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上的那些極致「個人英雄主義」

2020-12-22 籃球印象impression

前言:

籃球是5V5的團隊運動,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的球場定位,任何球星都不可能依靠一人之力奪得總冠軍,強如麥可·喬丹,在皮蓬真正成長起來之前都沒有打進總決賽,勒布朗·詹姆斯連續8年統治東部,沒有韋德、歐文的幫助也難以加冕。但是,NBA漫漫70多年的歷史中,確實演繹了幾次極致的個人英雄主義,一位超級明星率領一眾角色球員過關斬將,最終完成登頂,可以稱為單核奪冠。

下面,一起來重溫那些歷史上的經典個人英雄主義。

1993-94賽季的奧拉朱旺

1993-94賽季,是奧拉朱旺職業生涯的巔峰賽季,包攬了當賽季的常規賽MVP,總決賽MVP,最佳防守球員。

常規賽階段,奧拉朱旺場均可以得到27.3分,11.9籃板,3.6助攻,1.6搶斷,3.7蓋帽,率領球隊取得了58勝24負的戰績,僅次於超音速,是聯盟第二好的成績,而隊內的第二得分手是藍領內線奧蒂斯-索普,場均14分。

季後賽,先後淘汰了「滑翔機」德雷克斯勒率領的開拓者、上一年的常規賽MVP查爾斯·巴克利率領的太陽、以及「猶他雙煞」領銜的爵士,總決賽戰勝了紐約尼克斯,並且完全壓制了對方的核心尤因。整個季後賽,奧拉朱旺場均可以得到28.9分,11籃板,4.3助攻,4.0蓋帽,除了奧拉朱旺之外,球隊得分第二高的馬克斯維爾場均僅能得到13.8分。

在麥可·喬丹完成第一個三連冠,短暫退役之後,奧拉朱旺統治了聯盟,連續拿下兩個總冠軍。1993-94賽季,奧拉朱旺是隊內唯一入選全明星的球員,堪稱單核奪冠。

2002-03賽季的鄧肯

2002-03賽季,是「海軍上將」大衛·羅賓遜的最後一個賽季,馬努·吉諾比利的新秀賽季,託尼·帕克的第二個賽季。上一代領袖臨近退役,只能發揮老將餘熱,新時代兩位核心初入聯盟,難堪大任,蒂姆·鄧肯是馬刺隊唯一的全明星球員,中流砥柱。

常規賽,鄧肯場均得到23.3分,12.9籃板,3.9助攻,2.9蓋帽,率領馬刺取得了60勝22負的聯盟最佳戰績,隊內的第二得分手託尼·帕克場均可以得到15.5分。

季後賽,先後淘汰了馬布裡率領的太陽、剛剛完成三連冠的湖人、以及由「三駕馬車」諾維茨基、芬利、納什領銜的獨行俠,總決賽以4:2的大比分擊敗了基德率領的籃網。6場總決賽,鄧肯場均能得到24.2分,17.0籃板,5.3助攻,5.3蓋帽,4項數據均為全隊最高,並且在最後一戰貢獻了21分,20籃板,10助攻,8蓋帽的逆天數據,險些完成總決賽「四雙」。

出道即巔峰的鄧肯在2002-03賽季蟬聯了常規賽MVP和最佳陣容雙一陣,並以單核的身份率隊奪冠。

2010-11賽季的諾維茨基

雖然已經榮譽等身,但是在2011年之前,諾維茨基是不被外界認可的,拿到常規賽MVP的賽季被「黑八」,總決賽2-0領先被翻盤,都是壓在諾維茨基身上的大山。並且,在2010-11賽季常規賽階段,獨行俠隊內的第二得分手卡隆-巴特勒因傷賽季報銷,因此,在季後賽開始之前,很少有人看好他們。

