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學同學突然找我借錢,原因是花唄和借唄接入徵信,收緊了借貸金額,她這個月要還1萬多,而月薪5千的她壓根還不起。
我驚訝問她怎麼要還這麼多,她痛苦地說之前每個月只用還幾千的,每次錢不夠就從借唄裡面重新借了再還,但這次借唄突然收緊她的額度,她就還不起了,她有想過用其他平臺借錢填補這個漏洞,但是害怕越滾越深,無奈只能向身邊幾個朋友先借一點。
我相信,在武漢這個充滿消費刺激的城市她不是一個人,有多少人跟她一樣,靠著花唄借唄度日,背後卻負債纍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超前消費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大到貸款買房買車,小到購物分期付款,在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的時代,「對自己好點」成了至理名言,於是信用卡、花唄、借唄、白條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當中,負債成為當下年輕的人的常態,大家都欠網貸,我也欠網貸,好像並沒有什麼問題。
可是,真的沒什麼問題嗎?現金套現、分期付款、最低還款……購買慾望越來越大,而手續費一筆接一筆,利息不停在滾動,欠款從4位數變成5位數,有的人甚至因為買車買房負債突破7位數,下半生都被貸款所綁架,這樣的日子真的沒問題嗎?
被房車套住了下半輩子,不敢鬆懈
@風一樣的縹緲 男 32歲
現在我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著今天要怎麼節省,早上是開車去還是坐地鐵,在家吃,還是直接在路上啃兩個包子,沒辦吧,房貸車貸加起來一兩百萬,我和老婆的工資加起來不到兩萬,每個月卻要還1萬多的房貸,能省則省吧。
買房子的時候爸媽給了四十多萬,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的積蓄全都給我湊了首付,而我自己購完房後手上存款所剩無幾。本來不打算買車的,但是孩子出生後去哪都不方便就咬著牙貸款買了輛車,買了之後才發現,還貸壓力好大啊。
有的時候真的感覺自己有點力不從心,每天下班後就去跑下滴滴,老婆每天晚上也在刷單,別人都說我們夫妻鑽到錢眼裡面去了,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我們還款壓力有多大,加上現在小孩的各種花銷,我們真不敢停下了,生怕哪天就還不起了。
錯把額度當存款,賺錢速度趕不上花錢欲望
@卡布丁 女 24歲
我也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習慣分期的,大概是有次網上購物,看見了一個自己特別喜歡的包,而那個時候正好在做活動,每個月分期就兩三百塊錢,前幾個月好像是免息,我就買了,於是便一發不可收拾。
最開始我的花唄額度只有6千多,每次用完了我就沒有再買了,但是後來出來工作可能消費多了,額度就提高了,一個月2萬多了,我就忍不住買,當時想著反正平攤到每個月也就一千多,卻沒想過幾個一千加在一起,每個月要還的數額就大越來越大了。
現在我平均一個月要還5千多,大部分都是分24期的,但我一個月的工資就6千多一點,工資都還貸了,生活過得緊巴巴的。
我看過太多網貸的負面案例,所以不敢從借唄裡面借錢來填這個漏洞,害怕哪天越滾越大,可能等到哪天真還不起了就跟爸媽坦白了吧。
拆東牆補西牆,一步錯就步步錯
@丁丁 女 29歲
就在上周,我還完了最後一筆分期後,就把支付寶、微信、京東都卸載了,同時去銀行停掉了所有的信用卡,我終於上岸了。可笑至極,年近30歲一無所有,沒日沒夜拼命的賺錢,只是為了還貸。
不記得是怎麼走上網貸的,有次借唄還款的日期到了,我還不起,又不想問家人朋友借錢,於是便從京東借了錢還借唄,下次又從借唄借錢還金條,後來是微粒貸、再後來是美團,甚至有的時候用信用卡來還貸。
我是做徵信的,所以我從來沒有逾期,借的都是些正規平臺,我每個月就是想著怎麼不逾期,怎麼還錢,於是拆東牆補西牆,直到有一個月要還3萬多的時候我徹底傻眼了,看了每個月的帳單,我陷入了絕望,甚至想過親生,後來被爸媽拉了回來。
在爸媽的支持和鼓勵下,我重新振作,努力的工作賺錢,填補之前欠下的所有欠款。現在除了欠爸媽的錢,我不差任何平臺的錢了。有的時候我會想,如果一開始還不起的時候就向爸媽開口,不要硬扛,也許就不會這樣,甚至一開始不要用借唄和花唄,就不會有後來的事。
////////////////////////////////////
寫在最後: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段子,大意是外國老太攢了30年的錢,終於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而中國老太努力工作30年,終於還完了房貸。不同的消費觀念,造就的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不能單一的去進行比較,批判兩者的對錯,但超前消費必須有個度,一旦超過這個度就會陷入萬劫不復。
現在的人不怕借不到錢的尷尬,而更多的是害怕還不起錢的窘迫,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何必讓貸款給自己再加一個壓力呢,更可怕的是消費理智一點點被分期付款的誘惑擊敗,最終陷入無盡的深淵。
希望每個人都能保證正確的消費觀,不是不能超前消費,但不要超過自己所能承受的範圍,願每個被貸款纏身的人可以儘快逃離這種負債的苦海,早日上岸,無債一身輕,才是人生最美的狀態。
編輯:筱攸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