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中房報記者 唐珊珊 | 北京報導
一則國家電網「退房」消息將魯能集團推到聚光燈下,也使其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廣宇發展命運陡生變數。
3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了對國家電網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通報中,國家電網表態,「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
由於國家電網旗下地產業務主要集中在魯能集團,天津廣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000537.SZ,「廣宇發展」 )是魯能集團旗下唯一A股上市公司,後者命運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3月28日晚間,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在投資者平臺向廣宇發展董事會秘書提問,涉及國家電網退出房地產業務後,大股東魯能集團是否繼續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廣宇發展控股股東是否發生變化,以及大股東未注入資產是否繼續履行承諾注入到上市公司?
對此,廣宇發展董事會秘書回復稱:目前公司控股股東為魯能集團持股比例76.13%。根據戰略安排,魯能集團將廣宇發展作為整合及發展集團內住宅類房地產開發業務為主的綜合性地產業務平臺。對於大股東資產是否繼續注入到廣宇發展,其稱:根據2017年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關於避免同業競爭相關承諾,大股東魯能集團將其所屬的、符合條件的住宅類地產逐步注入廣宇發展或採取委託管理、註銷房地產開發資質等舉措,避免同業競爭。目前該承諾仍正常履行。
此前,廣宇發展與魯能集團有過10年重組計劃,但進展甚微;這一次國家電網「退房」下,這筆地產資產是否會注入廣宇發展還是花落他家引發外界關注。
━━━━
十年坎坷重組路
廣宇發展前身為天津立達國際商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6年3月,1993年12月10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2005年6月30日更名為「天津廣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業務範圍包括房地產開發、商品房銷售、物業管理以及對住宿酒店及餐飲酒店投資等,業務布局主要集中在北京、濟南、南京、蘇州、重慶、成都和宜賓等城市。
儘管業績平平,但廣宇發展對魯能集團來說卻有著特別意義。將旗下地產板塊業務注入廣宇發展從而實現借殼上市一直是魯能集團夢想,但這一夢想實現過程卻異常曲折。
據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梳理,廣宇發展與魯能集團之間資產重組與整合,最早可追溯至2009年12月。彼時廣宇發展宣布,將以9.88元/股發行價格向魯能集團定向增發不超過7億股,購買其持有的7家下屬房地產公司股權,即重慶魯能34.5%股權、宜賓魯能65%股權、海南魯能廣大100%股權、海南三亞灣100%股權、海南英大100%股權、海南盈濱島50%股權、魯能亙富100%股權。但此次重組最終因宏觀調控加強自動失效。
2013年8月,廣宇發展再次停牌開啟新一輪重組,除了第一次重組的7個原有項目外,其還將購買都城偉業持有的鼎榮茂華70%股權,和世紀恆美持有的重慶魯能英大30%股權。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原因是該次重組申請文件關於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是否發生變更的信息披露,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
2016年4月,廣宇發展第三次踏上重組徵程。這一次魯能集團壓縮了其擬注入上市公司的資產包,剔除包括海南公司在內的3家標的資產,減少標的資產交易作價至91.11億元,重組的資產增值率從第二次重組方案中的133%降至89.85%。曾關注該事件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削減注入資產包最大的原因是為了方便廣宇發展定增,加快獲得證監會審批。」
