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兩位老人的遭遇讓不少人看著辛酸,一位現金交不了醫保,另一位為了激活社保卡還得家人抬著來現場進行人臉識別。
這不禁讓人感嘆,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又一次拋棄了銀髮人群。
但是看到這樣的事例,也有不少年輕人表示,越來越花裡胡哨的「電子化」根本應付不來。
所以網際網路不斷的迭代更新,除了追求高科技以外,是不是還要從使用人這個角度出發,否則一切便利都將成為偽便利。
全部「線上化」究竟方便了誰?
一位老人手上攥著現金,無奈地坐在櫃檯前,她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對方只是一直告訴她收不了現金。
老人佝僂著腰,滿頭銀髮,看起來年紀已經挺大了。
工作人員只給了老人兩個選擇,要麼回去找親戚,要麼就在手機上交,反正現金不行。
老人沒有任何動作,低下頭來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可能在思考手機支付究竟是什麼?又或者在尋思該找誰幫忙。
這是11月23日,湖北宜昌的一家社區門口發生的事情,老人來交醫保,但是工作人員表示已經沒有現金這種繳納方式了,於是出現了上面這一幕。
這個場景被周圍的群眾拍下來發到網上,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看到的第一秒就憤怒了。
「這位工作人員,如果是你年邁的老母親面對這種情況,你還能說出這種話嗎?」
「簡直太可笑了,居然拒收現金,誰給你的權力!」
「老年人辦事太難了,想想我媽連打字都不會,怎麼可能讓她用手機交醫保。」
隨後很多人又聯想到前幾天那位九十多歲老人為了激活社保卡,只能到銀行被家人抬著進行人臉激活的事例,隨後又感嘆一波:老年人真難啊!
銀髮人群今年受到不少關注,疫情催化了這一問題的爆發,健康碼直接暴露了老年人群的痛楚。
什麼都在智能化、線上化,但是真的方便了大部分人群嗎?
燃氣費的繳費迭代,全成了年輕人的事
「不只是交醫保,每個月的燃氣費電費這些,對我父母來說都是很大挑戰。」
這是網友小雲在這則新聞下的評論,看到這位不知所措的老人,她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媽媽。
曉雲的媽媽今年六十多歲,和時髦的老太太們不同,曉雲媽媽不會網購也不會點外賣,她的智慧型手機裡最常用的軟體是:微信、電話本和抖音。
微信是最先學會用的,雖然女兒告訴她這個軟體很簡單易操作,但是有時候要給別人發紅包的時候,她還是會愣一下,想不起來怎麼發了。
抖音是曉雲媽媽最喜歡用的軟體了,直接打開就行,她從不評論也從不點讚,只是一直瀏覽推薦的短視頻打發時間。
一個月前曉雲媽媽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小區物業貼出公告,燃氣工人要上門更換設備,以後都要線上繳費使用了。
曉雲媽媽很慌,她沒聽明白別人的敘述,甚至還聽錯了以後要用專門的卡來充值繳費,她連忙擺擺手表示自己操作不來。
曉雲下班回家就聽到了母親的叮囑:「這事還得你來辦。」
後來燃氣工人上門以後,曉雲媽媽專門把女兒叫回來,就怕自己經手弄錯了。
「換這個設備和之前有什麼不同?」
「沒什麼不一樣,就是要先交費再使用,以後再也沒有抄表這一說了,全都走這個電子化的設備記錄」
曉雲覺得這和之前沒什麼不一樣,反正自家也是線上交燃氣費的,她之前教會媽媽用微信平臺繳費了。
但是很快她就意識到不對。
「那一旦欠費就立刻停氣是嗎?有即將停氣的相關簡訊通知之類的嗎?」
「沒有。」
對方給曉雲推送了一個支付寶小程序,以後在這上面實時查看燃氣餘額,沒有了就趕快交。
曉雲搞明白了,這樣的確方便了,只不過方便的是燃氣公司,對於自己來說,不但得教會父母一個新的繳費方式,還得天天盯著燃氣餘額。
看著燃氣工人裝好新設備,曉雲知道自己以後得多幫父母看著點了,媽媽肯定是操作不來的,乾脆自己上吧。
曉雲又想到前幾天,媽媽著急忙慌地找到自己,讓她趕快幫自己把居民醫保費用交了,再拖今年就要過期了。
這個居民醫保曉雲家裡參保的有三個人,她爸她媽她弟弟,因為她本人在單位繳納其他類型的醫保,所以不在其中。
今年的費用是,每人280塊。
她很納悶,這是媽媽第一次找自己幫忙繳費,之前都是她自己交的。
「之前到居委會裡是能直接交錢的,但是今年那個小姑娘讓我回來用手機交,說是現在全都用手機了。」
曉雲媽媽當場掏出了手機,讓對方幫個忙,指導下自己繳費。但是她被拒絕了,「你回去找你孩子幫忙操作下。」
曉雲和父母並不住在一起,弟弟還在上大學常年不在家,曉雲媽媽有些犯愁。
所以在看到老人用現金交醫保被拒這事,曉雲深有感觸。
年輕人對線上化接受度高,但是交居民社保的群體大多是中老年人,這其中又有多少人能玩的溜這樣的線上繳費程序呢?
