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漳州市主城區的組成部分,漳州高新區逐步在全區實施垃圾分類工作,努力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分類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牽頭、示範點帶動、全民參與」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運行格局。
明確職責 強化機制保障
開展專題培訓,強化機制落實
從2019年漳州高新區工作開展以來,出臺《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方案》,明確垃圾分類工作目標、實施範圍、職責分工、經費保障及工作制度等相關事宜。同時,成立了漳州高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施工作。
為了強化統籌部署,漳州高新區垃圾分類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推進會,並先後出臺了《2020年漳州高新區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評辦法》《漳州高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漳州高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宣傳方案》等工作方案,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平穩運行。
隨著《福建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漳州高新區垃圾分類辦也在第一時間走進轄區的白雲小區,通過懸掛宣傳橫幅、設立宣傳諮詢臺、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手冊和宣傳小禮物等形式,向小區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這場垃圾分類社區普及活動,也標誌著漳州高新區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啟動。
有序推進 完善設施配套
漳州高新區垃圾分類屋設置實現17個社區全覆蓋
從2019年6月開始,在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的同時,漳州高新區也十分重視生活垃圾分類的設施配套。漳州高新區「生態環保垃圾屋」就投入了73座環保垃圾屋,實現轄區17個社區「環保垃圾屋」全覆蓋。這些垃圾屋具有防曬、防雨、防汙、除臭消毒且具備分類投放等功能,深受居民們的喜愛。截至2020年11月,漳州高新區增加了43座新型垃圾屋建設。
2020年1月,漳州主城區啟動六條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路線。其中,漳州高新區啟動了第一條線路,即漳州動車站——白雲小區——顏厝中心小學。隨著2020年9月1日第二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路線啟動,漳州高新區的垃圾收運面逐步完善,共覆蓋公共機構23個,生活小區3個,公共機構2個。同時,投入各類垃圾分類桶3585個,各類告知牌、導引牌、宣傳板塊1446個,同樣實現了轄區主要區域全覆蓋。
與此同時,為切實推動高新區主幹道生活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建設,漳州高新區垃圾分類辦完成垃圾分類收集點建設85處,其中324國道漳州大橋至衍後路段22處,208省道下宮段63處,均設置了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分類桶,現已全部投入使用。
多樣宣傳 促進習慣養成
開展主題創意作品徵集,倡導「變廢為寶」理念
習慣的養成,要從娃娃抓起。漳州高新區積極將垃圾分類納入適齡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中,並發放幼兒園、小學、中學版生活垃圾分類讀本,累計發放宣傳手冊5萬餘冊,宣傳物品6千多份。特別是在今年4月,由顏厝中心小學學生設計的《具本土建築風格、「懂得吃」的動車站垃圾收集裝置》榮獲第35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是漳州地區唯一入選省級複賽的小學項目。此外,同樣是顏厝中心小學六年級劉幸福同學設計製作的新型垃圾桶,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外觀設計專利。這是一款適合動車站使用的新型垃圾收集裝置,在動車站投放使用後,廣受好評。
為確保生活垃圾分類深入人心,漳州高新區各部門還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持續有力的線上線下宣傳活動。今年6月5日是第49個「世界環境日」,漳州高新區生態環境分局聯合區垃分辦、片仔癀公司於南湖生態公園開展「六五」環境日暨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號召公眾自覺成為生態環境保護的「行動者」,攜手共建美麗高新區。
與此同時,今年6月至7月,由漳州高新區開展的「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創意作品徵集活動,共收到202件投稿,經學校初選、評審團篩選、廣大群眾投票三道程序,並公布最終獲獎名單。(漳州文明網 漳州高新區)
【來源:漳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