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朗格冰川隧道。
王相軍生前在青藏高原進行的冰川探險活動。
12月26日,對於不少戶外探險運動愛好者來說,「西藏冒險王」去世的消息,讓他們深感痛惜。
據知情人士告知,王相軍是在西藏那曲嘉黎縣戶外探險時,意外失手掉落零下20多度的冰川暗河中,當地搜救無果,永遠地留在了這個他最喜歡的地方。不少圈內人士表示,王相軍的離世,對冰川探險和氣候科研等工作是一大損失。
有人曾經統計過,西藏冒險王王相軍曾經走過70多座冰川。為了呼籲關注冰川消融,他還參加了2019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並發表演講。
惡魔法則所言:「身為一個冒險者,如果老死在床上,那簡直就是一種恥辱。身為一名真正的冒險者,應該選擇讓自己死在最刺激的旅程中。」
不過,他的離世,也讓普通民眾,對於冰川這個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詞彙,產生了諸多聯想。
那一抹夢幻的藍
如果說藍曬中的普魯士藍,是攝影愛好者心中曼妙的美景,那麼冰川之藍,就是探險愛好者心中難以抵達並無法描述的聖境。
冰島南部埃亞菲亞德拉冰蓋。
站在科學的角度上,冰川的藍,形成於冰對可見光的反射與吸收。但那一抹夢幻的藍色,卻來自於自然的饋贈。
冰川形成年代久遠,隨著時間的推移,冰川中的氣泡逐漸減少,冰層變得更加緻密堅硬。藍光被這種「千年老冰」反射,最終形成了調色盤中無法調配出來的藍色。在王相軍的視頻中,藍色的冰川就是其背景板。而人們也因此與冰川產生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西南極洲漂浮冰川碎塊。
旅遊方面,冰川多少顯得有些「養在深閨」。相比較名川大山,冰川顯得小眾與奇峻。這正是現代小眾與定製旅行的宗旨和賣點——入常人難入之境,賞他人未見之景。
除了景色,冰川還可以作為第一手的科普現場來進行旅遊開發。
西藏「40冰川」,位於中國與不丹的邊界。
因為冰川本身就是一個極其脆弱的生態系統,對於氣溫變化有著靈敏的響應。實際上,冰川並不是固定的,而是一種流動的固體;加之常年封凍,冰川擁有獨一無二的科學上的研究價值。而特質也讓人們意識到,冰川旅遊是一個小眾、開發難度大、對從業者要求高企的項目。
在中國西部旅遊的版圖上,冰川遊一直是一個難點,也是一個熱點。國家為冰川遊確定的原則是「保護第一、開發第二;先規劃、後建設」。
中國西北部祁連山夢柯冰川。
探險家、戶外愛好者,攝影師,甚至是家庭,都是冰川遊的潛在客戶。只是,對於冰川的開發,卻無比艱難,而且無從下手。
因為冰川的地理環境特殊,除了高寒之外,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無法大規模、商業性的開發。冰川又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線路無法規劃確定,更無法展開基建。而且,要登上冰川,除了裝備和培訓,還需要專業人士的帶領。
冰島索爾黑馬冰川徒步項目旅行團。
更加重要的是,冰川不僅僅是旅遊資源,更是眾多古老村落的生存資源。像是來古冰川,就是來古村村民的淡水資源來源。
所以,遊客在觀光的同時,多多少少也會不合時宜地打擾到當地居民的生活。也正是這種大背景,很多批的觀光客來到這裡,也只能在村口駐足遠望,讓那道奇幻的冰川在自己的腦海中留下驚鴻一瞥。
西藏昌都八宿縣然烏鎮來古冰川。
冰雪所聚,積而為凌
國內冰川
木扎爾特冰川 唐古拉山脈冰川
阿壩冰川群貢嘎山海螺溝冰川
冰鬥山谷冰川 布加冰川
中國境內冰川資源分布圖。
唐朝的慧立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這麼寫道:「冰雪所聚,積而為凌,春夏不解,凝沍汗漫,與雲連屬,仰之皚然,莫睹其際。」
其大意是說,冰雪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冰凌。冰凌數年不化,相互融合,慢慢勃發到與雲彩連在一起,仰望過去,全是白色,無窮無盡。這是中國人對冰川最早的記載之一,它所描繪的,是天山木扎爾特冰川。
左右滑動查看:新疆天山汗騰格里峰冰川區木扎爾特冰川。
在蒙古語中,木扎爾特冰川意為「白冰川」。而這也就是慧立所寫「皚然」的由來。
作為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天然冰川,木扎爾特冰川難以靠近。這裡地勢險峻、冰川運動劇烈,常年可以聽聞到冰川崩裂之聲。
納木錯和念青唐古拉山脈冰川。
而國內最具旅遊價值的冰川,位於阿壩州境內,這些冰川距離成都市區僅200公裡,在交通上非常便利。而且,阿壩冰川群,是最具觀賞性的海洋性冰川。
這種冰川發育於降水豐沛地區,消融多,補給多,審美價值最高。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冰川也屬此列。
崗日嘎布山東端長達12公裡的雅隆冰川。