當人工服務成為奢望
老人被網際網路拋棄,年輕人就能及時跟上嗎?
不一定吧。
在某瓣,一個名為「我才20多歲,感覺已經搞不來很多花裡胡哨『電子化』」的帖子中,有許多年輕人表達了自己「智能化恐慌」。
這名網友闡述了自己遇到的一些問題:
以前去銀行,取號,填資料,辦理業務,離開;現在去銀行,請去自助機器前自助辦理。
出門總是要掃碼,點餐都要掃碼,餐廳服務員明明站在那裡,但是還是只能用手機點餐。
經濟能力有限,選的手機內存都不夠,多掃幾個碼就直接卡得不能顯示頁面了。
打電話諮詢,想要直接找到人工客服比較難,前面會給你鋪墊一大堆不需要的功能。
手機上奇奇怪怪的輔助功能一個都沒用過。
該網友陳述著自己的想法,她覺得自己才二十多歲,卻已經有點跟不上了「智能化時代」了。
以前覺得萬能的網際網路什麼都有,現在都懶得去搜,因為光要辨別信息真假就夠費勁了。
帖子下面湧進了很多人來發表共鳴。
「現在電視機智能了,但是操作很複雜!有時候研究電視比研究手機都費勁,我都不明白為什麼會出現三個遙控器。」
「去醫院掛號也是的,必須提前一天在手機上掛,現場不給掛號。」
「每辦一個新業務就要學習一個新平臺的使用方式,有這精力都能去考清華北大了。」
對於人工服務的懷念在帖子的評論區裡呼聲挺高,很多人都在說,人工服務似乎就這樣被各種線上平臺和小程序代替了。
說起現在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社保,因為和自身醫療養老等福利息息相關,所以關注的人挺多,但是有多少人會專門去查社保記錄呢?
在搜尋引擎中,打下社保兩個關鍵詞,產生的關聯問題第一位就是怎麼查社保記錄。
點進去查看會發現,雖然開頭都是介紹查社保記錄很方便,但是接下來的操作卻顯得有些眼花繚亂。
「所以我知道社保記錄,但是我壓根就沒查過。」
一味追求線上是否真的實現了快捷便利?
「電子化」滲透進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個初衷是好的,本來是為了減少紙質浪費,全程線上電子操作。
但是從實際操作上來看,線上平臺搭建好以後,一般就直接交付使用了。人工部分直接砍掉,缺少過渡期,所以就出現了很多跟不上的現象。
去了現場還要求用手機操作這事是大部分人想不明白的。
用最簡單的點餐來舉例,現在去一些麥當勞線下店會發現,櫃檯上的員工都會讓你直接到自助點餐機上點餐。
有時候只想買個咖啡就走人,但是光在點餐機上就要找半天,這樣的自助是不是更浪費時間了嗯?
而且這樣的機器誰也不是每天都使用,生疏是在所難免的,這中間浪費的時間又得另算了。
去醫院得先手機預約,去銀行也得手機操作。
那這些實體櫃檯設置的意義是什麼?未來會逐漸撤離嗎?
人工服務現在越來越少見了,遇到層出不窮的問題,只能自己尋求解決辦法或者吃啞巴虧。
用機器代替人工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從過去的幾次工業革命的成果裡都能說明問題,生產力這東西用機器提高得更快。
但是一切發展追根溯源都是為人服務的,如果脫離這個本質,那機器設計得再牛也是一堆垃圾。有時候過度依賴機器而擯棄人工,不見得是一種進步表現。
所以,一味地追求線上化、智能化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有時候人工服務是必要的。
科技發展的結果用來便民才是最好的不是嗎?
最後做個調查,你身邊的人工服務有哪些正在逐漸消失呢?你覺得哪些可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