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因為央視悄然改變的一個對臺稱謂被爆出,於是這兩天的臺灣輿論,集體「炸裂」了。
先來看下面這組圖——最早即是由細心的大陸網友發現的:在中央電視臺對2017年桌球亞錦賽的直播報導中,10日的「中華臺北隊」到了11日,變成了「中國臺北隊」。
「央視新聞」微博截圖
別看只有一字之差,這「中國臺北」四個字一出,臺灣媒體的「小心臟」便統統受不了了。
4月17日以來,島內輿論的「畫風」都是這樣的——
「示警」、「出手」……類似的用詞顯示,對於這次大陸媒體在稱謂上的一個小變化,臺媒普遍有些「恐慌」。
「再過一個多月就是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一周年了,難道另有含義嗎?」臺灣TVBS電視臺就對此「緊張地」揣測道。
文 | 亞君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參考消息」(ID:ckxxwx)。
1
「綠委」:「北京騎到臺灣頭上了」;臺灣網友:就知道「打嘴炮」
相較於島內媒體敏感脆弱的神經,一些臺灣政客則藉機發難,並想當然地沉浸在「臺灣需強硬回擊大陸施壓」的意淫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這兩天被廣為報導的「綠營」激進派、「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的說法。
徐永明16日聲稱,北京「改名」的做法是「騎到臺灣頭上」的行為,臺當局除了應表達抗議外,更該考慮以「臺灣」之名「重返國際舞臺」。
「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
他還痛批臺當局對外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李大維,稱其常說「外交是一門藝術」,但可見李大維「沒什麼藝術天分」。
為了平息臺灣立法機構裡如徐永明等人的「憤怒」,4月17日上午,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回應「改名」事件時稱,大陸媒體單方面「矮化」臺灣,臺灣絕對不能接受,「臺灣絕對不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也會正式向陸方提出抗議。」她說。
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接受臺媒採訪。
然而對張小月的這番「狠話」,臺灣網友並不買帳,直言這不過是臺政客擅於「打嘴炮」罷了。
從「中華臺北」到「中國臺北」,這一字之差,就這樣攪亂了臺灣一池春水。
2
「中華臺北」四個字,今年走入歷史
對央視上周的默默「出手」,微博上,大陸網友叫好聲一片——
「事實上,央視的改動只是這兩天被報導出來了而已。今年早些時候起,大陸媒體已經在統一使用『中國臺北隊』的稱謂了。」一位熟諳兩岸事務的大陸媒體人說。
梳理新華社報導後發現,最新關於「中華臺北」的說法,停留在去年12月有關「2016年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總決賽」小組抽籤儀式的報導中,當時文中介紹臺灣方面的選手時稱她是「現世界排名第一的中華臺北選手」。但4個月後,再報導這一賽事時,文中已註明其為「中國臺北隊」運動員。
此外,對今年2月的亞冬會,新華社在報導介紹臺方選手和代表隊時,也都一律使用了「中國臺北」。
換句話說,在今年以前,兩岸媒體曾長期混用「中國臺北」與「中華臺北」的說法。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兩岸默契的一種體現。但如今,「中華臺北」四個字,正式走入了歷史。
據臺媒披露,當年「在兩岸都希望臺灣參加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情況下」,臺灣於1989年4月與大陸奧委會籤下協議書,從而明確了其在大陸境內參加正式國際賽會的中文名稱。
「(當時規定)官方正式文件一律使用『中華臺北』。但當時並未規範正式官方文件以外使用方式,大陸媒體仍慣用『中國臺北』,直到馬政府之後才善意的以『中華臺北』稱呼。」臺灣《旺報》報導稱。
《旺報》報導標題截圖
可見,「中華臺北」本身就是大陸善意的體現,這一點,更體現在英文名稱中。
「中華臺北」英文為「Chinese Taipei」,是臺灣參與國際比賽的主要名稱。它也常用於臺灣參加不限定以主權國家身份為會員的國際組織活動,例如國際奧委會(IOC)、亞太經合組織(APEC)、世界衛生大會(WHA)等。與此同時,臺灣還以「中國臺北」(Taipei,China)身份保留在亞洲開發銀行的會員地位。