季後賽,他們遇到的對手也都實力不俗,羅伊與阿爾德裡奇率領的開拓者、衛冕冠軍湖人、擁有三少的雷霆,總決賽更是要面對強大的熱火三巨頭。整個季後賽,諾維茨基場均27.7分,8.1籃板,2.5助攻,憑藉強大的進攻火力,帶領一幫老將拿下了總冠軍。

憑藉一次封神的季後賽之旅,2011年之後,諾維茨基徹底翻身,奠定了自己歷史前三大前鋒的地位。

2018-19賽季的萊昂納德

2018-19賽季的萊昂納德同樣讓人震撼,季後賽的徵程是近些年最偉大的個人表演。

除了首輪戰勝魔術比較輕鬆;次輪面對球星眾多的76人隊打得極為艱難,雙方大戰了7場,在搶七大戰中以萊昂納德的一記後仰絕殺結束了系列賽,涉險過關;東決面對字母哥率領的雄鹿,前兩場0:2落後,之後猛龍變陣,萊昂納德主防字母哥才收貨奇效,戰勝對手;總決賽勇士遭遇主力球員受傷,猛龍6場比賽戰勝對手奪冠。

整個季後賽,萊昂納德場均可以得到30.5分,9.1籃板,3.9助攻,1.7搶斷,0.7蓋帽。隊內另外兩名核心球員西亞卡姆和洛瑞場均可以得到19分與15分,此外無人得分上雙。在並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萊昂納德一次次用超強的個人能力拖著球隊晉級,稱得上是單核奪冠。

