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吧,就像明天是末日一樣.

2021-03-03 誰最中國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來自網絡」

當代文學史上,留下過一個精彩的故事:年輕的姑娘維羅妮卡,聰明漂亮,生活輕鬆,收入穩定,父母疼愛,男朋友珍惜。同齡人羨慕她的美滿,父母堅信她會有快樂的一生。維羅妮卡服藥,被救。醒來陷入新的狀況:既不想死,又厭惡生活。此時醫生告訴她,她只剩下七天可活。可是生活中,人人都有過這樣一些念頭:生活太無聊,太不美滿,太多困苦。有些人說:我沒有生活,我只是活著而已。年輕人常常會問:生活的意義在哪裡?故事裡的維羅尼卡,是現實中「不滿的你我」——誇張版。她想知道,怎樣才能從無聊、無奈的生活中解脫。


先講另一個故事,關於保羅·高更——梵谷曾經最喜歡的畫家。保羅·高更,生於法國巴黎,曾是一名股票經紀人。25歲那年,他娶了美麗的丹麥女子梅特·迦德,婚後的生活富裕、幸福。然而,35歲的某一天,高更突然辭去工作,事先未曾與任何人商量。辭職的目的,是為了「整天畫畫」。妻子非常不滿於高更的改變,家裡經濟逐漸拮据,親戚間關係日漸緊張。沒過多久,高更乾脆徹底離開家人,獨自去鄉村居住。35歲以後的生活,是持續的創作,不停的漂泊。親人、朋友都不理解,一個生活幸福的中年男人,為何要放棄一切,追尋藝術?或許,是因為他瘋了吧。高更的結局,一如許多藝術家,貧病交加而死。生命最後的那段日子,他依然在創作,最後的那幅畫,名叫《雪中的布列塔尼村莊》。若干年後,人們將高更譽為「後印象派三傑」之一。尊他為象徵主義的主導性人物,各種原始主義的先驅,風格主義的大師。他的繪畫理念,那些描繪島民原始風俗的畫作,將永遠被鐫刻在藝術史上。人們對高更的評價,只剩下讚譽。這樣一個天才,無論曾經怎樣生活,都是為了藝術,都值得理解。想必,高更並不在意什麼後世評價,他只是遵從本心,自然地生活了二十年。畫畫是為了自救,因為他不想在體面的庸常中死去。英國作家毛姆在小說中寫道:一種家常體面的人生軌跡,讓人聯想到平靜的小河,平穩蜿蜒地流過青青草場,沿岸佳木掩映,最終匯入浩渺的海洋。然而海如此鎮靜,如此沉默,如此冷淡,你心頭驀然掠過一陣隱隱的不安……這種隨大流的生活,有點不對勁。「不對勁」只是一部分人的感覺,對於這種人來說,平淡生活無聊、無奈至極,只有社會價值,不能帶來內心的安寧。他們痛恨「穩穩的幸福」,渴望尋找讓熱血奔流的出口。天性使然,無謂對錯。

高更是天才,他最大的天才不在於繪畫,而在於不需要別人的指引,就能夠認清內心,敢於嘗試另一種生活。大多數人做不到這一點,比如文章開頭,自殺的維羅尼卡。維洛妮卡的母親告訴女兒,女人的一生應該這樣過:童年受到寵愛,少年接受良好的教育,青年時戀愛、結婚,後半生相夫教子。這個母親並不特殊。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人們的心中都有一個類似的「時間表」,上面標註著「普通人」的生活節奏。美國心理學家伯尼思·鈕加藤說,這叫「社會時鐘」。在中國,「幸福女性」的「時鐘」應該走到很穩健:十九歲前上大學,二十出頭戀愛,二十五歲前找到穩定的工作,二十六、七歲結婚,三十二歲之前生兩個孩子,平淡安穩地過一輩子。男性的「時間表」不如女性的刻板,但如果四十歲以後經濟狀況不好,或是沒有孩子,周圍人會覺得天理難容。

