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いやささ!」10月15日,福建衝繩友好會館被這句來自五湖四海的吶喊聲填滿,穿著五顏六色表演服的高校代表隊歡喜地用鼓槌敲打著鼓面。
其中,在場的17名頭綁黑色頭巾、身著大紅色的日式服裝、穿著黑褲白鞋的少年少女正是我們的協和學院太鼓代表隊。
▲協和學院太鼓隊表演
日本衝繩民謠的前奏響起,協和學院太鼓代表隊便隨著音樂的節拍揮起雙臂,緩緩站起,高舉手中的鼓槌,有力地敲打起手中的締太鼓與平眮小鼓,踩著節奏左右踏步,在明快的節拍下響起清脆的鼓聲,在音樂旋律的變化下不斷變換著隊形。
▲配合默契的隊員們
表演的尾聲,全體隊員轉過身來,以抱起掛在腰間的太鼓的形象作為亮相。最終,學院太鼓代表隊以第三名的好成績,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獎牌。
而在此次賽前,他們一路走來,磕過不少絆腳石,可以說是「闖過了無數道關卡。」很難想像,他們的準備時間只有短短的38天。
▲比賽中的帥氣隊員們
「打太鼓不僅需要很強的節奏感,還需要有過硬的體能。」太鼓隊成立伊始,所有成員面臨的第一道關卡就是體能訓練。於是每天早上總能看到太鼓隊的隊員們在校園裡跑步、熱身,鍛鍊體能的身影。
當然,舞蹈技巧也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每天晚上,太鼓成員們都要留在舞蹈廳加訓,蛙跳、壓腿、平衡旋轉……所有與舞蹈技巧相關的動作他們都要不斷練習。
▲卓越老師給同學們講解動作、綁鞋帶
高強度訓練和繁重課業的雙重壓力之下,他們還需要將二者協調得當,為此還將假期都奉獻給了太鼓。
「老師,獨舞的鼓點節奏再找一次。」「再打一下看看,鼓聲和手腳的動作還是很不整齊。」「跳下來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要用馬步定住。」……離比賽還有三天的時間,太鼓隊的成員們更是加強了訓練的強度,一天的排練下來,隊員們要膝蓋著地200餘次,敲打太鼓2300餘次。
在這段被「太鼓」撐滿的生活裡,雙手磨出了繭,淤青也爬上了他們的手臂與膝蓋,甚至「舞蹈廳的地板都是我們用身子滾乾淨的。」但這一幕幕卻鮮為人知。
▲訓練的隊員合照
協和學院太鼓隊於2017年9月8日正式成立,由外語系17名學生組成,我院教師卓越擔任指導老師。
「福建與衝繩交往歷史悠久,文化相似度高,閩南的古樂曲在明朝時傳入琉球王國(古代衝繩)宮廷,演化成衝繩特有的古樂——『御座樂』。」卓越向我們介紹太鼓的舞蹈曲風。
太鼓是日本的傳統樂器,EISA太鼓表演作為日本衝繩縣傳統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深受當地人的喜愛,是日本人祈禱無病消災和家中安泰而挨家挨戶巡迴表演的一種集體舞蹈,鼓聲激昂雄壯,表演者隨著動感奔放的音樂旋律擊鼓舞動,並不斷變換隊形。
▲隊員們正在準備
據外語系主任張昌宋介紹,為了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活動,這是我院首次嘗試組建太鼓隊,也是我院第一次參加福建省衝繩太鼓Eisa冠軍大賽,通過舞蹈比賽的形式既加強了中日文化交流也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
▲日本太鼓隊與我院太鼓隊交流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支帥氣的太鼓隊給我們帶來的不只是榮耀,還有堅持不懈所帶給我們的那份感動!
出品: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新媒體工作室
來源: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外語系
拍攝:院學生記者站 陳可涵 黃佳穎 黃慧欽 賴希寧
撰稿:院學生記者站 程楚欣
編輯:陳沈楠
責任編輯:林響(師) 劉寶飛(師) 林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