相關焦點

  • 2018季後賽的詹姆斯,一個極致個人英雄主義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在2018年NBA季後賽裡我看到了另一種極致個人英雄主義那就是勒布朗-詹姆斯。東部決賽面對年輕的綠衫軍在決定生死的第6場他出戰46分鐘,拿下46分11籃板9助攻3搶斷,終場前連續兩記後撤步三分殺死比賽,東部決賽第7場他打滿48分鐘得到35分15籃板9助攻2蓋帽最後時刻掛著莫裡斯打進關鍵球,一錘定音,那時候的詹姆斯會讓人想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兩句「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日月星辰也會連成一線幫助你來完成「在東部冠軍的頒獎典禮上,
  • 2018年季後賽的詹姆斯,一種極致個人英雄主義
    羅曼羅蘭曾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在2018年NBA季後賽中,我看到了另一種極致個人英雄主義,那就是勒布朗-詹姆斯。在東部冠軍的頒獎儀式上,詹姆斯癱坐在一角,滿臉的疲憊,他是真的累了,他打滿全場只為那座冠軍獎盃。當他連續第八次踏上總決賽的舞臺,再次遇到老對手勇士隊。我們在第一場見證了,何為一個人像一支隊伍,51分8籃板8助攻。偉大的個人總決賽表演,只是結局讓人遺憾,他們輸掉了總決賽最有希望贏下的一場。當詹姆斯在總決賽最後一場提前被換下時,他和隊友,以及對手一一致意。
  • 18年季後賽的詹姆斯,個人英雄主義的極致
    18年季後賽的詹姆斯,就是一首現代籃球史上最壯觀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雄主義史詩,他向我們展示了當一位NBA歷史上的總統山球員退無可退時,放開掄跟你玩命能達到的極限境界。事實上,我們用任何溢美之詞讚頌18年季後賽的詹姆斯都不過分。
  • 足壇個人英雄主義時代為什麼不復存在?
    馬拉度納之所以受到無數人的頂禮膜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在足球場上將個人英雄主義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無論是在阿根廷國家隊還是那不勒斯,馬拉度納都曾憑藉一己之力攪動著足壇格局,而在他單騎闖關的身影中,傳奇的故事被如是譜寫。
  • 盤點那些NBA季後賽歷史上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極致表演(下)
    自從NBA開始產生了季後賽的競賽規則後,季後賽戰場向來都是一個個超級巨星們表演的舞臺,各個季後賽球隊的的超級巨星總會在這裡留下屬於自己的可以記入歷史的偉大記錄。NBA的漫漫長河中,這些天賦異稟的超級球星們,對他們來說,季後賽和總決賽是最能體現他們能力的舞臺,今天我們就盤點一下那些在季後賽裡史詩級的個人表演秀。
  • 科比代表了極致的個人英雄主義,而詹姆斯則是全能戰士的形象
    首先,科比和詹姆斯本來就是不同時代NBA聯盟造星過程中的兩顆星光熠熠的頭牌人物,科比代表了極致的個人英雄主義,而詹姆斯則是全能戰士的形象,所以我們拿科比三人甚至五人包夾出手得分去說詹姆斯不如科比太過可笑,而我們拿詹姆斯全能數據去對比科比也太過滑稽。
  • NBA歷史上唯一沒有被擊敗過的王朝?庫裡極致的個人英雄主義!
    王朝的崛起和覆滅在NBA長達七十年的歷史中用相同的速度不斷地發生著。從明尼阿波利斯和波士頓在半個世紀前的故事,可能因為聯盟的球隊間巨大差距而沒有什麼對比的意義;到芝加哥兩度結束王朝時,麥可喬丹都抽身離去;再到沙克和科比的湖人在2005年宣告徹底破裂。
  • 個人英雄主義與團隊建設
    什麼是「個人英雄主義」什麼是英雄主義?根據字典的解釋,個人英雄主義是不突出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而強調個人力量而去完成某種社會任務的英雄主義思想和行為。「個人英雄主義」以個人主義為原則,強調個人在社會生活和歷史活動中的作用,將「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置於次要地位。「個人英雄主義」是客觀的,是「人」本性中與生俱來的。
  • 2018年東決G7:打滿全場的背後是極致個人英雄主義的表演賽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12年東決詹姆斯所在的熱火2:3落後「三巨頭」的凱爾特人。,他將個人英雄主義發揮到了極致。不管帶隊能力還是個人數據,他幾乎都做到了極致,讓對手輸的心服口服。儘管總決賽被勇士橫掃,但是沒人認為詹姆斯是一個失敗者,因為勇士只是擊敗了騎士,並沒有擊敗詹姆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顧詹姆斯籃球職業生涯中,極致個人英雄主義之戰——2018年東決G7。
  • 2018年東決G7:打滿全場的背後是極致個人英雄主義的表演賽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12年東決詹姆斯所在的熱火2:3落後「三巨頭」的凱爾特人。決定生死的東決G6,最終詹姆斯超神發揮,砍下45+15+5的神級數據帶隊取勝,進入搶七。
  • 個人英雄主義
    疫情期間,全國上下還是挺努力的而且也挺配合,一個民族想要強大不是靠個人英雄主義而且要全國人民全體響應緊緊的握成拳頭髮力……今天我們聊聊以個人英雄主義出名的系列電影《葉問4》,因為是關係到民族氣節,所以還是挺漲士氣的,不過這種演義路數太單一了,沒有亮點沒有奇蹟,平平淡淡……也許這也是一種美吧