在美國,人們覺得16歲是擁有駕照的最佳年齡,29歲之前一定要從父母家搬出去,否則會被質疑「不健康」。

在日本,20歲之前沒參加過社團的孩子可能被視為異類。在印度,絕大多數人要遵從父母安排,28歲前結婚。作為一個社會人,人們跟隨大眾的腳步,過一份「普通人」都在過的生活,是融入社會的表現。這讓我們感到安全、平靜。「按部就班」是個好詞,不跟著時鐘走的社會人,經常會感到焦慮。如果本人不焦慮,父母會替TA焦慮維洛妮卡也懼怕焦慮。所以她順著母親的引導,循規蹈矩地生活,養成了謹慎膽小的性格。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她越來越厭惡規矩的人生。天性已經泯滅,她不知從何改變,只好自殺。被救醒後,她忽然明白,她的崩潰源於一個她藏在內心的渴望——做一個鋼琴家,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夢想之火煎熬了她的靈魂,她天生不適合活在框子裡。規範的生活於她而言,如同凌遲。

某韓劇中出現過一首詩,當中有一句話: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樣。維羅妮卡最終獲得了拯救,因為她明白了「末日生活」的價值。像末日一樣生活,給人兩種力量:發現美的力量,勇敢的力量。當自殺獲救的女孩發現,自己將會在瘋人院度過生命的最後七天,她發現她再也沒什麼好怕的了。不需要犧牲自己的夢想,做不喜歡的工作,不用再擔心未來的坎坷。不會因為別人的眼光而怯懦,因為怯懦而從眾,比起七天後的死亡,眼光、議論、語言的攻擊都沒什麼可怕。所以她盡情地彈鋼琴,和英俊的病友無所顧忌地聊天。她不再假裝淑女,偽裝溫柔懂事,不再隱瞞自己的欲望。她認真地看一朵花,她在花中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她前所未有地希望自己不要死去。故事的結尾,醫生說,維羅妮卡的身體健康,「七天後死亡」只是一種精神治療方法。她重燃了生活的熱情,這比救回她的身體更有價值。故事結束了,可作者實際是在提問:你是否也覺得生活得很無聊?常常沒有幹勁和目標?你是否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渴望,選擇了「大眾的生活」?在合適的年紀做合適的事,並沒有問題。只是有些人適合,有些人不適合而已。作家畢淑敏寫過一篇散文,《首選守林員》。畢淑敏為一個律師朋友做職業選擇測試,結果是「首選守林員」。她以為結果錯了,沒想到律師哭了。律師說,那就是她心中的真愛,可是她將這心願謀殺了。為了功名與利益。年少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真愛的生活」,或許是做守林員,或許是畫一輩子房子。可是因為種種的條件限制,或是自己的膽怯,人們謀殺了自己的熱情和渴望,選擇了大眾鼓勵的功名利祿、安穩平淡。怎樣選擇都沒有錯,只是,如果因為自己的選擇而陷入困頓無聊的生活,那就太不值得。我們的確是活在社會中,卻不必活在每個社會人的眼裡。散文的結尾,律師說,眼下太忙,再也回不去森林了,唯願死後,將骨灰撒在白樺樹下。真心希望,世界上不要有那麼多人,以這種方式祭奠自己的靈魂。願我們都能勇敢地盡情生活,就像是末日一樣。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誰最中國』微商城

