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主要是圍繞「仁」、「禮」以及「中庸」展開敘述,仁和禮也是大多數父母對於男孩的要求,所以從中取出來的名字看上去大氣,又蘊含著儒家的仁義禮治,讓男孩能展現哲理有內涵的資質,是哲學意味深厚的名字。
慎行——子曰:「慎行其餘,則寡悔。」
方慍——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明遠——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繼世——子曰:「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賢齊——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和貴——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務本——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溫安——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鬱周——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政德——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志學——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敏慎——子曰:「敏於事而慎於言。」
省身——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政德——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敏行——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於行——子曰:「訥於言而敏於行。」
喻義——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斯行——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默學——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行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泰——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擇仁——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儒——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友仁——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問學——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孝行——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