在世界衛生組織官網中,涉及臺灣的表述使用的是「中華臺北」和「中國臺北」。
「總體來看,過去在國際社會中,對臺灣的稱謂可以說有不同模式,最典型的就是奧運會模式,即『Chinese Taipei』。雖然這與大陸在官方文件和國際公開場合中對臺灣『Taipei,China』的稱謂有所不同,但在兩岸關係過去的發展中,大陸並沒有刻意否定『中華臺北』這個稱謂。」臺灣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對參考消息網-銳參考這樣解釋道。
3
臺灣與海外勢力的「小動作」,一直未消停
儘管如此,但自1989年以來,臺灣內部總有一群人,反而曲解大陸善意,認為「中華臺北」也是對「臺灣」的矮化,認為臺灣應當勇於維護自己的「權益」。
為此,從臺灣官方到臺灣媒體,各個「小動作」不斷。
比如2004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世界醫學協會年度會議時,臺當局對外事務主管部門曾公開宣布,要把臺灣會籍名稱由原來的「中國(中華)臺北醫師會」(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Taipei),變更為「臺灣醫師會」(Taiwan Medical Association)。
當時臺當局還表示,「這項正名成果,旨在讓臺灣以後名正言順在國際展開『醫界外交』,也避免原名稱『中華臺北』被誤認與矮化為地方團體的尷尬。」
臺當局期盼在國際展開「醫界外交」。
同年8月,更有臺媒「大聲疾呼」,「呼籲」在希臘奧運會時,「把『中華(臺北)隊』正名為『臺灣隊』」。文章同樣認為,「Chinese Taipei」雖然翻譯為「中華臺北」,但其意思更像「中國的臺北」,有「自我矮化與混淆視聽」之嫌。
「實際上關於臺灣體育代表隊、『中華臺北』的稱呼,臺灣藍綠媒體在島內報導時都進行篡改。」一位網友在臉書總結道,「藍營媒體一般稱呼『中華隊』,省略『臺北』兩字,綠營則一貫只稱為『臺灣』。」
值得注意的是,在臺灣為自己「正名」的各種「小動作」裡,來自美日部分勢力的支持「功不可沒」。
僅以今年為例。今年1月,日本方面成立了「2020東京五輪臺灣正名推進協議會」,為臺方以「臺灣」名義參加東京奧運會進行積極的民間連署活動。
兩個月後,據「美國之音」中文網報導,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創業大會首次用「臺灣」而不是過去的「中華臺北」來稱呼臺灣代表團。
「美國之音」中文網臉書報導截圖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有綠營網友時常為此歡呼、自嗨,但也有臺網友自言:「每到這個時候就會特別痛恨自己沒有國家,但其他人卻沉醉在虛假的名稱當中,這種糾結的痛苦,實在很難受。」
4
大陸給臺灣名稱「立規矩」
在臺灣問題專家王建民看來,如今大陸媒體把「中華臺北」改稱為「中國臺北」,說明了「大陸在國際社會更明確、更嚴格規範臺灣的政治定位」。
「過去大陸沒有刻意否定『中華臺北』,這是根據過去兩岸關係的發展情況而定的。所以在民進黨當局始終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的背景下,大陸進行稱謂上的嚴格規範,就是要更鮮明地重申一個中國原則,反對『一中一臺』存在的任何可能。」王建民表示。
「所以改名事件,明顯是大陸對臺釋放的一種政治信號,或者說是發出的一種警告。」他說。
臺灣排球協會在官網中自稱「中國臺北」代表隊,被綠營媒體斥「自我矮化」。(圖片源自臺媒)
臺灣《旺報》也援引大陸學者、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副院長李振廣的話解讀道,相較於馬英九時代,兩岸關係和緩,大陸往往對臺灣的國際參與都持以寬鬆態度,在國際空間上也會有一些包容;而隨著民進黨上臺後,持續不願承認「九二共識」,自然大陸也不會再預留任何國際空間給臺灣。
此外,對於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喊出的「臺灣絕對不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王建民認為,臺方的反應和措辭「保持了一定的克制」,但同時也升級了「對抗」的情緒。因此,未來的兩岸關係將可能更加緊張、更加僵化,也很難有所改善。
學術合作聯繫人:聶智洋(微信號:i87062760),添加時請註明:姓名+職稱+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