相關焦點

  • 《亂碼1/2》-8- 明天再死吧
    「明天再死吧,既然要死了,多等一天,也沒有什麼差別吧,那明天再死好了。。。」他默念著。葉鳴琛覺得自己感覺到了死亡的滋味,是那麼可怕。那,是種完全深陷在黑暗中的感覺,什麼都感覺不到、看不到、聽不到。。。他繼續蜷縮在那裡,在黑暗裡。。。光明即將來臨,然而,他知道,他看不到。。。不知道過了多久,太陽光徐徐射了進來。。。葉鳴琛想過一會兒,他還是要去上班,去那裡坐著,除此之外,也想不到要做點別的什麼。
  • 教會:人類正生活在「末日」之中,第三聖殿將現,時代即將終結!
    基於全球頻發的各種災難,西方眾多福音傳教士和基督教的虔誠信徒都相信「聖經啟示」中的末日即將來臨。並且深信「第三聖殿」將在耶穌回歸之前從地面升起!第三座聖殿的出現將是世界末日的徵兆基督教宣稱:人類正生活在「末日」之中!
  • 西方教會:人類正生活在「末日」之中,第三聖殿將現,時代將終?
    世界末日:陰謀主義者認為,耶路撒冷的第三座聖殿是世界末日的兆頭世界末日:前兩個聖殿被巴比倫人和羅馬人摧毀世界末日:保羅·貝格利(Paul Begley)牧師認為我們生活在末世聖經啟示錄西方教會:人類正生活在「末日」之中,第三聖殿將現,時代將終?2020年!
  • 世界末日對人類最大的考驗是什麼?公元前2800年的預言說的很到位
    導語:人類對於世界末日,總有一種欲罷還休的感覺人類對於世界末日總有一種特殊的癖好,一邊十分抗拒世界末日的到來,一邊卻總是去幻想世界末日到來的場景,對於世界末日的到來,人類到底是抱有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這些是積極響應「末日預言」的人,雖然現在看起來有點好笑,但是人家這種不服輸的精神是值得鼓勵的,與之相反的是,認為末日之下,沒有人能夠倖免,所以就把自己生前的積蓄全部揮霍,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因為俺是生活在農村的,農民經濟水平肯定比不上城市中的人,俺的鄰居就對這個世界末日的預言深信不疑,於是就用自己積攢的幾萬塊錢拿出來,舉家去三亞旅遊,到頭來卻落了一場空。
  •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Think like an ARTIST,Create like a LIFE STYLIST像藝術家一樣思考像生活家一樣創造 我正在看一本書《Life Stylist》生活藝術家,它的主題是「專注「首篇介紹的是藝術造書傳奇出版人葛哈.史泰德先生。
  • 末日時鐘警示-2020年,距離末日還剩100秒
    大家好,我是問號,有問號就有聊 今天我們講一個時鐘,當然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時鐘。 一、末日時鐘 這個時鐘叫「末日時鐘」,顧名思義,這是一個,警示末日來臨的時鐘。
  • 基建類經營文《末日領主》,囤糧,生產,搞建設,生活玩家照樣行
    《末日領主》——輕雲淡雲凌&陸川囤貨小能手&站樁大魔王等到背包鼓鼓囊囊,再也裝下其他東西時,她心滿意足地把包背上,「咱們走吧。」一轉身,看見有人站在門口,也不知圍觀了多久。  雲凌,「……」 這傢伙怎麼跟鬼似的,站在旁邊一點沒聲音?
  • 謊言中的真實,小眾中的神作 ——讀伊坂幸太郎《末日愚者》
    《末日愚者》是一部只有伊坂幸太郎才能寫出來的小眾神作,故事背景是「五年前預知行星撞地球,現在距離地球末日還有三年」。已知末日還剩三年,科學家束手無策,宗教信仰毫無用處,社會秩序失控,暴力劫掠不斷,禮崩樂壞,人人自危,除了「末日確定會來」,其餘沒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
  • 100秒的末日時鐘,為何喚醒了末日經濟?
    「世界末日鍾」是一個象徵性的警世之鐘。於1947年安放在芝加哥大學的校園裡。「世界末日鍾」只在錶盤左上方15分鐘的範圍內有刻度,零點意味著世界末日的到來。指針離零時越近,表明危險性就越大。自從1947年設置世界末日時鐘以來,該時鐘先後進行了22次調整。
  • 我愛妳,和妳愛我一樣的愛著妳
    這一篇文章 不屬於任何人 就當作是我自己的救贖告白吧2008年那一年我13歲,那個時候的我不知道什麼是喜歡,我很幼稚,我以為女生和妳說話就是鍾意妳
  • 「世界末日」又雙叒叕來了?我就聽你怎麼吹