  • 美國為何喜歡塑造個人英雄主義,如漫威等?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個人英雄主義是美國文化的產物,也是美國人引以自豪的核心所在,不管是美國電影還是動畫,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個人英雄主義高於集體的表現,要想了解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必須從美國的歷史說起。美國傳統個人英雄主義與大多數國家不同的是,這個國家沒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美國的先輩們踏上了美洲大陸,並以抗爭為自己爭取了一個國家,後來美國人再一次經歷了艱難的西部開發,直到今天,美國仍然在各個領域擴張。
  • 英國的個人英雄主義
    一昨晚看電影《飛鷹艾迪》,說的是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跳臺滑雪運動員麥可.愛德華的成長事跡。作為滑雪運動員,麥可的夢想就是參加奧運會;但他的滑雪潛能一直不被人看好,國家隊教練都說:你回去吧。父親也說:學個手藝吧。
  • 《鋼鐵俠1》中託尼扮演救世主,鋼鐵俠的個人英雄主義更明顯
    鋼鐵俠作為這部電影的主角,他的一舉一動貫穿了整部電影,他在電影裡充當的角色很多,花花公子,武器設計製造的天才,救世主,英雄鋼鐵俠……總之多的數不過來,但是最讓人熟知的還是救世主和英雄鋼鐵俠,其實這兩個可以劃等號,但是在很多的情節裡面他們又有各自的區別,要上硬把他們說成一樣,那就只好用一個詞來形容了——個人英雄主義,那麼什麼是個人英雄主義呢,個人英雄主義是同革命英雄主義相對立的一種個人主義思想
  • 美國的動漫、影視作品,為何喜歡塑造個人英雄主義?
    我覺得這跟美國的文化有很大關係,美國主流文化就是喜歡刻畫個人英雄主義的各種影視作品,動漫也不例外。美國建國才兩百多年,如今的美國白人往根上尋,大多數都是來自英國的央格魯撒克遜人,他們挺喜歡兩個主義,一個是冒險主義,另一個是個人英雄,現在世界大體穩定,沒那麼多地方給他們提供探索搶財寶的冒險主義環境,自然就個人英雄主義盛行。
  • 當年四大分衛的個人英雄主義的豪情與悲情
    那些年我最愛看的是他們幾個人孤膽英雄一般的季後賽系列賽,比如艾弗森在費城的那幾年的系列賽,卡特在多倫多幾年的系列賽,T-MAC在奧蘭多三年的季後賽,科比再05-06,06-07賽季的季後賽,那時他們都想憑藉一己之力把球隊帶出重圍,但是往往事與願違,雖然我也喜歡個人英雄主義,但是現實不是好萊塢,他們也不是超級英雄,個人英雄主義是戰勝不了團隊力量的,正如T-MAC廣告裡說的,比賽是五個人的。
  • 個人英雄主義在中國是一種權力的隱性腐敗
    尤其是個人英雄主義,更是如火如荼,做一件事,非得某個人,非他不行。有些人還被稱為國家的萬裡長城。沒有他,國家也保不住了。真是這樣嗎?我看不盡然。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實就是權力的一種偏心信任,或者說是權力的利益偏差。如領兵徵戰,國力如果過於強大,誰去都是榮耀。國力如果衰弱,誰去都不行。
  • 職場個人英雄主義結果如何
    如果員工搞個人英雄主義,單打獨鬥、各自為戰,就會失去秩序、造成內耗,影響單位風氣和形象、削弱集體戰鬥力。那麼個人英雄主義到底要得要不得?據說,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想方設法的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可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卻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
  • 《飢餓遊戲》:反思歐美影片塑造的個人英雄主義是否值得推崇?
    1.推崇用個人英雄主義的尖刀打破階層的界限從電影中可以看出尼採從「人固不平等」到「人生而平等」的奮鬥過程中的哲學理念,其中個人英雄主義成為打破這種界限的尖刀,被歐美強烈推崇。可生命發展必然有一種向上的力量,打破這種規則,主角的身上讓人們看到了對生命的自我肯定,崇尚生命本源意志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成為打破強者與弱者界限的那把鋒利的刀,一種極致的個人英雄主義就被大眾所推崇。
  • 英雄主義電影的生成機制與主題意蘊
    在新中國電影發展史中,對英雄形象的塑造和表達始終是銀幕上躍動的一個重要主題。對那些流光溢彩又氣象萬千的英雄主題電影作品進行回顧、檢視,可對今後此類主題創作提供思想啟發和藝術鏡鑑。這表明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電影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敘事策略和美學機制,特別是那些將個人追求融入社會理想「寓教於樂」的敘述方式,實現了創作的激情與英雄主題表達的結合。這一時期的很多電影順應、契合了人民群眾對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的想像,所產生的不少電影作品被電影理論界稱為「紅色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