說的是愛一個人的時候也會順帶著愛他家房頂上的烏鴉,這個解釋雖然有些誇張,但就人性而言卻很到位。
小玥的婆婆就是這樣的一個老太太,她偏心自己的大女兒便順帶著也偏心女婿,反倒是對自己兒子還不如女婿好,更別提對兒媳的態度了。
即便如此小玥和老公依舊沒有任何怨言,畢竟老一輩人所謂的偏心也不過是口頭上說說,做子女的若在言語上太過計較只會引發家庭關係不和。
老話說一個人疼不疼另一個人在細節上根本隱藏不了,小玥婆婆疼女兒的心完全沒有隱藏,就拿逢年過節一家人聚餐吃飯來說,如果餐桌上有一隻雞,那麼雞腿一定在大姑姐和姐夫碗裡。
剛開始婆婆還會解釋說女兒嫁出去就是客人,把好東西留給客人是自家的待客之道,再後來大姑姐和小玥先後生了孩子,姑姐頭胎生了個女兒,小玥生的是兒子,按照常理來說老一輩人都會更偏向於親孫子,可小玥的婆婆卻不是,她明顯更喜歡女兒生的孩子。
這讓小玥心裡很不是滋味,但轉念一想婆婆可能更喜歡女孩,畢竟在她自己的兒子和女兒之間就更偏向女兒些,若這麼解釋的話事情還算說得過去。
只是又過了幾年小玥也生了女兒,生下孩子那天婆婆說了一句讓她終生難忘的話:「咦,是個丫頭片子,我還以為又添個孫子呢。」當然這句話她沒有當年說,而是在跟親戚們打電話報喜時說的話,被小玥無意中聽到。
從那以後她就對婆婆有了更準確的認知,甚至還有一段時間懷疑自己老公會不會是公婆抱養來的孩子,不然婆婆也不能如此區別對待自己的一雙兒女。
人心就是這麼奇怪,喜歡一個人沒有道理,討厭一個人更是不講理。
即便如此,小玥和婆婆的關係依舊維持在面上過得去,畢竟蔡峰家只是普通人家,並非有錢有權的豪門,無論婆婆再怎麼偏心,終究是仨瓜倆棗的瑣事,作為兒媳的小玥始終保持不計較。
讓她沒想到的是這麼多年來婆婆並沒把她的不計較當做大氣,而是看做理所當然,一轉眼十幾年過去了,小玥成了中年婦女,婆婆更是即將步入老年。
就在去年婆婆到了五十五歲,也不知怎麼想的,婆婆提出五十五歲生日要大過,這麼一通知擺明了是要收壽禮,張羅壽宴的事情自然落在蔡峰這個兒子身上。
好衣服配好首飾是婆婆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原本打算帶婆婆去選一身貴衣服的她,在得知大姑姐已經請了裁縫專門定做後,斟酌再三最終決定給婆婆買只金手鐲。
等一切都準備妥當,下帖請了些關係好的老親戚們便在飯店給婆婆辦了一場相對隆重的壽宴。在宴請之前小玥和大姑姐就已經將壽禮送到,為的就是婆婆能在宴會上風光一把。
事實上壽宴當天婆婆確實光彩照人,果然人靠衣裝馬靠鞍,婆婆穿上大姑姐據說花了兩千多置辦的衣服又特意做了髮型化上妝,看起來不過四十出頭的模樣。
只是讓小玥疑惑不解的是婆婆手腕上並沒戴自己早些天就送去的鐲子,當時她還想可能婆婆是怕在外面吃飯戴貴重首飾容易丟,所以收了起來,當天宴會上不少人誇讚婆婆衣服漂亮,姑娘孝順,婆婆卻從沒提過一句兒媳送了更貴重的禮物。
這還不算,真正激怒小玥的是壽宴過後的第二天,一場壽宴收了不少禮,親戚們送來的多半是吃食,所以婆婆打電話喊女兒女婿以及兒子兒媳到家裡分東西。
等小玥和老公到達婆婆家,大姑姐和姐夫已經坐在屋裡,關於壽宴的還沒聊幾句小玥就看見大姑姐手腕上戴著一隻金鐲子,她還開了個玩笑:「姐夫今年發財了呀,可算給姐補齊了金首飾。」
說完這句話後卻發現大姑姐和姐夫表情尷尬,婆婆不僅狠狠地瞪了大姑姐一眼,就連臉色也暗了一度。
小玥瞬間反應過來這鐲子怕不就是自己前些天買給婆婆的壽禮吧,於是試探著問婆婆:「媽,我給你買的鐲子怎麼在姐手上?」婆婆絲毫沒有繼續掩飾的意思:「我的東西,想給誰給誰,再說你買鐲子花的不也是我蔡家的錢。」
聽婆婆將話說得如此理直氣壯,小玥起身拽上老公道:「家裡還有事,這些禮不用分給我們了,全給大姐拿上吧,將來她還得給您養老呢。」
蔡峰心知肚明問題不在妻子在母親,便一言不發跟著小玥回了自己家。
最終事情鬧得很難堪,大姑姐將鐲子還給了婆婆,但婆媳之間卻再也沒法維繫從前的「和睦」。
無論禮輕禮重,轉送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自古以來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有「禮尚往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在送禮和回禮中得以維繫,從而越走越近。
先不論送出的禮物是什麼,送禮的目的又是什麼,單就「送」這個動作來說它是送禮者想要表達友好的一種願望,若收禮者拒收,或者收到之後隨手處理,那便是對送禮人的不重視不尊重。
禮物的現實意義並不是價值本身,而是寄托在其中的情誼,將別人的情誼轉手送人,無疑是對彼此間關係的否定。
禮物轉送無論是無意之舉還是刻意為之,都是一個人不成熟不懂事的表現,無規矩不成方圓,怕就怕一個人既不能以身作則,又要拿規矩去束縛旁人。
今日話題:別人給的禮物可以轉送嗎?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