而在四川的海螺溝冰川,則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之一,下限海拔高度僅為2850米。
冰川最前端,因為溫度較高,故而與河床、鵝卵石融為一體,營造了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景致,煞是獨特。
貢嘎山海螺溝冰川。
王相軍走過的70多做冰川,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一個難以企及的數字,但與中國目前已經探明的冰山儲備相比,這只是九牛一毛。
根據中科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的研究結論,中國目前擁有冰川46298條,冰面積59406平方公裡。
祁連山冰鬥山谷冰川。
如果單獨為冰川開闢一條旅遊線路,或許性價比太低。但倘若在成熟的路線上,加上冰川觀光,則是錦上添花的。像是被稱讚為「中國最美山峰」 的南迦巴瓦,就有一條冰川相伴。
在這裡,冰川和原始園林並行不悖;鮮豔精美與亙古蒼穹相得益彰。南迦巴瓦的秀美,由冰川的壯觀襯託,而冰川的恢弘,又由南迦巴瓦的嬌俏而映襯。
希夏邦馬峰北坡分布著冰塔林。
只是,極致的美,往往與死亡相伴。
王相軍遇險的那曲市,擁有布加冰川,這裡擁有發育完全的巨型懸冰川,是全世界懸冰川密度最大的地區。而展開搜救工作的嘉黎縣,則擁有憶嘎冰川。這是一個未經開發的冰川,原始狀態保留完美,長時間的與世隔絕,也令其危險處處。
於無聲處聽驚雷
國外冰川
阿爾卑斯山冰川 瑞士馬特峰
米達爾斯冰川冰海冰川
莫雷諾冰川 霍夫斯冰川
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是現代冰川研究的起源地,也是人類首次系統研究冰川的對象。
19世紀30、40年代,瑞士裔科學家路易士·阿格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世界上第一個冰川研究站。從此,冰川走進了科學家的視野。
阿爾卑斯山冰川。
除了是原研地之外,阿爾卑斯山還是歐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各類型地貌都能在這裡尋覓到蹤影——尤其是冰蝕地貌最為典型。
這其中的代表是馬特峰。馬特峰的峰頂為金字塔形,人們稱其為「角峰」。而角峰的形成,則是因為冰川將山峰周圍的冰鬥磨蝕而成。
瑞士馬特峰角峰。
冰川之冰來源於粒雪。粒雪是被壓實的積雪在陽光照射下稍有融化隨即又被凍結產生的顆粒狀物質。
大大小小的粒雪不斷擠壓嵌實,變為整體,就形成了冰川冰。在重力的作用下,冰川冰沿著山脈緩緩流下,最終形成冰川。
冰島米達爾斯冰川積雪。
勃朗峰是阿爾卑斯的最高峰,其最具代表性的冰川是冰海冰川。
冰海冰川具有深厚的冰層和尖銳的冰峰,這種混雜了海浪和靜水流深質感的景觀,令人嘖嘖稱奇。因此,人們稱之為「冰海」。
冰海冰川常年流動,但不露聲色。直到有裂谷形成或是有遇難者屍體顯露時,才彰顯出它的「流動性」。
瓦特納冰川南端傑古沙龍冰河湖。
不過,北歐冰川資源豐富,並不是阿爾卑斯山冰川的功勞,而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大陸冰川所致。
只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冰蓋,並沒有從第四紀延續至今,在長達200多萬年的歷史中,它多次沉積消退,冰蓋最終全部消失,只留下了幾條現代冰川。
上圖:冰島霍夫斯冰川。
下圖:冰島德朗加冰川。
位於阿根廷的莫雷諾冰川,不僅是全世界少有的活冰川,更是旅遊開發的最徹底的冰川。
莫雷諾冰川有20萬年的歷史,30公裡長,60餘米高。每天以30釐米的速度向前推進。每年夏季,這裡都會上演「冰崩」的奇觀——巨大的冰塊跌入阿根廷湖,巨響之後旋即寧靜,頗有「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質感。
左右滑動查看:阿根廷佩裡託莫雷諾冰川。
圍繞冰川,阿根廷政府修建了冰川國家公園,並對冰川開發了一系列的旅行項目。像是坐車坐船觀賞冰川這種常規項目之外,國家公園還提供了小踏冰和大踏冰兩個徒步項目。
前者是對於冰川的淺嘗輒止的「步行體驗」;後者需要參與者有一定的戶外活動經驗,並接受專業人士的指導。
阿根廷冰川公園踏冰徒步項目。
冰川旅行注意事項
1 周密計劃,詳細調查當地的地理與天氣,根據身體情況,制定出行計劃。
2 攜帶安全繩、冰爪、冰錐、冰斧、手杖、墨鏡、飲用水、食物。
3 注意防寒、學會自救。學會使用安全繩,練習打結技巧。步步為營,不可冒進。
4 向專業人士學習,準確判斷風險。如果無法施救他人,果斷放棄。
5 探險,不是冒險。不要將自己與他人置於風險之中。如果在歐洲遇險,撥打112。
6 敬畏大自然,不要去徵服自然,而是與自然和諧相處。
撰文 雲起君
編輯 調反唱唱
排版 白思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