此次重組也並不順利,深交所向其下發問詢函,認為此次重組構成借殼上市,並在函中指出,重組標的公司重慶魯能、重慶魯能英大、宜賓魯能、魯能亙富2013年以來淨利潤不斷下滑,資產負債率不斷上升,遠高於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此外,5家標的資產最近3年累計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均為負值。
2017年,重組方案再次作出調整,在2016年方案基礎上削減了配套融資計劃,交易標的資產交易總價格為91.1億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發行價格由原方案的6.81元/股調整為6.75元/股,發行股份數量相應由13.38億股調整為13.5億股。購入資產與2016年一致,同年8月,該重組方案終獲無條件通過,並同年9月20日取得證監會批覆,在2017年10月30日新增股份發行上市。
然而2019年重組再生波折。2019年,4月8日晚間,廣宇發展發布放棄受讓大連神農科技、海南英大、北京碧水源、天津魯能置業100%股權及關聯方都城偉業集團所控制的海南億興置業60%股權。原因是是綜合考慮目前房地產市場行情低迷及上市公司資金情況,相關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不利於改善上市公司持續盈利能力。
至此,長達10年的重組路終未能圓滿。據記者了解,截至2020年3月28日,魯能集團僅完成了部分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個別資產甚至遭遇既無法注入上市公司也賣不出的窘境。
「魯能地產板塊借殼廣宇發展財務運作的核心是解決地產項目缺錢問題,把旗下地產板塊注入上市公司可以打開融資渠道,進而擺脫巨額銀行貸款壓力,但雙方長達十年的重組,土地儲備多集中於重點調控區域,且魯能超級大盤模式已經不適合現在市場,這些都嚴重影響到了魯能集團發展,也不被資本市場看好。」天津一國有房地產企業高級副總裁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廣宇發展未來
有消息稱,魯能集團旗下地產業務大概率將由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誠通」)接手,並於今年年底前完成。並且,魯能或將採取「一體一策」方式逐漸退出房地產業務。即將按照一個地產項目作為一個主體,逐個分拆剝離。未來,魯能集團將主要聚焦於風電、光伏產業,或將成為國網旗下的新能源業務平臺。
魯能集團的變局是否會影響廣宇發展?廣宇發展董事會秘書回覆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稱,廣宇發展作為上市公司,始終在資產、業務等方面保持獨立,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
「廣宇發展一直面臨去化不佳、資金緊張、增長乏力等諸多難題,對控股公司的依賴性也很強,如果沒有魯能『輸血』,可能會受面臨發展困境。」一位接近廣宇發展的業內人士表示。
記者梳理發現,廣宇發展銷售規模僅在2017年重組後短暫增長,僅一年,其銷售額就下滑至222.07億元,同比下降18.09%。2019年上半年,廣宇發展籤約銷售額僅為51.72億元,較2018年同期減少51.18%。全年總營收為229.86億元,同比下降15.04%;淨利潤為31.42億元,同比增長25.57%,其利潤增加主要得益於重組帶來的土儲擴充。
去化率低也是廣宇發展面臨的難題。財報顯示,2018上半年其可售面積約為191萬平方米,截至2018年6月末未售面積87.40萬平方米,去化率超54%。到了2019上半年,廣宇發展的可售面積約為185.18萬平方米,截至2019年6月末未售面積145.61萬平方米,上半年的去化率僅為21%。
為幫助廣宇發展解決資金難題,魯能集團不僅扮演了「接盤俠」,還持續提供財務資助。2019年11月,廣宇發展曾將其持有的北京市豐臺區榴鄉路84號院的魯美項目S-24地塊1號樓3單元及地下部分存貨資產,以進場掛牌交易方式進行對外轉讓,接盤方正是魯能集團。
在提供財務資助方面魯能集團也不遺餘力。資料顯示,2019年11月,魯能集團分別向廣宇發展東莞公司、南京矽谷公司分別提供10.52億元、1.2億元財務資助,年利率均為5.5%,期限均為1年。1月21日,廣宇發展再次發布公告稱,為滿足公司及所屬公司業務發展需要,緩解資金需求,公司控股股東魯能集團2020年度擬向公司及所屬公司提供財務資助本金額度不超過217.19億元,期限不超過24個月,年利率不超過5.5%,財務資助金額在總額度內可於有效期內循環使用。3月25日,魯能集團再次擬向公司提供10億元財務資助,利率5.5%,期限1年。
靠大股東頻繁輸血續命的廣宇發展,能否在沒有魯能的日子裡獨自壯大,仍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馬琳 曹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