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鎖記是現代文學史上色彩濃重的一筆。
翻譯家傅雷認為:「《金鎖記》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味,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
文學評論家夏志清也將其譽為「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短篇小說」。
在張愛玲本人的作品中也是獨具一格的,張愛玲曾經這麼評價自己寫的金鎖記:
我的小說裡,除了《金鎖記》裡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
曹七巧是貫穿小說的主人公,卻並不討喜。
她為人尖酸刻薄,總是處處刁難別人,仿佛多刁難幾分,她便可以感受到建立在別人痛苦上的喜悅。
她的故事便要從她出嫁開始說起。
一:麻油店裡的姑娘出嫁了
曹七巧是小鎮上一家麻油店的姑娘,她每日的工作便是站在檔口賣麻油。
她的家境算不上貧寒,卻也絕對不優越。
如果不曾有過嫁入豪門的想法,她也會像其他家境普通的女子那樣,等到了適婚年紀,便覓得一個門當戶對的男子,婚後兩人過著既不好也不壞的日子。
賺的錢雖然不多,但心裡踏實。
誰都知道高處不勝寒,但誰都有著一份想要上高處的心。
從小在麻油店長大的曹七巧自然比誰都清楚,平凡人家的日子雖然踏實,但一眼便可以望到頭。
儘管身邊賣豬肉的李三,做著小買賣的王四都喜歡她,但七巧的心裡是躁動不安的,隱約盼著可以有更好的結婚對象。
恰逢豪門姜家要給自己家的二公子娶妻,他們看上了手腳勤快,面容端莊的曹七巧。
事出蹊蹺總有因,曹七巧的滿心歡喜卻在聽到姜家二少爺自小得了軟骨病,坐起來還沒有三歲小孩高后,心生憂鬱。
原來這世上又怎會有平白無故的好事,你想要得到什麼,總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偏偏金錢的力量是強大的,一想到錦衣玉食的日子,一想到富麗堂皇的豪宅。
曹七巧又怎能不心動,那是一個她從未接觸過的世界,聽上去宛如天堂。
曹七巧答應了嫁給姜家二公子,儘管這代價是她後半生的幸福。
但對世人而言,又有什麼幸福是錢買不到的呢?如果買不到,那一定是錢不夠多的緣故。
姜家的錢倒是足夠了,誰都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而不是坐在自行車上笑。
然而曹七巧這一哭卻是哭到了生命的盡頭。
二:坐在寶馬車裡哭的曹七巧
剛進姜家門的曹七巧想必也過了一段稱心如意的日子。
畢竟,有錢人的快樂是窮人想像不到的。
但如果人的欲望只需要用物質滿足,那麼人也不會成為高級動物。
曹七巧成了闊太以後,需要的就不僅僅是錢,還渴望著愛情。
她的丈夫整日在床上躺著,活著也和死了差不多,曹七巧雖然結了婚,卻像是守活寡,便是兩個孩子,也不知道她是費了多少努力才能得來的。
她的刻薄,她的尖酸便是在這日積月累中漸漸越發嚴重起來。
連上門看望她的嫂嫂都感嘆道:「我們這位姑娘怎麼像換了個人,沒出嫁的時候不過要強些,嘴頭上瑣碎些,就連後來我們去瞧她,雖然比以前暴躁些,也還有個分寸,不似如今,瘋瘋癲癲,說話有一句沒一句,沒一點不得人心的地方。」
丈夫不愛,婆婆不疼,就連家裡的小丫鬟也看不上出身不好的七巧。
除了兩個孩子,她真的窮的只剩下錢了。
就像籠子裡的金絲雀,曹七巧每日對著這金碧輝煌的房子,再怎麼看也是變了裝的鋼筋水泥,難道還能看出一朵花嗎?
縱然後悔也是沒有後悔藥了。
曹七巧既然是奔著錢而來,如今也只有堅定信念。
她期盼多年,終於盼到了丈夫和婆婆去世,終於等到了分家產這一天。
她帶著兒子長白,女兒長安在外自立門戶,終於做起了自己的主人。
日子雖然仿佛是柳暗花明,曹七巧心裡多年的怨恨卻早已讓她變得扭曲。
她看誰都不順眼,包括看自己的一雙兒女。
三:有一個刻薄至極的母親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果知乎上有這麼一個提問:「有一個刻薄至極的母親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曹七巧的女兒長安最有資格回答:「自從我懂事以來,就沒見我母親開心過。
她常常在我和哥哥耳邊說自己怎麼這麼命苦。
你以為我媽媽光是抱怨就完了?
我爸爸去世後,媽媽帶我和哥哥自立門戶。
她幫我哥哥物色了一個媳婦兒,我媽卻整日以看我大嫂出醜為樂,還讓我哥哥說出我嫂嫂的那些閨房醜事,她才可以在打牌的時候向鄰居四處宣揚。
我嫂嫂為此鬱鬱寡歡,不久就死了。
接下來輪到我媽對付我了。
我30多歲還沒嫁,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知心人。
我媽偏要說別人是圖我們的錢,還說對方30多歲都沒結過婚,肯定是有毛病。
聽見我要和他結婚,我媽天天對我橫眉冷眼,說她命苦,怎麼養了這樣一個狼心狗肺的女兒,聯合外人來騙家裡的錢。
最終,我妥協了,我和對方分手了。
我媽現在因病去世了,我快40了,也仍然沒有結婚。心理陰影太重了。
結婚,這輩子大概都不會結婚了吧,更可怕的是別人都說我性格越來越像我媽了。
結語:
曹七巧的人生是一個大寫的悲劇,錢這東西讓無數人又愛又恨,也引發了世間多少悲歡離合。
回首前程往事,曹七巧也曾經想過如果自己年輕的時候,找一個真心愛自己的人,生幾個孩子,兩口子一起努力經營這生活。
就算日子並不是那麼富裕,至少也不會如此悽涼。
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然而如果僅僅是為了穿衣吃飯,那這世間該有多少女人不幸福。
畢竟,幸福這東西,不僅和錢有關,也和人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