    外星人會覺得人類是被臭死的吧??因為對他們來說,生活太辛苦了、活著事兒太多了,有時候難免希望來一顆行星撞向地球,替大家擺平一切。(地球OS:管我p事???)@二鍋肉:希望有一個正當理由可以去死,比如行星撞地球,明天世界末日。
  • 日全食是末日嗎?這部網飛新劇帶你末日逃生
    瑪雅人有言,世界末日終會來到的,這不,前兩天的超級日環食一刷屏,霍金教授和瑪雅人的結論又被推了出來。「現代人計算瑪雅日曆時漏算了』銀行假期』,真正的世界末日應該是2020年6月20號才對!」但是,顯而易見,地球依然沒有毀滅,人類依舊生活在日食過後的太陽之下。現實中的末日,你我可能見證不了了,不過太陽爆炸地球毀滅這回事,科幻片災難片裡咱都見過好多回了不是?
  • 不一樣的童年 · 靈媒之路(一)、(二)
    我躺在病床上,身旁陪我的人也早就睡了,一個約五、六歲的小男孩從我病床正對面的牆壁跳出來,他的臉是異常蒼白的,膚色甚至泛著青光,看起來像我一樣是個病人,他跳到我左手邊的床邊告訴我說:「妳不要再吃藥、打針了啦!跟我們一起出去玩!很好玩喔!走吧!「隨即往我左邊的窗邊飄去,距離我約兩個病床的距離,他飄離的時候還穿過我左邊的病床呢!我當時沒有害怕,正在考慮是否要跟著他走時,突然傳來聲音說:」不可以!
  • 把每一天都當做世界末日去過
    一名團友送我出門,跟我說:知道嗎,大姐有句名言,要把每一天當做世界末日去過。她教我們一個辦法,每天早晨起床前都告訴自己,這是生命裡最後的一天,還有什麼放不下的?等晚上睡覺前再問一下自己,今天過得充不充實,快不快樂?如果不快樂應該怎麼辦?趕緊爬起來找樂子啊!這可是生命裡最後的一天!這是三四年前的事了。
  • 末日列車
    「八卞,這個展板有末日列車。」我叫住八卞。我們兩個湊過去看,只是上面的字早已泛黃,辨認不出來,只有最後一行字是清晰的, 「所有人都會隨列車走向末日。」我不禁背後一涼,看向八卞,她朝我笑了笑,跟我說「這種惡作劇,也就只能嚇唬你了吧。」可我分明看出來了那笑裡面的勉強。
  • 《火星異種》來感受一下末日世界吧
    不過這不是本文重點,請大家就略過他吧(笑。本作屬於一款小格局的標準美式ARPG,背景設定在充滿末日風格的火星上。故事的設定上人類已經到火星上殖民好多年(無誤),然而一場極為嚴重的天災浩劫降臨,不只摧毀了火星的秩序,更阻斷了火星與地球的聯繫。火星上的政府崩壞,由於浩劫過後水源的缺乏,火星上漸漸的由各個水源尋找公司掌握住權力。
  • 生活就像自然界,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
    生活就像自然界,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有陽春,也有金秋,有酷暑,也有寒冬。走運和倒黴都不會持續很久。要永遠堅信一點:一切都會變的。無論身受多大創傷,心情多麼沉重,一貧如洗也好,沒人理解也好,都要堅持住。太陽落了還會升起,不幸的日子總有盡頭,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
  •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電影《阿甘正傳》中,有句經典的臺詞: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明天的陽光也好,風雨也罷都還在路上。種在玻璃杯裡的吊蘭油亮油亮的,桌邊的向日葵永遠都是那麼鮮豔。這可能是美好的一種樣子吧,我喜歡看著它們發呆。該來的都會來,該走的已是越來越遠。
  • 天獄的風雲洞,積大功大德者,有過失一樣到這裡
    司部神,每天記載每個修道人的功過,上一世、上上世、後世也一樣會記起來,這就是修道人的功德與過錯。風雲洞關在世時喜歡嘮叨、講是非、批評別人。若看到前輩做不好,看引保師、前賢、點傳師、講師做不好,就在後面講是非、吹牛、講話不實在、騙人的就會到這邊來。天獄風雲洞是很苦的;一個人,一個洞,坐在裡邊,一個風雲洞,不管多少人,那個洞永遠剛剛好。
  • 《末日異象》聖經上的預言應驗了.
    異像結束,就像我已經説過的,你們自己來判斷它。 ML McCrary  2009年2月17日(來自秋多馬的一條消息) 哈利路亞,患難已經開始了; 主快來吧!!!在2006,2007,和2008年間上帝把被提顯示給那麼多基督徒和一些不信教的人們。 這些異像使那麼多人因被提而激動,同時我們當中有些人非常失望,因為這個還沒有發生。